? ? 從2013年畢業至今已經4年,日復一日的工作雖然增長了不少經驗,積累了一定的人脈,但愈發熟悉的環境和重復的工作內容,讓我有了一絲的焦慮:自己是否已經進入舒適區,是否已經減緩了成長和進步,是否會和同齡的其他行業的人拉開差距?
? ?帶著這種焦慮和不安全感,我開始思索著得做點什么,一方面能提升自己、增加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緩解內心的不安全感。期間我嘗試了聽講座、看一些專業的書籍、健身等,并非沒有作用,但是系統性和專業性都比較弱,慢慢也就放下了。此時正好身邊同事在職就讀MBA的事,啟發了我,我是不是也可以去報考一個在職研究生,在工作之余進行充電和學歷的提升呢?
? 說干就干,我開始立即著手對考試方式、學習方式、學校和專業進行調研。首先,考慮到父母的身體情況,并且自己有一定的經濟壓力,我放棄了辭職在國內讀書或者出國讀書的想法。國內目前比較成熟的在職研究生有兩大類,分別是各大學校的在職研修班和工商管理學碩士(MBA),比較如下:
經過比較,我發現在職研修班入學門檻低,學費也比較便宜,但是后期畢業方式繁瑣,而且只有單證,對于很多認學歷證的公司來說學歷含金量低一些;相對的MBA前期需要參加全國統一入學考試才能入學,但是后續學習壓力小,雙證的學歷含金量也高一些。
我喜歡把困難解決在前面,后續輕松的方式,加上學歷認證的原因,我決定報考MBA。現在比較好的學校的MBA都會提前進行面試篩選,面試通過的同學只需要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是國家線即可錄取,學校這樣做一方面減小了考生報考后的面試壓力,一方面也提前鎖定了優秀生源。因此,任務被拆解為兩部分:準備提前面試和全國統一筆試。
面試呢,又分為了在線提交相關材料和現場面試兩部分,準備面試前,根據學校的綜合實力、相關985/211認證和AMBA和EQUIS我對北京地區的MBA院校進行了大致的梳理和比較:
鑒于第一梯隊的面試競爭壓力大(其中包括工作年限、職務、項目經驗等),而且學費壓力大,我選擇了第二梯隊的院校作為目標院校,北清人在內的第一梯隊均未投遞材料。現在想來,其實沖刺一下第一梯隊也是可以的,哪怕不成功也做了嘗試不會后悔。
有了目標院校后,我開始逐個研究院校的相關招生說明(一般在學校的經管學院網站上,或者MBA中心網站),院校需要的材料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個人情況類(包括基本信息,學習、工作信息等)
2、項目經驗類
3、個人分析、評價類(包括最成功、失敗的事情,自己的成長經歷,夢想計劃等)
4、相關證明材料(學歷、學位、成績單、推薦信等)
除成績單和推薦信需要他人幫助,需要提前準備外,其他資料基本都可以在線獨立準備好。我就是提前寫好了大部分的個人情況和項目經驗,個人分析評價,在電腦中留存,在各個學校的填寫資料過程中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