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了瘋狂看書的病 ,一周看完了這本解憂雜貨店。這些是我的想法和感受。
首先我想談談,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日本作家的作品,不是我帶有偏見,的確看是看國內的小說,散文比較多。就像我不看美劇 ,英劇,原因超級簡單,看不懂。。不止一個人推薦我看生活大爆炸和老友記,也確實看了一集還是兩集來著?看不進去。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還算比較東方色彩,和中國的小說很像,也有可能是因為翻譯的原因,總之沒有太大的障礙,除了那些實在記不住的日本名字,是真的記不住啊!還是中國人的名字好,小王小李,二狗子,看過了也就記住了。
說說內容吧,我盡量根據我記得的人物關系寫。記不住看不懂也沒關系,我只想自己把它串一遍,才足夠消化掉這本書。解憂雜貨店其實是叫浪矢雜貨鋪,因為孩子們的拌嘴,故意把'浪矢'(namiya)念成'煩惱'(nayami),招牌上寫著'提供商品,訂購服務,歡迎咨詢',于是有小孩子問,那咨詢煩惱也行嗎?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但爺爺每次都堅持認真地回答,漸漸地嚴肅的咨詢多了起來。解憂雜貨店由此而生成。很輕松很自然而然的理由,并沒有給人太多的壓迫感。
書的開頭是三個小偷,因為用來逃跑的車子壞掉而來到了這個神奇的雜貨鋪,展開了一系列的來信與回信的交流。敦也,幸平,翔太能夠接到來自過去世界的信,他們把關于來信的解答作為回信放到牛奶箱里通往過去。因男友身患絕癥,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的奧運會的擊劍運動員靜子,她通信的名字是月兔。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最后救了孤兒院的小孩自己死去的克朗,當了第三者最后懷了孩子的母親糾結墮胎還是生下孩子,白天上班晚上陪酒企圖要一直做陪酒工作生活的迷途的小狗晴美,這些信都來自三個小偷之手。
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的浩介,熱愛著披頭士樂隊又坦然接受了他們的解散和疏遠,最后終于釋懷。敦也用來測試的一張白紙的信來自浪矢雄治,也就是真正的浪矢先生。
三個小偷之一敦也,浩介,晴美 ,克朗,川邊綠的女兒都曾與丸光圓孤兒院呆過,皆月的姐姐曾是丸光園的院長,他和機械工浪矢雄治想要私奔過,后來的院長叫苅谷。浩介的表哥有很多披頭士的CD,后來因為家庭巨變后獨自逃離去了丸光園改名藤川博,浪矢貴之是浪矢雄治的兒子,他見證了許多雄治的回信 ,最后是貴之的兒子也就是雄治的孫子浪矢駿吾在網上發布了九月十三日解憂雜貨店會復活的消息,最后三個小偷搶劫了自己苦苦勸說的晴美的錢包,也收到了浪矢先生的最后一封回信。
很復雜,很亂是吧。
一開始我本以為它是一個一個分別的故事,直到我看到克朗為了救孤兒院小芹的弟弟去世,而小芹多年后又對自己的經紀人說出他母親的事情之后,我恍然大悟,原來,看似獨立的故事其實都有著不管是世間上還是空間上的錯綜復雜的聯系 。克朗的死的的確確讓我感到很震驚,這種可以預示著未來的信,給人以莫大的安慰,他再也不用糾結了,也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了吧。突然覺的這樣的結局也蠻好的。
這本書運用了倒敘,插敘,直敘的不同方法,讓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穿梭,思維不斷地轉換,卻又用一根弦把人緊緊地串在一起,不敢喘一口大氣,卻又無休止的幫你一步步揭開謎題。這種感覺,怕是只有推理和懸疑小說才能夠辦得到的吧。
書中充滿了對話,并不用寫明是哪個人物說的話,便可以一目十行地快速讀過去,這種流暢的感覺,也是很多書做不到的。不得不敬佩作者的功底和構思。
小說的最根本可能是書中的一段話。
"但是這個人一直都沒忘記你的回答。"
"好像是這樣。不但沒忘,他還以自己得方式來理解,并且靈活應用在生活中。其實他不用謝我,之所以能順利成功,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
"不過這個人一定和開心。鬧著玩提的問題不僅沒被無視,還得到了認真的回答,所以他才會一直記在心上。"
"那點事不算什么。"雄治來回看著其他的信封,"別的信也都是這樣,幾乎都很感謝我的回答。這當然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不過從我讀到的內容來看,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是啊,人當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就像奧運會的運動員靜子,三個小偷給他的回信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在她心里早已有了一個答案,但在與小偷的書信來往中不斷地拷問自己的內心,最后她面對了真實的自己,解決了自己的問題,而且很平靜地面對男友離世的事實,內心豐盈又充實。她感謝了浪矢先生的建議 ,但三個小偷給了她什么建議呢?只不過全是她自己的努力罷了。
忠于內心,忠于自己,是讓人最踏實的事。
"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一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證據就是,這樣的人也一定會來拿回信,他會來查看牛奶箱。因為他很想知道,浪矢爺爺會怎樣回復自己的信。你想那么多心思,就算是瞎編的煩惱,要一口氣想出三十個也不簡單。既然費了那么多心思,怎么可能不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不但要寫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后再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能夠填補人心里空洞的東西,現代人心靈的迷失。
借用知乎上一個網友的書評,
你現在所走的路,就是你的必經之路。
這句話果然很治愈,也及其符合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解憂雜貨店不是心靈雞湯,有些句子甚至連毒雞湯都不能算是,看過它的人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點,從中得到治愈,我們經歷不同,所以在意的點也絕對不會相同,如果看完之后什么都沒有得到,那要很恭喜你了,因為你的心里并沒有一個大洞,沒有冷風呼呼地往里灌。
披頭士樂隊的解散,讓曾經一度狂熱的浩介最后變得一點也不在意,甚至想要遠離,看過了他們的電影?順其自然?之后,從他們彼此空洞的眼神里,浩介徹底地絕望,最后用一萬元賣了所有的CD,他認為再也不會有披頭士了,知道最后在酒吧里飲盡的最后一杯酒,他又在那個電影里看到了熱烈的希望。荒唐嗎?不荒唐!只是人的心境不同罷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對,好像就是這個過程,浩介變了,我也變了。說不出口,總之一切都會是充滿著希望的不是么。
忠于內心,忠于自己,努力的生活,就會得到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答案。
12月29號電影中國版的解憂雜貨店要上映了,主演是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看預告并不十分期待,但我還是想去看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