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某夜,我與成都相遇。
“孟蜀后主于成都城上,盡種芙蓉,每到深秋,四十里為錦,高下相照,因名錦城?!边@里滿城有芙蓉花開,花一日三變,晨白午紅夕紫,朝開暮落?!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在唐詩中,這里便是個花團錦簇的城市。
從陽歷十二月和一月開始,這里便是蠟梅的天下,滿城浮動明凈的黃,春天便是曾“二十里中香不斷”的梅花,接著,是爛漫盛放的海棠,再接著輪到櫻花、木蘭、梨花,紫荊,荷,桂花……一直到了“開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盡”的木芙蓉。就這樣,一年四季,花木次弟開放,朵朵絢麗多彩,全都繁華奪目。
和別的城市一樣,這個城市夜晚同樣擁有璀璨的燈火,擁擠的車流,只是隔著車窗,我見不到一朵別致的花,也分辨不出外面馬路兩邊排列的到底是海棠?還是芙蓉?亦或是別的什么。
只有到達酒店,看到客房外面的露天平臺,種著一圈的玫瑰,一個空中的玫瑰園,這才給帶給我些許的安慰。這樣的匆忙,又黑漆漆的不明方向,花,自然是看不成了??墒?,晚餐專為我們設置的18種名小吃,倒是為這次與成都的短暫相遇減輕了許多遺憾。
18種具體有什么,記得不大清楚了,什么鍋盔,龍抄手,鐘水餃,擔擔面,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賴湯圓,米涼粉……好像樣樣都有。
只記得流水一般的端上來,流水般的輪著吃,像這個城市一樣,不徐不疾,不緊不慢。
吃完一種,又輪到下一種,每樣就一人的分量,讓人感到吃得不過癮。只有吃完了這十八樣之后,才又發現,這樣的分量,就是剛剛好的。
酥化掉渣的鍋盔在口中清脆地破裂,熱餡燙嘴,鮮香滿口。鍋盔其實是烤出來的脆餅,外殼焦脆的,一口下去滿口留香,又酥化又崩脆那種,里面還夾著份量十足的牛肉,一口咬下去感覺很滿足。
賴湯圓端上來的時候,一碗有四個,四個都小巧玲瓏,卻又形狀不一,咬下去卻有四種餡心,被稱為雞油四味湯圓。吃的時候要配以白糖、芝麻醬蘸食,和平日吃的湯圓相比,更軟糯,甜滑彈牙。
鐘水餃的餃皮筋道十足,餡料是不加其他鮮菜的,只用豬肉作餡,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咬下去肉餡細嫩化渣,紅油和餃子里面的汁水混在一起,味道微甜帶咸,又鮮又香。
這些小吃味道甜、咸、鮮、辣、香俱有。但讓人上癮的卻是沾著油亮紅油,顏色透亮又脆又嫩的夫妻肺片和又麻又辣又香又滑的麻婆豆腐……
夫妻肺片不同于廣東的牛雜,廣東的牛雜偏軟糯,味帶甜。而夫妻肺片則有咬勁,但又不會塞牙,咬一口,醬汁會從牛雜的肌理沁出,那種香鮮甜的牛肉味,在口腔爆裂開。一絲絲的辣彌漫開來,在口腔中爆裂開來,牽扯著所有感觀,讓人欲罷不能。
陳麻婆豆腐,又滑又嫩,而帶有的麻辣二味,盡顯了川菜特色。麻婆豆腐的“麻”來自花椒,“辣”則來自辣椒。不要小看這豆腐,早有文獻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還有《錦城竹枝詞》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
在埋頭猛吃下,這些各式的味道,在我的口中最后只剩下一個辣的感覺。
這種辣不同于別處的尖銳,這樣的辣不會嗆鼻,不會刺激你的淚腺。辣味只會在貪婪的咀嚼中慢慢的滲出,由輕微的,到慢慢擴散,從口腔彌漫,卻又不刺激你的喉嚨,吃著吃著,整個口腔,舌頭已被麻得味覺全無,但你又舍不得停下咀嚼。
這樣的辣,全身毛孔冒汗之際,讓人覺得酣暢淋漓,這種麻麻的感覺只會讓人留戀??粗鴮γ娴拇笫?,雖然稀疏發間已滾動著汗珠,寒冷冬天里忙不迭的擦汗,卻依然筷子不舍離開碗。
這樣的食物,讓人滿足卻不會令人飽滯,以致吃完這十八樣,卻又有些讓人意猶未盡。難怪同行的大叔仍嚷嚷著要再去麻辣燙,還要去啃兔頭。
難怪有人道川廚的本領是用僅僅的幾樣的調料,變化出食物幾百樣的味道,但到了最后仍會讓人識別出是川味。一桌小小的宴席,便讓人對川味刻骨銘心。
只是,在次日清晨,在這座城市還未蘇醒的時候,未及仔細看她一眼,我們不得不又匆匆的與她離別。只是,這樣的遺憾,只會是讓人產生要更進一步接近她的欲望。
成都,我們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