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重五節,古代把農歷初一叫做“端一”,初二為“端二”…初五就為端五。端午節為五月初五,五月為陽數居中,五月逢五日又作重五。民俗,五月端五這一天午時,位于東方天,青龍到正南方,所稱端午。
端午節有劃龍舟習俗,一是紀念屈原,唐代有詩文“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二是古代祭祀圖騰,每年五月五日舉行龍祭,劃龍舟、吃粽子、點燭供果…,到了后來和屈原祭日巧合。三是紀念伍子胥,因伍子胥被陷害,牛皮袋投錢塘江,所以端午錢塘江觀潮,悼念伍員。
端午節正盛夏,天氣炎熱,水患開始多發,毒蟲瘟病也盛行。所以五月古人稱之為惡月,五月五日更是為惡日,帶香囊、百草浴、雄黃酒…小時候都有帶過花花線經歷吧,用五色線做成,民間傳說帶上就五行全,陰陽平衡,可驅瘟除邪好處頗多,無非討個吉利。
也有言,端午節風俗,起源于夏至日,夏至后進入酷暑,百蟲繁衍,疾病流行……所以很有必要做驅瘟活動。到了戰國后,端午節興起,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夏至節逐步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