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訓期待:
創新思維是一門開啟全新思維模式、激發更多創想、發現生活處處有驚喜、機會無所不在的全腦大激蕩課程!
學完這門課程,我常常在面對問題時,油然升起無可名狀的興奮和激動:因為每一個挑戰都意味著新的機遇!!于是結合創新思維的邏輯,善用各種人力資源,挖掘更多合作契機,工作都變得更有績效了!連工作環境都充滿了能量!
期待再度充電,再度通過學習找到內心的回音,體悟更多的A-ha瞬間!
復訓承諾:
1.通過復訓,鞏固各模塊知識點;
2.通過復訓,擬定切合實際的實踐練習計劃,掌握授課技能和引導沙龍技能;
3.通過復訓,確立明確的N+1規劃,將課程運用到實處。
第一次創新思維的學習收獲:
繼《美第奇效應》和《創新者的窘境》共讀活動之后,終于見證了《Milestone交叉創新思維》不一樣的體驗和激發。
1.課程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三點:
1.創新思維,挑戰你的信念:機會還是挑戰
創新即面對未來,一切重新定義。創新來源,基于未來的思考,重構信念方式,保持好奇心。
聯想到公司正在進行的二次銷售模式轉型。由于2015年啟動的從員工制直營模式轉到非員工制的中國方式直銷模式以銷售業績減半為代價告終,去年底公司再次啟動銷售模式革新,從之前的中國式直銷模式轉為德國總部推崇的Single Level Direct Selling. 傷筋動骨的大舉改革,很多人想當然地都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過往的三年,曾經的銷售人員都已經散落在各處,而且各有各的活路,極少人真正有以往那樣的專注度從事本公司產品銷售。
創新思維的方式,仿佛一道光照進了內心:那些已然存在的殘缺,不正是自我修復,讓一切變得更有生機的最有效途徑嘛!
2.創新B-U-T模型
創新涵蓋三個領域:以商業為中心的創新;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和以技術為中心的創新。
商業意味著有發展空間的;被市場接受的;可獲取利潤的。
用戶意味著有用的;實用的;想要的。
技術意味著切實可行;實用有效;成本效益。
聯想公司產品和營銷推廣模式,基于BUT模型,有很大的探討空間:
例如以商業為中心的創新,我們要思考的是:
1.我們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樣的呢?
2.我們的可持續盈利的發展空間是什么呢?
3.我們與合作伙伴的互利方式是什么呢?
現行的線下推廣模式,基于面對面示范體驗,我們要思考的是,這樣的模式是不是有發展空間?被市場接受?有多少獲取利潤的空間?
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我們需要思考的是:
1.我們把產品推向市場的方式是什么呢?
2.用戶如何識別我們的品牌呢?他們如何看待我們?
3.用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的時候,他們的體驗和感受是怎樣的呢?
對用戶而言,這樣的推廣模式,是不是有用?實用?對方想要的呢?
以技術為中心的創新,我們需要思考的是:
1.如果把服務視為產品,我們的核心設計是什么呢?
2.我們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
2.我們的產品體系是什么呢?
4.我們的技術產品為用戶提供的價值是什么呢?
從技術層面而言,這種面對面體驗銷售模式,是不是切實可行?實用有效?有一定的成本效益?投入和產出平衡呢?
如果把銷售推廣模式看作是一款新上市的產品,從商業模式、用戶體驗到技術更新,都是值得我們點對點推敲的課程。
3.對標
針對創新的10個領域,通過對標的方式,找到切入點:
1.對標的地點有哪些?
2.對標讓我們看到哪些機會?
3.有什么新的功能?有什么新的概念或服務?有什么新的可持續盈利模式?
4.基于對標,決定在哪里進行突破與創新呢?
2.學完課程最強烈的三點感受是:
1.交叉創新思維,一切皆有可能;
2.保持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保持對未來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
3.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沒有對未來的向往,就沒有創新的土壤。
3.課程帶給我的三點自我思考是:
1.突破自我的聯想壁壘,保持對一切事物的包容和接納,找到更多的交叉點,而不是先入為主的主觀判斷;
2.學會忍住不說,不急于表達慣性思維帶來的線性思考答案,三思而后行,對腦海里閃現的直觀回應,有相對清晰的解讀方式,避免沖動;
3.學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人心。不以自己的喜好來與周圍的人事物相處。美好未來一定是基于共創的。唯有不一樣特性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是最有可能共創出超乎想象的美好明天。
4.課程結束后的三個行動步驟是:
1.召集部門小伙伴,共同學習交叉創新思維的核心模塊,共同探討,基于二次轉型的客觀現實,如何以BUT模型為借鑒,設計出符合現場銷售伙伴需求和期待的培訓模塊和運作方式;
2.設計促進現場伙伴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的培訓小游戲和輔助教學工具和手段,提高培訓績效;
3.節選B-U-T模塊,組織分區經理層面的交叉創新思維工作坊,激發參與度的同時,共創出更符合客觀事實的發現潛在客戶,推動銷售和吸引更多新人的銷售模式,構建進人、育人、留人的閉環,推動銷售組織持續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