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很多人年年立目標而年年完不成,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究其原因,到底是為什么呢?
就在我走出“2020年個人年度復盤營”,帶著“2021年將是由目標引領生活的一年!”的雄心跨入新年,覺得如何實現目標很迷茫之際,遇到了《規劃最好的一年》,在這里我找到了答案。?
《規劃最好的一年》從心理學、管理學、行為學等多角度來講述,通過升級觀念、總結過去、設計未來、找到動力、改變現狀這五個簡單步驟,讓你個人、職業、財富、人際關系等全面升級,成就突破的一年。
在《規劃最好的一年》這本書的開篇就指出了是我們的規劃系統出故障了,我們需要讓計劃升級。“有意識地做出一次選擇,你就能讓周圍的世界變得更好。”——明確的告訴大腦,我要做這件事,我要實現這些目標。
有人說,那就設定一個或兩個目標不就可以了嗎?不,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我們的生活是多面的,至少有這樣十個領域:
1.精神(內心世界的狀態)、
2.智力(在重要創意中的參與度)、
3.情感(心理健康)、
4.生理(心理健康)、
5.婚姻(配偶或伴侶)、
6.親子(是否有子女)、
7.社交(朋友及合作伙伴)、
8.職業(你的工作)、
9.娛樂(愛好及消遣)、
10.財務(個人及家庭經濟)
每一個領域都很重要,想要取得進步,就必須給予每一個領域適當的關注,所以“我們不是應該縮減目標數量,而是需要一個完備的系統來實現目標”。
在一切開始之前,作者建議最好先做一下“人生成績評估”以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這是進步的開始。在十個領域中不斷覺察其關注的比例,不斷調整平衡。作者很肯定地告訴我們——“你可以改變生活的任何一個方面,充分認識手中的支配權和控制力,這些是應對未來生活中各種不確定性和使最重要目標取得進展的最好途徑之一。實際上,當你決心越大時,資源就會越多,而手中的支配權和控制力也要遠比你想象的要多。”
接下來,就按照《規劃最好的一年》中提供的五個簡單步驟來迎接我們的突破之年吧!
STEP1:相信可能(Believe The Possibility)
是否相信自己能夠完成目標是決定目標能否實現的第一個關鍵因素。作者引用了科普作家克里斯·伯蒂克在《大腦密碼》一書中的話來說明這一點:“現實的世界都是期待中的世界。”意思是說,我們現在的世界其實是由我們過去的期待所決定的,而我們現在對未來的期待又會決定我們未來的世界。“期待決定我們相信什么,進而決定我們的感知和行動,這就意味著期待決定結果。進一步意味著,期待決定現實。”
那“如果一個人經歷的挫折越多,就會越不相信自己能夠戰勝挫折。這種自我懷疑是目標的毒藥。”“不燃起希望,希望就不會落空。”這又是一種毒害我們心靈的消極心理。
回看、反思、覺察自己的狀態和感受:
*懷疑,不相信,總是顧慮現狀,覺得受此牽制;
*想個人創業,卻覺得個人能力不足,給到自己的多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借閱館和繪本家教項目推廣半年有余,卻沒有達到自己預想的效果,受到過往挫敗經歷的影響。通過參加復盤訓練營,思維心理正在逐步破冰。
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
靜下來,慢下來,給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勇敢地走出舒適區。一點點梳理出自己的優勢,結合自己的強項和過往相關經驗,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線上和線下的課程體系。
當我讀完關于“自我設限性觀念”的相關內容后,我足足寫下了十條“自我設限”的觀念。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在這樣的梳理過程中看到了太多的可能,隨之心態就變得積極起來。
STEP2:總結過去(Complete The Past)
作者的觀點:“總結過去是設計未來的關鍵部分。”這里面有一個概念,就是“后向思考”,即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T·米勒所言“通過經驗得出與之相關的回憶或思考。”這一過程也被稱為“后向思考的力量”。
既然過去已經過去了,為什么我們還要去回憶去向后思考呢?
這其實也是我們古人常說的“以史為鏡”和“前車之鑒”。
如,古人秦王不忘三大敗仗的教訓,今人吳曉波不忘第一次直播帶貨的慘敗等等。
如果我們不反省過往找到解決辦法,就會把一些問題遺留下來而帶到未來,就會破壞我們對未來的精心設計。而向后思考會讓我們學習成長,提升認知和分析能力,促進未來取得更大進展。
在做“向后思考”時,我們只需列出過去的挫折并對其進行處理就可以了,當然,重大挫折除外。可按照下面四小步進行:
步驟1:你如何描述剛過去的這一年。你有過什么樣的計劃、夢想或者目標?可以從上面提到的十個領域來考量。
步驟2:在過去的一年中,令你最遺憾或失意的是什么?令你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回想遺憾的時候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痛苦,但它是有積極意義的,讓我們能更好地思考現在;回想做得好的事情,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力量并積累了戰勝困難的經驗,更增加了我們對未來的信心。
步驟3:從經驗中再學習,從遺憾中看轉機。
有句老話叫“吃一塹長一智”就是從經歷中提煉經驗教訓,讓經歷成為學習的對象,成為推動自我前進的工具。“失敗乃兵家常事”、“失敗是成功之母”,經典名言所揭示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無論怎樣,總會有遺憾,這是好事,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遺憾所帶來的正面的作用。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間,更可能使我們轉變思維贏得更多的機會。
步驟4:調整行為,更進一層。
這一小步很關鍵,吃透這一點,你的未來是可期的。
經過上面三步分析將結果寫下來,并把經驗付諸行動才可以看到未來的變化。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在這個大步驟中,作者還有一個建議——學會感恩。感恩有助于我們實現目標。心懷感恩就會心懷希望,從而獲得適應力;感恩心理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恩心理能夠讓我們提高耐心;感恩心理能夠讓我們提高應變能力。
我們可以在起床時、入睡前自省,在內心里對周遭表示感激;可以記錄感恩日記,在日記中表達感激;我們需要刻意練習如何感激,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十個相互關聯的領域一一表達,感恩你所擁有的和期待未來能繼續擁有的。
在我的每日復盤中,都要回想這一天中的小成就和小確幸,并懷著一種感恩的心去把它們記錄下。
STEP3:設計未來(Design Your Future)
運用SMARTER原則,在不適區設立具有風險性的七到十個目標,并把它寫下來,要包括成就型目標和習慣型目標。
※SMARTER目標管理原則是作者在SMART目標管理原則上增加了兩個原則,它們分別是:
? ? ?□ Specific明確性——目標范圍要足夠聚焦,越明確,彈性越小。如“我要寫一本《我……有夢》”,“我要一年完成52份周復盤”,“我要一年讀完12本閱讀主題的書”等等。
? ? □Measurable可衡量性——使用數字來具體量化目標,作為判斷目標實現與否的標準,同時也可以看到實現目標的進度。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中都有具體的數字。
? ? □Actionable可行性——從時間、精力和能力三個角度來衡量,我們是否能夠去操作來實現目標。使用明確的動詞來表達計劃中的行動,如“每周寫完三篇微頭條”,“早上6:30開始跑步半小時,每周4次”等。
? ? □Risky風險性——跳出舒適區,設立一個接近妄想區的目標,然后再稍稍拉回來一點,這就在不適區的最高臨界點了。最理想的就是我們墊墊腳就能夠到的。可以和身邊關系親密的人傾訴我們的想法以避免進入妄想區,更多的時候就是簡單的算數題了。
? ? □Time-Keyed 定時性——通過截止期限、頻率、定時任務來實現。
? ? □Exciting 激勵性——讓目標足夠有趣,以激發內在動力,堅持到底。
? ? □Relevant 相關性——制定的目標要保證與我們生活的合理需求、價值觀和個人理想保持一致,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為什么是七到十個目標?
目標過多會分散注意力,稀釋分配到每個目標的精力。而目標過少又會導致某一領域被忽視,失去平衡。
什么是成就型目標?
有明確范圍和時間框架的目標,也就是在什么時間要達成什么樣的效果,它是一次性的成就。要有截止期限,可以沒有開始時間。切記不要把所有目標的截止日期都設置在同一時間,避免為拖延找到借口。如“第一季度末完成一幅數字油畫”,“12月31日前讀完36本書”,“截止到8月13日閱讀群服務人數達到400人。
什么是習慣型目標?
沒有明確的范圍和時間框架,而要明確你要以什么樣的頻率進行什么活動,它是一個有規律的、持續性的成就。一定要有開始時間,可以沒有截止時間。如“1月1日開始每天早晨5點起床”,“即日起每天晨讀40分鐘”,“2月起,每月召開一次家庭會議,每次15分鐘”。
還有一種目標類型,我稱之為“綜合目標”。例如,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10萬字的日更,同時養成日更百字的習慣,就可以這樣設定:從1月1日開始,每天日更300字,每晚10點前完成。這是一種以習慣型目標實現成就型目標的方式。
STEP4:找到動力(Find Your Why)
凡事無非動機使然。動機包括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找到動力要從識別主要內部動機開始,這比外部動機要來的長久和實用。你的初心、你的夢想、你的價值是什么?它對你來說為什么重要?同目標一樣,我們要把它寫下來,這很重要,找到最重要的前三個動機并排個序。然后,用腦子去想,用心去感受,這很關鍵。
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外界的幫助,而且常常還需要不少。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抱團取火,一起砥礪前行。在團隊中,互相學習,互相鼓勵,有責任,有競爭。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明智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朋友圈。這里推薦七個團體類型:網絡社區(這是我們使用最廣的之一),健身運動社區,交流社群,指導型社交圈,讀書學習小組,責任小組,好朋友。如果你沒有找到合適的團體,那就干脆毫不猶豫地自己建一個吧!
牢記初衷,駕馭動機,四個方法幫你堅持不懈:
1.用心盼著收獲,行動本身就是收獲。
2.要認清事實,想讓一個新習慣成為自然而然,通常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的。簡單的習慣可能需要21天,但無科學依據,稍復雜或具有挑戰性的,可能平均需要66天(一項跟蹤調查的結果),有的可能需要五六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不要奢望太高。
3.游戲人生。這不是要我們玩游戲,而是讓習慣養成的過程充滿趣味和激情。我們可以借助日歷來“玩”跟蹤線條的游戲,想方設法讓那條線越來越長;還可以借助一些習慣養成軟件,如早起打卡、步行打卡、語音打卡等等。
4.珍視每一個小成就,衡量所得,而不是差距。使用倒推措施向后看,以確定目標是否能實現;使用預先措施向前看,以衡量你的行為能否幫你實現目標。
STEP5:付諸實踐(Make It Happen)
前面四步是一個準備的過程,但我們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一定要全部規劃好了再行動。制定過分詳細的計劃很容易讓我們發展成變相的拖延,所以,與其把時間用在制定計劃上,不如早早邁出第一步。對于遠大的目標,沒必要看到結果,只需要看到下一步就夠了。
1.根據總目標設計后續步驟的簡單程序
飯需要一口一口吃,路需要一步一步走。都說萬事開頭難,實際上也沒那么難。我們設立的最終目標是要在舒適區之外,而在執行目標時要從舒適區開始。從當下我們能做的最簡單的事入手,這很容易讓我們獲得成就感,帶著這種振奮的精神繼續前進,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可能中間會出現卡殼,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那不妨進行小步嘗試,不要擔心出錯,大不了再換個方向再次嘗試,有時需要多次的嘗試才能獲得成功。這沒什么,從“遺憾”的作用中我們知道了,這過程中會讓我們清楚什么不可行,這也是一種收獲。
在自己想不到更好的嘗試后,我們還有一個選擇——尋求幫助。所有的創新發明,都是基于前人的經驗的。你不懂的問題,總會有人懂。去把他們找出來做你的援兵。
把你獲得的下一步行動規劃寫進日程,然后全力以赴。
2.一系列觸發器激活事件程序
觸發器激活事件是能夠將目標實現過程中的簡單語句或行為程序化。其核心就是比實際目標要簡單,控制權不在自己手中,無須依靠自控力來完成的事件。通過清除誘惑、自動化、委托授權來優化觸發器。要預判可能會出現的干擾事項,適時調整策略。
3.定期目標回顧程序
這有點類似“復盤”,但關注點會更有針對性。
每日回顧:每日瀏覽目標列表,將目標刻印在心中,同時思考“每日三大事”。
每周回顧:重點關注主要動機。審查前一周任務的進展情況及每個目標的后續步驟,確定下一周的“每周三大事”,以用來指導“每日三大事”。
季度回顧:按照“五步實現新年目標”的流程再重新走一遍。重點關注:
(1)如有已取得完全或階段性勝利,可以進行一個小小的慶祝;
(2)如果還沒有任何形式的勝利,那就重新開始;
(3)如果不能重新開始,那就修改目標;
(4)如果不能修改,那就刪除目標;
(5)用新目標代替被刪除的目標。
好了,實現新年目標的五個步驟有了,那就開始行動起來,迎接自己的突破之年吧!
“不要拖著你的夢想。不要拖著你的目標。今日事今日畢,你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有所起色。一旦下定決心,就行動起來。無須等待。跳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