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突然發現站了好久,不知道要往哪里走。
還不想回家的我,再多人陪也會更寂寞。
許多話題關于我,就連我也聽說。
我的快樂也要被認可,委屈卻沒有人訴說。
........
當《如果你也聽我說》這首歌單曲循環時,我還在11路的公交車上,看著整個城市的霓虹,我有些小小的惆悵。
不過這樣的情緒不錯,因為便于文字的傳遞。
冬日的夜,有些冰涼,但寒風總能把沉重的頭顱吹的越發清醒,我喜歡這樣的夜,也喜歡一個人在公車上享受這樣的夜景,另一番的繁華與悲涼。
Y小姐給我發來消息,想跟我聊聊,她說:“雖然我們沒見過,但是你能懂我的煩惱?”
我沒有思考,快速在手機編輯了:“OK,沒問題“,然后發了出去,不知是這個世界太孤獨了,還是人心太吵了。
許多人把信任建立在網絡上,我像一個收錄故事的傾訴箱,更像一個躲在另一個城市可以給別人寄托的“安慰精靈”,我用這四個字來形容自己,不是因為自己多么牛逼,只是覺得此生活的有些意義罷了。
網上流傳了一句話:“跟心愛的人吵架,與陌生人說心里話”,也許這就是陌生人的魅力。
Y小姐在絞盡腦汁的編輯自己的故事,而另一邊還有其他讀者發來自己的生活境況。
有在澳大利亞旅游的照片,有在霧霾籠罩下的城市,還有向我問候的小身影,還有在洱海邊拍照的家伙些.....
我突然覺得自己被包裹在眾人的懷抱里,倍感溫暖,在時代的發展下,真的是達到足不出戶就洞悉世界,感受每一個人不同的生活。
我微微地看著手機屏幕發笑,然后到了站臺,覺得自己有些存在感,Y小姐的頭像一直亮著小紅點,我點開她的對話框,她一直還處于正在輸入中.....
走在昏暗的路上,飛逝而過的車輛,街上有年輕人拿著啤酒瓶的追逐嬉鬧,多少年后愿他們依舊如初般能追逐玩笑。
呸呸!一定會的,一定是我老了,才會有這樣的愿景,因為我記得曾經的自己,也是一群人嗨皮,瘋狂,然后久而久之覺得這樣的喧囂有點受不了。
漸漸地淡出所謂的圈子,也就是我認為的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不用取悅他人,也不用笑臉賠笑。
一個人時間很多,可以做很多事,一個人也可以活的像一只隊伍。
當疲憊的時候,不想講話的時候,我慶幸就我一個人,因為不用偽裝笑臉迎合他人的快樂,背棄自己的疲憊。
因為這不是高冷,只是不喜歡麻煩而已,不想為了合群煞費苦心。自己都沒有真正的去接受過誰,憑什么要求別人陪呢?
獨來獨往,更像真實的自己。
猛虎總是獨行,牛羊才是成群。
02
走完了已經鼎沸的夜宵攤,Y小姐的故事絮絮叨叨的講訴完了,我回了一句話:“稍等,到家回你”。
她說:“好好”。
只是我還沒有想好如何跟她溝通,看著夜宵攤攤主忙碌的身影,有些饑腸轆轆,有時候我挺羨慕這些能開到凌晨的夜宵攤,因為當別人都開始休息之時,就是他們忙碌的身影,這漫漫長夜里,靜的熱鬧,有一種莫名的煙火氣息。
因為高墻聳立的大廈里的人們白日忙碌,人情味道的淡薄,故事的愁苦也會在深夜多愁善感,可有人能懂。
而這樣的夜宵攤,無疑是排解饑餓,拉近光鮮背后素衣的距離。
我佩服深夜辛苦的人,他們用顛覆正常作息的工作提供了我們的便利,又是怎樣的力量讓他們如此艱辛的支持到深夜,一個字“錢”,更溫馨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選擇了不同與別人的工作。
只要有客人消費,這些店子在晚都會是燈火通明。
我拿著手機選好角度,咔嚓的拍了一張,昏昏的路燈,竄動的人頭,寒冷的風,煙火裊裊的烤肉,意境不錯。
照片朋友圈一發,瞬間回復的消息也是千奇百怪。
1、又去哪里吃好吃的不叫我。
2、你會胖的,你這個胖子。
3、這么晚還吃,厲害。
4、一個人,還是叫上我吧!我也餓。
........
我看著朋友圈嘿嘿一笑,朋友圈的繁華也剛剛開始,歌城嗨歌,密密麻麻的酒瓶;夜宵的麻辣魷魚,燒烤;精致的獨人小火鍋......
我發的照片似乎遜色了不少,其實什么也沒有做,什么也沒吃,只不過路過的順手,就想在這喧囂的城市間獲得一點關注,看看還有多少人有問問我。
我翻閱著Y小姐的朋友圈,也并沒有她講述故事里的心痛,出入高檔餐廳,喝著咖啡,品著甜品,出入奢華宴會,身邊簇擁的都是清一色的氣質帥哥,穿著的衣服也是一件比一件漂亮,去過的地方,我連聽都沒有聽過。
就是這樣一個朋友圈豐富的女子,還有什么哀愁需要傾訴呢?
我看著她留言的故事,細細品味她有一次虐心的婚姻,當時跟著男友一無所有的裸婚,日子艱辛,但老公體貼入微,真誠以待,新婚不久他倆便有了寶寶,等她在迎接新生命到來之時,丈夫出了事故,拋棄母子倆人先行離開。
坐月子的她埋怨老公的“可惡”,竟然不陪著她期待寶寶的誕生,也不陪著她熬坐月子的日子,只有婆婆那張哀愁不滿意的臉,端茶送水,還得笑臉相迎。
身邊所有的人都告訴她,她的丈夫因為急需要事出差,所以沒有辦法,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善意”謊言“。
等她知道丈夫永遠離開她的時候,世界黑了,抱著丈夫的遺像痛哭,毫不顧忌那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那段日子她沒有確切的告訴我她是怎么熬出來,只是說:”昏暗,漫長的昏暗,是孩子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告訴她,活著,活著“。
她從黑暗里爬了起來,消瘦正正十三斤,一個依靠著丈夫才能活著的女人,第一次為了孩子,邁出家門,踏上社會的求生。
這些年,燈火琉璃,看世間滄桑,一個弱女子的嬌弱蕩然無存,她擔負了養家的責任,替丈夫深愛著這僅存的血脈,也替離世的丈夫好好的照顧著他唯一的親人——母親。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匍匐前進,婆婆幫帶孩子,她一個人在外打拼,她忘記自己是可以依靠的,她也忘記了命運中的傷痛,搖身一變她從一個嬌弱需人寵愛的妻子,變成職場精干的女性。
穿梭在任何一個地方,進出高端地方,別人都看著她光鮮的一面,而她認為朋友圈的繁花似錦也不過是給別人的幻影,內心的苦也只有用這些來“炫耀”自己過的好。
原來她華麗的背后,透著淡淡地憂傷。
我回復了她:“如今你也不錯,稍事休息,找個人靠靠也不錯”。
她用秒回的速度回我:“圈子太小,人生太吵”。
我并不理解她的這句話,沉默許久的問:“怎么會?怎么就圈子小了?你的圈子小能小過我嗎?”
“圈子太小,人生太吵,我們不過是繁華里的曇花一現,這種就是現實,不是外表的光線,什么好運都眷顧的,愛一個人多難,尋一個人更難?”她說。
我沉默了許久,發了一句:“你是不是眼光太高了”。
她毫不避諱的說:“是的,我還顏控”。
“那沒有辦法了?”我回。
她又笑了,屏幕里一排字:“每個人第一印象源于顏,在忠于物質,在是彼此的磨合接觸了解,我不是一個輕易的人,也不是一個隨便的人,在歲月的長河里,雖然情路坎坷,我也有要求的,不然對不起這些年的苦難”。
我許久未回復,對于現實中有人更愿意是物質排在顏面前,目的明確,直奔主題。
當然有人愛于顏,昏頭昏腦一頭栽進了婚姻,在渾渾噩噩的賭了一生,有人幸福的在丈夫“滋補”的照顧下幸福生活,但是大多從愛情熱潮到被磨掉了激情,為了孩子,為了家,繼續搭伙過日子。
卻很少有人在二人相處里,用一雙慧眼判斷未來共同生活的人,所以有一句話說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
以與其說這是命運指引,我更相信命運權衡,其實許多東西我們都在賭博,但是請把賭博看清。
有一種女人始終堅信,努力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就會遇見跟自己一起優秀的人,所以始終的堅持初衷,當然現實里她也許遇不到,因為人的思想會變,提升的內心就會看的更高,追求的就更卓越。
而這樣的人不過是自己幻覺的美好,現實世界里沒有,有也是千萬分之一的運氣,或者出現在編劇的手里,可以用內心的完美去將一個人刻畫完美。
現實真的圈子太小,人生太吵。你想遇見有品,生活有品質的人,而你狹小的圈遇不到這樣的人,那么努力去找吧!可是人是活體,等你擠進去,他又消失了,或被領走了。
越到后來越覺得真心難求,越到后面越覺得可貴的是自己。
03
這城市那么空,這回憶那么兇,這街道車水馬龍,我能和誰相擁......
這是我認識Z小姐在醉酒迷離的時候問我的,我記得這是一首楊坤的歌曲《空城》。
也許文字寫出來會覺得不可思議的扯,但是26歲的Z小姐真的說過這么一句話,那是她要悲壯到什么時候能說出的話。
我只記得那天她失戀了,被一起戀愛了三年的男友甩了,其理由就是我不愛了,對不起。
在現實里,她晴天霹靂,在黑暗的夜空里她心情失落的潦倒,任誰去扶她,拉扯她,她都在掙脫,她想在黑暗里有一絲光亮。
結果,她被送回了家,光亮依舊沒有出現。
很久,很久之后,我再碰見她,她眼神里有了一絲堅韌的光,她變了,一個文靜傳統的姑娘變了,她在一群人里淡去。
開始卷縮在自己的世界里,開始成熟,開始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圈子小了,卻精致了,她明白生命里還有比愛情最重要的東西。
04
陶也出身貧寒,努力是她生命里唯一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在她的世界觀里,她認為她一定要跟別人不一樣,那么就連生活中接觸的人也不一樣。
她拼勁解數擠進了有權有錢的圈子里,費勁心思的去插入別人的話題。
直到某一天,被一個富家女的拆穿,她拼勁心思想擠入的環境,她也不過是局外人。
更像別人嘴里的虛榮女,一開始她并不是這么認為的,她只是單純的認為,與他們的結識,以后都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其實不然,那些人的世界都是庸俗,誰會在意一個穿著廉價衣服的灰姑娘呢?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歡樂頌》里面的樊勝美,怎么包金,最里層也是空殼。
你的單純想法不過在別人眼里就是虛榮,就是想高攀。
陶也最后回到最初的想法,也不在花費心思的擠進不屬于她的圈子,反而人還落得輕松。
一個人在這個城市舉目無親,她早已習慣了獨來獨往,她從來不會覺得這是尷尬,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圈子是定性,你費勁心思想進入的未必能進入,不想融入反而進入的才是真實。
因為一個人比兩個人瀟灑,比一群人自在。
每個人都不是你看見的那個樣子,實際上,那些你看起來覺得毫不費勁的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羨慕的是他們光芒四射的時候,你沒有看到他們付出了什么的代價。
所以你想輕而一舉踏入之時,也許就是一眼看透你沒底的幕后。
有時候并不是圈子小了,而是人生太吵,剩下的小圈子才是真正意義上合得來的人,那些合不來的人都在時間里漸行漸遠。
好多看起來的投緣不過是逢場作戲,不要以為你掏心掏肺,別人就會善待你的友誼。
有時候,一群人聊的事情,其實你根本不敢興趣,但是還是想要插嘴去附和,以為別人會因此而注意到你,其實到頭來,都是自己在演獨角戲。
可能只是手機里的照片留下曾與他(她)某一瞬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