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糾結旅游或者旅行的區別、意義,每種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及合理性,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據自己的時間、經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1.跟團游
跟團游是一般人的首選,尤其許多低價團更是吸引了眾多節儉而又想到彼一游的國人。
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是方便、輕松,吃、住、行啥都不用自己操心,而且可以在短短幾天內,縱行數百里,在眾多的風景名勝古跡前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記。
2012年,有一陣工作壓力特別大,身心俱疲。朋友一召喚,就跟著參加了一次這種說走就走的跟團游。
昆明-大理-麗江-玉龍雪山-石林,轉了一圈。確實就是象別人嘲笑的那樣: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瘋狂拍照,回家一問啥也不知道。
但也沒后悔啊,沒遺憾啊,美景看到了,風土人情欣賞了,誘人的小吃也吃上了,放松,開心,快樂,回到工作崗位,又滿血復活了呀。我要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呀!
以前看過旅行和旅游不同的帖子,一度也對國人這種純出于顯擺的出游方式不屑。
這次帶媽去九寨溝,媽讓我給她跟飛機留個影,大家都在排隊登機,我又是個比較守規則的人:這有什么好拍的。媽說這是她第一次坐飛機,想留個紀念。我就被觸動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的東西,許多人需要滿足的就是“我去過,我看過,我經歷了”的純樸的愿望啊!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跟上你的思維和高度。
你可以繼續你的高大上的旅行,請不要打擾你眼中LOWER們的幸福和快樂。
這種低價團最被人詬病的地方,一是走馬觀花,不能從容游覽,滿足深入了解的愿望;二是伙食差的真的是不要不要的;三就是會安排許多購物。
導游一開始就會引導鋪墊,繼而會打苦情牌——我們底薪不高,全靠提成;還會打道理牌——你看團費這么低,機票住宿交通都不夠,還不是希望大家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支持當地建設上。你不把應該的成本花掉好意思嘛?!
實在不行就打臉色牌。在云南賣銀器的村子,團員還是很克制的,出手不多,導游臉色就難看了,把感情牌道理牌,黑著臉又打了一遍。我們一整車的人都嗨不起來了。
等到賣玉器的地方,那超大的市場,喧騰的場面,精美的玉器,讓人忍不住就動了心。上車導游拿出結算單,上午黑著的一張臭臉瞬時就陰轉晴,陽光燦爛起來。
2.半自助游
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通過旅行社實施。
可以自己確定目的地、出行標準,其他一切包括機票住宿門票等等全部由旅行社搞定,就是那種跟團游,游的地方、餐宿標準自己定,其他全部委托給旅行社。
目前,旅行社提供多種多樣的服務,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我們這次九寨溝之旅就是這樣的。
我們親朋好友一行9人,組了個小團,行程按我們自己的安排,比如,一般九寨溝游玩一天,考慮到我們團員老弱病殘,我們安排了兩天。整個過程從從容容,輕輕松松。
但是,讓人惱怒的是,雖說是自己組的團,還是被安排了購物。按旅行社的說法,是政府規定的扶貧項目,必須的。車上導游也一再強調,你看看就行,不強制消費。
但是很明顯,他自己打了臉。因為買銀器,我那些土豪小伙伴,一出手就3萬9。導游拿著結算單就抑制不住喜悅地對我們說:我年底出國旅游有著落了。
開始的時候他就給我們打過招呼,說他們沒有提成,就是年底的時候,這個寨子會根據導游帶來客人的消費情況,帶消費高的導游出國旅游。
趁他還在興奮中,我趕緊提出:X導,我們明天想早點回成都,嘗嘗成都的小吃。明早直接回成都吧。本來第二天上午他也安排了購物,結果他爽快地答應了。去tmd的政府要求。
購物說不強制,其實就那么一說,你購與不購,購的多與購的少,導游帶團的熱情,絕對兩樣。
我們這個半自助團,價格比其它團高,但還不包括網上低價團免費提供的藏家生活體驗和藏羌歌舞表演。
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導游就提出了這兩個項目,說是自費,不去也沒有關系。我們考慮了一下,還是都參加了。
第二天游九寨溝的時候,導游在景區里帶著我們轉,跟我們說,你們看,這里面很少見到導游吧,一般的導游都是把客人帶到門口,自由活動,下午再在門口集合。
他陪我們在溝里轉了一天,由于他熟門熟路的帶領,我們一路特別順暢,好的景點,不會錯過,不是很好的景點,也不會太耽誤時間;該走的走,該坐車的坐車,一天游玩下來,大家真是輕松加愉快。
包括最后,上黃龍,本來準備坐索道上去,因為那天人暴多,排索道都要3個小時。于是導游果斷決定帶我們爬。
我們這幫老弱病殘缺乏鍛煉的人,沒爬幾步就氣喘吁吁,導游主動拿過幾個小伙伴的背包,肩背胳膊扛,叮叮當當掛滿了一身。
做為一個職業導游,我相信是有一定職業操守的,但在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求好還是應付了事,利益是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因素。
所以有時候出去玩,真的不必那么在意錢的多少,本來就是為了開心的,為了一種好的體驗嘛!因為購物排隊等一些問題帶來不愉快,就違背了我們出行的初心。
上面兩種方式,都規避不了購物。曾經聽導游說,在旅游景點買東西有一個原則:”假的,可以買;真的,也可以買,不真不假的,不能買。“
深以為然。我算是要挨導游罵的,一般出去玩,只會買木雕、小食品等自己看得懂、喜歡的,那些保健品、銀器、玉器基本不買。
所以,因為不想看購物沒有達到要求時導游那張爛臉,又心疼因購物耽誤掉的寶貴時間,自然而然地就只有選擇自由行了。
3.自由行
顧名思義,自由行就是自己安排行程的一切。那么對自己的要求就非常高,前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目的地、交通、住宿、時間、行程安排等等,都要自己做好計劃并搞定。
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可以看你想看的,不看你不想看,可以想花多少時間看,就花多少時間看。
在成都的時候碰到蘇州的一個小姑娘,她們一行4人,飛成都后,以成都為根據地,不跟團,出行就是大交通或者包出租(4人正好包一輛出租),她說,機票住宿都可以提前訂好,算下來費用也高不了多少。
現在網絡這么發達,人們表達分享的欲望也特別強烈,如果想自由行,象《螞蜂窩》、《攜程》等網站,攻略一搜一大把,多看多比較,總結歸納,整理一份自己的出行攻略,實施起來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巴馬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近年來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到此居住、療養,冬去春來,他們來來去去,被美其名曰“候鳥人”。
看電視,姐姐知道了這個地方,心生向往。
通過無所不能的網絡,把巴馬的交通、住宿、氣候等情況了解清楚后,于今年春天,背起雙肩包,開始了她的“候鳥人”生活。
姐姐在巴馬租住了一個月,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與其它候鳥人一起游游山,玩玩水,唱唱歌,集市上淘淘新鮮菜。還趕上壯族三月三,體驗他們濃郁的節日氣氛和壯族人民的熱情友好。
日子過得如行云流水一般,頗有點樂不思蜀。而她自己的體質似乎也慢慢地改善:以往在家小傷口也總會發炎,而在巴馬,不但不發炎,愈合的速度都快了很多。
這種自助式的休養游也是我喜歡的一種,比較適合真正想享受休閑生活的人。
另外,現在網上有許多的驢友圈, 喜歡背著行囊穿行未商業化的較原始的路線,朝迎旭日升,目送夕陽下,夜晚靜臥帳篷中,與滿天繁星對笑。
這種絕對是純游無購物,住帳篷或者宿農家,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及吃苦耐勞的品性都是極大的挑戰。
我曾利用周末、節日假期參加過幾次這樣的短線輕裝游(輕裝指住宿農家,需要自己一路背帳篷的稱重裝),路線絕不會象那些盛名之下的旅游景點——只見人頭不見景。
2~3天的行程,花費也不多,既可以欣賞到比較原生態的自然美景,又可以強健筋骨。對食宿要求不是太高、體力較好的小伙伴,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