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緣君人
男孩家樓下有一個瘋子。
瘋子看上去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個頭不高,瘦瘦的,或許是因為精神不正常,沒有人管他,他總是留著和頭發連在一起的絡腮胡。可是如果沒有人照料他,他怎么在這個現代化的社會活下來呢?
瘋子很奇怪,他每天都會在城市的某個街頭晃悠,晃悠本身不怪,怪得是他在晃悠的時候手里總是會拿一個玻璃球,眼神專注地看著它,像是想要把玻璃球看穿。
玻璃球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個無色的小球嘛!他在看什么?沒人知道。可他卻每天都看,看得津津有味,好像里面有個世界一樣,無論何時都有有趣的事情發生。
他沒有去精神病院,他走在馬路上的時候是不看玻璃球的,他會認真的左右看,以免被車撞到。他應該有個家,因為人們在晚上八點以后就看不到他了。他有人照顧,因為他活得很好,有新衣服穿,每天也餓不著。人們罵他神經病,他也不理睬,只是專注地盯著手中的玻璃球,時不時地轉動,神色忽而疑惑困窘,忽而會心微笑。
男孩上小學,上學放學的路上經常看到這個瘋子。
男孩很好奇,他不明白瘋子為什么要熱衷于玻璃球。男孩經常在腦海里思考瘋子的思想,可他無法猜到。他想問媽媽:
“媽媽,樓下的那個怪叔叔為什么要盯玻璃球啊?”
媽媽一臉嫌棄,對男孩講:“兒子,千萬不要和他們那些神經病人打交道,要是不小心惹了他們,他們會把你眼睛挖出來!”
男孩雖然對媽媽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不滿,卻只是乖巧地點了點頭。男孩從小就乖,像女孩一般的單純文靜,他知道自己還小,應該聽父母的話。
變化發生在他十二歲那年。
很多年前,人們就把“十二歲”看得很重要。十二歲的生日要辦宴會,十二歲后要褪去稚氣。確實,十二歲的確是兒童到少年的轉折點,到了這個年齡的男孩也變了。他眉宇間多了一分父親的英氣,他的聲音開始略微有些沙啞,他身高開始突增……以及,他不再那么單純、乖巧。
男孩的父母也顯然發現了這一點,母親有些擔憂,怕他變得像一些不良少年一樣,沖動、自以為是。而父親卻不這么想,他很開心,這意味著兒子快要長大了。父親開導著母親,終于達成協議——開始讓孩子學會獨立。
他們家離學校很遠,男孩每天上下學都需要父母接送。十二歲這年,父母改讓他自己騎自行車走。
男孩很開心,哪個男孩喜歡被管著?
有時路上遇到同學,幾個人打打鬧鬧,甚是開心;有時自己一個人走,心里幻想著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物,想到高興時情不自禁低聲呢喃出來,無非是奇幻小說電影里的一些東西。
他喜歡幻想,但父母不知道。他把自己帶入許多角色,感受著別人的悲歡離合,偶爾呆呆的傻笑被別人看到,還會臉紅一陣子。
男孩又遇見瘋子了,是在他下午放學回家的時候。
瘋子坐在路邊的椅子上,手里仍然拿著那個玻璃球,癡癡地看著。男孩突然想起自己的疑問——他為什么要看這個玻璃球?好奇心使他忘記了母親的告誡,他停下車子,快步走過去,輕聲問:“叔叔,我想問你個問題。”
瘋子沒有回答,仍是專注地盯著玻璃球。
男孩看他沒動靜,提高聲音又問了一遍,瘋子還是沒有回答。
“叔叔!”男孩喊了出來。
“噓!安靜。”瘋子出聲了,卻是讓他別說話,連看都沒看他一眼。
男孩雖然有些不滿,但發覺自己讓他開口了,已經是一大進步。
他乘勝追擊又問道:“叔叔你看什么呢?”
“說了安靜!”瘋子罵道,好像生怕男孩吵醒什么。
男孩有點害怕,他怕自己惹急了這位怪叔叔,然后眼睛被他挖出來。他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隔了良久,瘋子好像察覺到什么,轉頭瞟了一眼男孩,看到了他的緊張。或許是嚇到了男孩讓瘋子覺得愧疚,瘋子讓男孩坐下:“坐這兒吧,你要問什么?”
一聽這話,男孩咧嘴笑了,也坐在椅子上,瘋子身上很久沒洗澡留下的汗臭味很濃,不過他也沒在意,直接問:“叔叔你每天都看這個玻璃球,它有什么好看的呢?”
瘋子聽了,一臉不高興地說道:“為什么你們都看不出呢?”
“看不出什么?”
“這就是地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