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到身邊一位同事說自己感覺或者真沒有意思的話,頓時讓我震驚了,她還是個年輕的姑娘啊。
第二天早上,我在早會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的同事說的這番話,并不是刻意說出來引起身邊人的關注,她實際上就是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其實也有類似的想法,活著活著就感覺沒意思了。人生沒有了方向和動力。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就好比一只坐井觀天的青蛙,青蛙是典型的兩棲類動物,他們每天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是瞪大著雙眼,目不轉睛的盯著四周的環境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防范著危險的侵襲。所以,青蛙就是一類典型的活在當下的低等動物。而我們人類,從漫長的遠古時代進化到現在,之所以能成為高等動物,就是因為我們放棄了部分安全感,可以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其實是個稀缺資源,特別是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人們很容易被眾多的事分散注意力。活在未來的人,他們不會太在意過去,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過去,他們看到的是未來的發展,相信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比現在的自己更好,于是,他們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個人成長上。讀書、健身、投資、陪家人、幫朋友,這是我在加入BOX定投踐行群后,在個人層面上對價值觀的重新認識。踐行群的價值觀很樸素,每一項都值得做很長很長時間,甚至是幾輩子。在李笑來老師看來,七年就是一輩子,人生大可以活幾輩子。而在這幾輩子中,如何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呢?
我們身邊的人大體可以劃分為兩類人,一種是比較型人格的人,一種是進取型人格的人。比較型人格的人,絕大多數是活在當下的人。他們會時不時的拿自己跟別人比,拿自己身邊的人跟別人身邊的人比。拿自己跟別人比,總是覺得別人很牛逼,很厲害,而自己就是不如別人。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對自己沒有客觀的認知。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或者拿自己的現狀跟別人的現狀比。可是,他們沒有去認真思考的是,別人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在五年前,十年前已經開始做了,他們十年前就開始做的事,而且現在還一直在做,而你呢,你是從現在開始起步,當然沒有可比性,唯一可以比的是十年后的你是否能比現在的他牛逼。如果是,那么你同樣是個很牛逼的人,不是嗎?所以,永遠不要拿自己跟別人比,我們唯一可以比較的,是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
利用工作之余,每天讀點書,讀一些好書,自然內心就不會空虛寂寞冷了。再每天抽出20分鐘健身,讓自己的身體新陳代謝和內循環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精神飽滿的參與工作和生活中。再每天抽出時間投資自己的大腦,不斷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再有時間陪陪家人,和家人談談心、聊聊天。再 抽出點時間,結實一些有趣的朋友,和他們多交流,如果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當然,除了金錢的貢獻)。
活在未來的人,他們不會貪圖眼前的小利益,他們更注重的是長期的價值,他們會做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有價值的事,而一旦開始有價值,則這種價值是巨大的。曾國藩有句名言:靈清不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心靈清明而不著于一念,事情發生了就順其自然,不可以去改變未來的事,活在當下專一而無雜念,過去的事不掛戀與心。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物來而順應,順從命運、天賦、天時、地利、人和去做,而不是違反時事去做,才是最好的自己。正因為曾國藩有這種豁達、隨性、自然的態度,才造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進取型人格的人,他們始終關注的是自己的成長,活在未來。但并不是說這類人對周圍的人事漠不關心。相反,他們會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與周圍的事物建立有效鏈接。他們會主動學習、主動健身、主動陪家人、主動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