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今天是薄雨的天氣,空氣潮濕而纏綿。靜坐在窗前品茗,素白茶碗里,緊湊的茶葉在熱氣蒸騰中輕輕飄起,像剛剛睡醒的嬰孩活動稚嫩的筋骨般慢慢舒展開來,一點一點的,是那么的和緩愜意。剛剛注入的那一汪清水,已經變成淺黃琥珀般明亮的茶湯了。以碗蓋推出茶湯,端至唇邊,吹揚熱煙,淺淺地品一口。水滑湯醇,甘甜溫潤,悠悠的茶香從鼻尖輕輕劃過。僅僅是些許茶湯入口,便生出許多齒頰留香、喉底回甘的感覺。剎那間,我對這杯中的茶葉產生了謙恭仰止的敬意。
受這一盞清茶的啟迪,手中讀的李清照《一剪梅》,被我讀出了別一番意味。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女人作詞,若正好有幾分姿色,便往往顧影自憐,有意低徊。登峰造極的便如花蕊夫人——“三千宮女如花面,妾最嬋娟”,還要“只恐君王寵愛偏”。而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好就好在美得朦朧,沒有什么清楚的眉目,除了最后“才下眉頭”,隱然有一帶淡淡春山外,其余的,便不過一淺淺背影而已。淡淡的身影就好像輕輕點染的中國畫,反而把一種十分深摯蘊藉的意境烘托出來了。
此詞作于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后,先寫清秋時節與愛人別后,獨上蘭舟以排遣愁懷,西樓望月恨雁來無書,再以兩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飄零、水流東那樣,說明此情無由消除、念茲在茲。全詞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明明心中五味雜陳,漫天思憶翻滾如潮,而最后說出來,只是輕輕淡淡的吟唱而已。表面看來云淡風清,卻又深情,繾綣,執著,汩汩流轉著無盡的情和意。隔著千里山水遙遙眺望江南的裊裊炊煙,隔著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憶念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拾一些花草的碎念,在月滿西樓的夜晚無眠,無法排遣的相思,剛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地纏繞上心頭。讀這首詞的感覺,就好像飲一盞清茶,茶葉特有的清幽高雅之氣彌漫在空中,屏住聲息,便能聞到那清純且妙不可言的生命之香。待到它沁入心脾,便讓人對那心曠神怡的神韻,產生了太多純凈無暇的向往。
有時下筆輕一點,淺一點,亦別有一番韻味。如淺淺的山谷,淺淺的清溪,山中升起一層薄薄的霧。如淺淺的腳印,踩不著小草的嫩腰。如淺淺的車轍,在積雪的大地上向遠方延伸。如薄雨微風的天氣,有一種輕輕的、淺淺的涼意。如喝一杯小酒,微微地醉;如飲一杯清茶,淡淡的讓人回味。又如思念一個人,隔著迢遙的歲月思緒萬千,卻也只是輕輕淡淡地惆悵。
喜歡一夜夜,敲著鍵盤,淺淺寄言,深深道款。那些滄桑,那些孤獨,那些靜默,那些足跡,那些背影,那些陽光……手指彈撥一曲詠嘆調彌漫在字里行間,將離愁別恨、彷徨失落、情愫綿綿,都凝練在萬語千言中。人在急風暴雨中,有一種深沉的情性回蕩;在風花雪月、和風細雨中,則會有一種淺淺的回蕩。有時輕淺,有時激蕩,無非是落在這樣一片深深淺淺之中。
今夜,是淺淺的波紋在湖面蕩漾開來,是月光又把幽谷密林注滿了霧光。一眼回眸便是一處風景,今夜我回了回頭,淺淺飛來的一只蝴蝶,沒入在夜色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