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拉》這部由彭浩翔導演,梁洛施、杜汶澤主演的電影,有著一個很可怕的開始,杜汶澤飾演的澳門警司馬振成,嫖妓嫖到一個眼睛長得很像他初戀女友的女孩,就是有梁洛施飾演的張碧欣,可這女孩居然說自己是杜汶澤的女兒。故事就是從這看似亂倫,沖破道德的尷尬場面開始的。
隨之影片開始在為這一切解釋著,許多倒敘插敘的敘述方式,帶著有些懸疑的氣氛,讓觀眾一步步進入到故事里。
女兒是父親最后一個情人。
杜汶澤在被革職后過著吃喝嫖賭,頹廢糜爛的生活。這時梁洛施出現了,她一直跟著杜汶澤,像個憤怒又哀怨的情人,眼睛一直看著杜汶澤。在杜汶澤一句“上過一次床了不起啊!”,拿起酒瓶砸向杜汶澤。在醫院,當杜汶澤得知她尚未成年,讓她否認與自己發生關系時,從影片開始一直沒說過話的梁洛施幽幽地說:“你沒跟我睡過,但你跟我媽睡過。”
杜汶澤一開始知道梁洛施是自己女兒時是非常抗拒和驚恐的,以為自己和自己女兒上床了,這是一個正常人接受不了的。我覺得杜汶澤應該覺得這是一種報復,一種他當初拋棄梁洛施母親的報復,一度冷漠問梁洛施想要干什么,梁洛施倒是一臉淡定,說“三千塊”。
事情的轉變在梁洛施求著杜汶澤說她想要回家,她沒交房租房東鎖了她家,家里還有伊莎貝拉。杜汶澤聽到“伊莎貝拉”倒是愣了愣,原來伊莎貝拉是一只小狗,梁洛施媽媽知道自己活不長的時候買的一只小狗,取名為“伊莎貝拉”。Isabella,在西班牙語中是“上帝的承諾”,杜汶澤知道那也是梁洛施媽媽,也就是自己初戀情人的名字。他開始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他開始幫梁洛施找狗,開始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他陪女兒半夜偷偷回她以前的家搬行李,這時導演又調皮了,兩父女一前一后,搬著行李有節奏地一停一頓,畫面有些好笑有些調皮,我卻覺得有點想哭。看著梁洛施滿臉幸福地看著父親的背影,跟著父親的步伐,一點點地走著,那是一種從小就夢寐以求的愛,忽然實現的感覺。
他陪著女兒去認狗的尸體,不忍女兒看到,自己先去確認,回來還帶著一臉嚴肅的表情叫女兒自己去看。女兒看到那只死去的狗不是自己的時候,又開心又生氣,兩人像戀人一樣開著玩笑。鏡頭是兩人的背影,這時他們是并排走的,梁洛施用胳膊撞了杜汶澤一下,這一撞看出兩人的感情又近了一步。
他陪著女兒喝酒、吃宵夜、賭博,教女兒怎么用酒瓶打人才不會傷到自己,教女兒騎摩托車,看著女兒在大排檔興起唱歌跳舞,開始關心女兒有沒有男朋友,他的生活開始有了愛和責任。
梁洛施更是將杜汶澤當作是情人,不像親情更多地像愛情一樣的迷戀著自己的父親,以女友的身份趕走了杜汶澤的N多個情人,以各種談判宣誓自己的主權。還對一個苦戀自己很久的男生說杜汶澤是自己的男人。她不叫杜汶澤爸爸,也不叫杜汶澤馬警司,她喊她的全名,馬振成。
不知道問什么,我覺得有時候喊一個人的全名比喊一個人的昵稱情感更加的濃烈,一種自以為別人聽不出的親密感,自豪感,帶著一種秘密的快樂,獨享著這份珍貴的感情。不會忘了梁洛施在喊杜汶澤“馬振成”時的表情,幸福無法隱藏地溢出來。
影片發生在澳門回歸前夕,本來身為澳門警司的杜汶澤勾結上司一同犯罪,被上司出賣成背黑鍋的人,他本來準備鋌而走險來逃脫法律的制裁,但最終改變了他的想法。本來已經和女兒約好一起逃跑到其他國家,可他選擇了自首,留下一句“警司不會逃跑的,小混混才會。”
杜汶澤父親的形象一下就升華了,他在女兒身上明白了什么是責任。他選擇了自首,不單單是為了女兒也是為了自己,影片最后,杜汶澤穿戴整齊,剃掉胡須,像是和自己的過去道別,坐在梁洛施的小摩托車上,走向了自首的路。梁洛施向杜汶澤說了一句,“我在外面等你。”,我的眼淚就繃不住了,這和當年杜汶澤對梁洛施媽媽打胎時說的話一模一樣,只是當年杜汶澤選擇逃走,而這次,梁洛施會等下去。他們相約著,等杜汶澤出來,要一起戒煙。
而梁洛施早早就把煙戒了,等著他的歸來。
介紹影片給我看的人說,這部片子沒有受傷或者死亡,卻能感受到和人物死亡一樣的剝離感。我看著梁洛施自己騎著摩托車走的時候,鏡頭特寫她背后杜汶澤留下的兩行淚,我感受到了這種剝離感。父親就像和當年的初戀情人又談了次戀愛,即是女兒又是情人,中間交織著很多說不清的情感。
對了,本片最大的一個轉折我還沒說呢,留著給你們自己看吧。
你會被導演是敘事方式給跪了,順便愛上里面的音樂,色彩和鏡頭的角度或許會有些許壓抑,但演員自然的表演和漸行漸近的人物關系卻是溫馨感人的。
[作者:顧尋,圖片來自《伊莎貝拉》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