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某心理服務互聯網公司搞了個中國心理學創新峰會。這個峰會,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看樣子,還會有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
那這個峰會究竟有什么看頭呢?
我概括了這么幾個關鍵詞:互聯網、新媒體、知識變現、跨界、心理。
是的,“心理”這個關鍵詞給我排到了最后。因為,連主辦方自己總結出來的本次峰會的亮點都認為,重點在這個行業之外啊。
我問有到場參與的朋友,你有什么收獲,得到回答是:視角。
嗯,這個回答,給了我不一樣的視角。
我沒有到場學習,其實是沒有資格評說這個峰會的。好在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我靠我有限的搜索能力,以我不多的心理學知識貯備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這些內容。
一
先說都有哪些業界大佬參會吧。
被拿來做封面頭像的,有徐凱文、李松蔚、脫不花、黃偉強。
這幾個我想不需要我多加說明解釋。
值得一提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黃啟團。
他的百度百科頁面是這樣的。
另外一個是吳紅梅。
我只知道這部電視劇我看了幾集,被其看似科學實則狗血的劇情給惡心到了。
再結合演講內容來看,比較好理解為什么是這兩個人。
黃啟團講的是如何用社群運營心理學公司?
我貼一段他講的內容給大家看看。
吳紅梅講的是跨專業影視劇IP的打造。
同樣是貼一段她講的內容給大家看。
二
上面算是我的小小吐槽。
下面放些干貨出來。
徐凱文說:社會心態的培育應該用心理學來解決。
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是健康和幸福。
社會心理體系建設應該重視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全國有一百三十萬心理咨詢師,而真正的從業人員不到十萬,這十萬人在基層根本不夠用(大意)。
得到APP副總裁蔡鈺說:在得到APP上,“心理學”這個關鍵詞在整個得到搜索熱詞中排第二。
知識產品的產品性一定大于它的作品性。
做產品首先要定義問題,這幫用戶明確了需求,降低了用戶的選擇成本。
做知識產品,需要把用戶邏輯當成第一優先級的決策指標。
做產品有兩個維度,定義出真問題和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
豹變IP創始人張大豆說:現在最知名的泛心理學家前五名有三個是我們打造的。
個人IP背后是你的價值,是你的認可度,是你的專業性。
人格和金錢是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兩個獨一無二的超級節點和超級杠桿……所以你要預支信任,不管是賣一瓶水還是課,還是賣一次心理服務,最重要的點是在前端如何建立跟消費者之間的心靈信任橋梁,而這個橋梁背后是什么是絕對信任。
CCTV黃金檔《等著我》第四季主持人張春蔚說:所有的心理學知識都值得心理從業人員將之視頻化(大意是這樣)。
曾奇峰品牌主理人付麗娟說:運用個人IP是有天花板的,你需要有一定的創造力,又不能太有創造力。
程一電臺創始人程一說:程一電臺很簡單,也許只是講雞湯,但雞湯有的時候真挺管用的。
社交軟件越來越發達的時候,人們內心是越來越空虛的。
三
一開始我關注這個會,我最先去搜索的,就是今年這個會,有多少人在關注。我又搜索了一下,上一屆,有多少人在關注。
結果發現,今年這個會好像開得不成樣子呀。沒什么媒體報道,也沒什么點擊量。
而上一屆,搞得很成功呀。各種宣傳報道,連路人都要說好。
這太奇怪了。
后面看到黃偉強解釋才知道,這事吧,有點有趣。
他說,上一屆辦得太成功了,以致他有點膨脹。
然后呢,他又是一個對掙錢這個事情沒有太大熱情的人,可他又不得不做著這個必須掙錢的事情。
再然后呢,有這么一本書,叫《秘密》,說的是吸引力法則,就是當你相信一個事情會發生的時候這個事情就會發生。而他,是秘密黑。
于是,他很緊張很焦慮很充滿矛盾地在2019年辦了這個會,結果這個會果真就出了各種岔子。
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真的在內心不要什么,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告訴自己,我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