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老人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班主任工作的質量關系著未來,每一位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對班主任寄托著殷切的期望。忙里偷閑,我細細品味了張立杰、丁明針等五位老師分享的帶班故事:清晰流暢,得體大方,字字珠璣,很接地氣,呈現方式準確到位,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感謝張立杰老師的真情分享,她談了在建設幸福班級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做。張老師說新時代加強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打造幸福班級的基礎。在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在活動中開展生命教育,通過親身體驗感悟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什么是生活教育即習慣養成,張老師通過口令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張老師躬身示范在細節教育中功不可沒。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無閑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分工明確,獎懲分明。生命因獨特而彌足珍貴,因自主而積極發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讓生命回歸教育的主場,讓兒童站在舞臺的中央,把生命教育作為我們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作為我們教育的最大共識。我們堅信,她以德育人,用愛筑根,用真心真情去影響與她相遇的每個孩子,她就是一束光,孩子們向光而長,定會為社會綻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光彩!
接著我們聆聽了戚曉妮老師帶班的精彩故事,戚老師在創建幸福班級中首先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打造班級學生喜愛和需要的班級環境。在打造班級環境時,戚老師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放手讓學生去做。師生一起將教室打造成為學生的家園、樂園、學園。古人云: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三遷其所。這些都無不說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課程是人生發展的軌跡,是一條引領學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教育之路,是塑造學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課程決定了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戚老師研發的益智課程,使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快樂,而且在思維創新和團結協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小組建設是戚老師帶班的又一妙招,接手新班組建小組,創建小組文化,有分工,有合作,有評價,有競爭,看似流水無意,實則水到渠成,班級一股繩,大家共提升。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戚老師在揮灑汗水耕耘時,定會收獲到班級管理的幸福花開,一路芬芬。
有意念才會有目標,有追求才會有幸福。茅曉丹老師把幸福作為班級的風向標。從心開始,用文化育人。心有所向,必有所往。找準了“幸福"這一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詞。構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框架:幸福教室、幸福目標,幸福關系,幸福活動。從打造一間“潔、凈、雅"的教室開始,為幸福班級開啟了一段美好的旅程。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系列班本課程以及自律之星的評選,讓自律之星撒滿心田,實現自我管理。她用自己的智慧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剝開厚厚的心繭,用穿透心靈的熱情書寫著自己的育人篇章。育人,從“心”開始,我們就能穿透事物的表象,上升到改變心靈、塑造人生的層面,我們就會走進孩子們的內心深處,用心喚心,心靈碰撞,迸出情感的火花!
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激動的時刻是幸福的。丁明針老師圍繞“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綻放精彩的舞臺”這一主題展開了今天分享的話題,讓我們余猶未盡,回味無窮。丁老師通過尋找閃光點,發揮興趣點,捕捉欣賞點這些措施,
培養學生的自信。安全無小事,時時事事講安全,做好安全預案,確保學生平安。家校共育激活教育的新磁場,可以說家校合作共育是人類社會和現代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題。家庭、學校、社區共同引領學生攜手前行、成長的家校合作共育機制,將共同形成教育的磁場。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正確對待差生,讓雨露滋潤每一朵小花;態度決定一切,期待學生的成長,爭做幸福的“漢堡包”,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
幸福是花朵,綻放出光明與希望;幸福是果實,回報以芳香與甘甜;幸福是落葉,奉獻出余熱化香泥。郭靈敏老師:抓住“初始效應”期,鼓勵學生樹立奮斗目標。班主任是班級的風向標。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心中有目標,腳下有路循。把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進行有機融合。古人云,文以載道,在語文授課過程中,在向學生講授知識,同時也在向學生傳授為人處世的道理。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多姿多彩的活動課程。郭老師抓住各種節日,美好季節,喜聞樂見的比賽,做好每月一事,助力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融德其中,融樂其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的人格豐盈。
回望來時路,沉淀記憶花。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啟迪,聆聽他們的故事心靈經歷了一次強烈的沖擊,精神經受了一次美妙的洗禮。未來,且行在教育的大地上,做一個勤懇的農人,保持力耕的態度,晨起而作,繼力而為。潛心修煉,共同呵護綻放的花朵,溫存在記憶的深處,靜靜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