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時間:2023年12月7日
? ? ? ? ? ? ? ? 20:30-21:30
共讀內容:
第六十一章(陳學軍老師帶讀)
第六十二章? ? (冉瑤琳老師帶讀)
參與人:
共讀原文:
第六十一章
? ? ? ?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 ? ? ? 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
? ? ? ?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 ? ? ?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 ? ? ?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共讀分享:
王一冰老師:
六十一章,雌柔的智慧貫穿本章,知其雄,守其雌,厚德載物是大國的風范,聯想到當今世界現狀,如各國都能夠做到做好自己應該的樣子,大國謙下包容,不驕橫自傲,恃強爭霸,小國安分守己,安定發展,這個世界都在道上運轉,那真的會免除很多戰亂紛爭。
六十二章,“不如坐進此道”,一句道出守道的重要性,與其忙忙碌碌向外奔波尋找,不如行無為之事,按照道的方式去實行,只要是按照道的規律辦事,往往事情的結果會更好,應證了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田繼紅老師:
第六十一章著重講了大小國家之間和平相處的關系。作為一個強大國家所應處的位置與姿態不是高高在上,以強凌弱,自傲自大,而恰恰應處于謙下的地位,小國應持謙讓。這樣兩者互謙互讓,故能和平相處,兩不相傷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是貯藏萬物的庇護之所,它時時刻刻都在保佑著天地萬物。所以,不管一個人是好是壞,只要他能夠體悟道的內涵并能掌握道的理念精髓,道都會極力保護他的安全?!扒笠缘谩鼻蟮氖恰暗馈?,“道”的大門對每個人都是敞開的?!坝凶镆悦庑??”這里的“罪”可以理解為多欲、貪婪之心?!坝凶镆悦狻本褪钦f,如果能夠在逐利的路上不放棄對道的追求,時時覺察內觀,就可以逐步消解內心之貪欲,就可免除由此帶來的禍害。
陳學軍老師:
六十一章,老子主張以柔克剛,他特別反對戰爭,要求統治者守道不爭,要“知其雄,守其雌”,要謙下卑弱,各國之間要順應自然,要用謙下使得大國小國之間都能謀求和平、各得其所,大國更要謙下,“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薄胺蚪缘闷溆?,則大者宜為下。”謙下也是一種以柔克剛的做法,老子認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p>
六十二章,老子認為“道”是好東西,清靜無為的“道”是萬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寶,不善的人也要保持的東西。“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焙虾醮蟮赖恼Z言和行為是會的到人們的尊重和重視的,順道而為就會讓人事半功倍、心想事成,無為而無不為。
冉瑤琳老師:
做為一個小白,讀《老子》經典時,只能從字面意思和譯者的解釋去理解道德經,其中必定有很多疑惑和不求甚解。今天關于《六十二章》里的“善人”與“不善人”的理解,聽了田老師的分享解讀,理解為是“得道的人”和“未得道的人”,從而對老子的原文有了更多的理解。感恩老師們的共讀和分享,讓我一點一點走進中國傳統文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