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么一個時刻
你會覺得
這個世界
只剩下了一個你
無所適從
獨自漂泊
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七月與安生》,因為“閨蜜”這個話題去看的,看完只有莫名的失落......也許這才是這部影片的深意,在膚淺的情感話題下包裹藏不住的恐懼意態(tài)。
有人問我,“如果我去死,你會攔著我嗎?”我說“不會,因為我攔不住,人都是情感沖動的動物,念頭的堅定性遠超過目標的果斷性,感性意識終究會戰(zhàn)勝理性認知,死與不死,心中自有答案。何苦攔你,都是命罷了。”所以過去的我活的像七月,現(xiàn)在卻渴望自己是安生,哪怕只有一次歇斯底里的放縱,只是心太老,躁動的欲望總會被邁出步伐的艱難擊退。牽絆太多,何去何從。
總是在羨慕別人的生活,不過是一種情懷因子在無端作祟,拉扯著每一個低落的你我。七月向往安生的灑脫,安生向往七月的安穩(wěn)。有家的渴望遠走,孤身的奢望臂彎。年輕的我們不愛回家,熱愛流浪,追逐狂熱的瀟灑,卻也總是質(zhì)疑是否值得,會莫名擔心自己哪天會躺在某一個陌生街頭。人生太過矛盾,每一個孤獨的靈魂都終其一生尋找那個能給我們些許暖熱的角落和那個能端碗熱湯的人。卻在無望找到的時候堅定的一人遠走,這是我們這代人的任性,也是對愛的變相負責吧。
如果真的能夠靈魂互換,將自己的狹隘注入另一具充滿限制的軀體,是不是還會空虛感上頭,陷入拉扯的命態(tài)。向往安生的灑脫,理智卻告訴我,不能喝太多酒,會醉,傷胃,也會更清醒,清楚明白自己的怯懦,害怕醒到去跟每個人說再見,然后在酒醒后嘲笑自己的自以為是。安生是勇敢的,帆尋著岸,島嶼何其多,只是我與你不合。林七月呢,如果沒有那些意外,是不是可以安心的過著小日子,任憑生活領著自己循規(guī)蹈矩,我不確定,只知道,這個世界,從沒有絕對的安穩(wěn)。
像七月一般風平浪靜的長大,妥協(xié)著放棄,后來再也不習慣拉扯,適應了穩(wěn)妥。循規(guī)蹈矩的活著,按著別人心中的優(yōu)良格式活著,談不上討厭,卻也提不起激情。那些所謂自在的人呢,啃著干硬面包坐在路邊看著身旁的人來人往,也許也會滴下兩滴淚,罵自己一句,然后繼續(xù)頭也不回的沖撞,直到?jīng)]有了奔走資本。我憤世嫉俗的活著,卻也只敢在文字中表達自己心底的狂熱與冷寂。人不能一直走,總要給自己個喘氣的機會,放空自己撐脹的大腦,任由思緒翻飛,暫且得過且過。
電影的最后七月走了,留下安生一人用一輩子哭泣,誰對誰錯呢?沒有答案。27歲的安生活著,27歲的七月卻走了,我一直認為生命是被計劃的,如果你記錄每一天的行為,會發(fā)現(xiàn)一些堪稱巧妙的安排。就如同電影的引子,前景定下死亡的基調(diào),一句戲言卻成了我離開的原因,靈魂總在無形中碰撞,但注定無法交換。以“個”為單位的人就注定了獨行的長度,活著的人好好活著,逝去的人也在天上好好陪著,無論是否存在交集,給彼此勇氣就好。
一條路,一種活法,孤獨感都會始終相伴,這是生命個體的可悲,人內(nèi)里的個性只能留給自己,沒有人能去幫我們解讀靈魂,弄不明白的問題就留給時間吧。只求能堅持任性,過我要的春秋冬夏,至于別人的冷暖,我管不得,也管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