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戴爾·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系教育的奠基人。他開創的“人際關系訓練班”遍布世界各地。卡耐基是一個演講狂人,他通過演講喚起了無數迷茫者的斗志,激勵他們取得成功。他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寫成各種著作,幫助更多的人實現自我完善。
關于本書
這本《人性的弱點》既沒有心靈雞湯,也沒有勵志雞血,它不會教你怎么賺錢,怎么成名,而是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你如何締造更好的人際關系。
核心內容
人性中最深層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的重視,所以請真心實意地關注別人;沒有人喜歡被命令,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別人,就要事事為他人著想,用真誠的贊美來激勵對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不會自責,更不會輕易接受批評,這是人性的另一個弱點。所以如果一定要批評別人,千萬要慎重。
一、關注
人性中最深層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的重視,所以請真心實意地關注別人
紐約電話公司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在日常電話中,什么字眼的使用頻率最要。結果你大概已經猜到了,就是“我”。他們調查的五百通電話里,這個字被使用了三千九百次,每個人都在不同地說“我“ “我” “我”……這些都是人的天性。
卡耐基有一個習慣,就是會默默記下每一位朋友的生日,并在當天發去生日的祝福。如果你也可以像卡耐基一樣,多關注對方,在不經意間讓對方覺得收到了重視,相信你也可以收獲更多友誼。
二、傾聽
關注別人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一定所有場合都需要你侃侃而談。有時候,傾聽就是對別人最好的關注。
案例:
在一次又紐約出版商舉辦的晚宴上,卡耐基認識了一位植物學家。在此之前,卡耐基從來沒有接觸過植物學家,他也沒有這方面的只是儲備,所以沒有辦法跟對方深入交流。但整個晚上,卡耐基都專心致志地聽對方講各種植物,講室內花園。等卡耐基告辭回家后,植物學家極力向宴會主人稱贊卡耐基,說他“很能給人啟發”,并且認為卡耐基是自己見過的“最有趣、最健談的人”。最健談?開玩笑么?卡耐基整個晚上幾乎都沒怎么說話,因為他即使想說也不知道說啥。他只做了一件事——側耳傾聽,就為自己贏得了很多贊譽。看見沒,關注是最含蓄的取悅方式,很少有人能拒絕這種一心一意的關注。
三、贊美
人心的一個特點是,沒有人喜歡被命令,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別人,就要事事為他人著想,用贊美來激勵對方。想要改變誰,就先贊美誰。
案例:
卡耐基培訓班上有一名學員,叫喬治,他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管理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確保每一位進入工地的人都要戴上安全帽。盡管這是一個安全常識,但總有人不戴。每次喬治看到不戴安全帽的人,都會拿出管理者的權威,命令他們一定要戴上安全帽。員工們怎么做呢?他們總是當時妥協,但只要喬治一走開,就會立刻把帽子摘掉。
卡耐基建議喬治換一種方式。下一次看見沒戴安全帽的員工,可以體貼地問問他是不是帽子的尺寸不合適,戴著不舒服,用不用調換之類的,然后再親切地告訴他,安全帽是為了保護你的,保護自己的安全。喬治半信半疑,工地上都是粗人,誰聽你說這個?不過他還是照做了,說來也是神奇,那些不戴帽子的人,聽了喬治的這些話,都慢慢地不再有抵觸情緒,因為喬治不再是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而是開始為別人著想,提出建議,所以大家更容易接受。
四、批評
任何人,無論做錯什么是,無論錯誤多嚴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自責,更不會輕易接受批評,這是人性的另一個弱點。如果一定要批評別人,千萬要慎重。如果你希望婚姻美滿,請記住,不要批評。
可是普通人怎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去批評別人呢?為了減少批評帶來的負面影響,大部分人都能運用一個原則,就是先表揚再批評。這中間總會加上一個“但是”,表示意思的轉折。可誰都知道這個“但是”后面的意思,所以這樣做的效果并不好。卡耐基告訴我們,只需要換一個詞兒,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換哪個呢?當然是“但是”,換成啥呢?換成“而且”,這樣對方更容易接受。
當然了,在卡耐基看來,最高級的批評,就是不批評,或者說是寬容。
金句:
1.人類本質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想要促使他們去做任何事,就給他想要的東西。
2.想要說服他人,提出他們的需要,并且告訴他們怎樣去獲得。如果想讓你的孩子不抽煙,只要告訴他們,抽煙可能讓你進不了棒球隊。當你要求別人做某事的時候,在開口之前先問自己:“我怎樣才能讓這個人想去做這件事?”
3.如果你要樹立敵人,就勝過你的朋友;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那就讓你的朋友勝過你。
4.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歡為自己行為的動機賦予一種良好的解釋。因此,如果想要改變他人,就幫他想一個高尚的動機。
5.如果你辯論、爭強、反對,你或許有時獲勝;但這種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將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所以,你要自己打算打算,你想要什么;是一種暫時的、口頭的,表演式的勝利,還是一個人長期的好感?你很少能二者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