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微信公眾號時引發了兩個思考。
基本每天都會重復這么個過程:掏出手機,為了節省看新聞推送的時間,或是懶,本想花幾分鐘時間粗略看一下微信公眾號時評優質文,剛想走又被其他標題黨吸引,轉而又被另外一篇深度文吸引,原先打算看十分鐘的文章結果看了半個鐘頭......
我真是,剁手,剁手,再不剁時間都被這些碎片內容奪走了,剁!然后忍痛取關了二十個微信公眾號。都是當初覺得好的微信公眾號,雖然現在看來還是做得不錯,但已經不想再花更多時間在上面。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想法,為什么曾經幫人節省時間的精選短信息文怎么反倒成了偷走用戶時間的大戶?為什么讓人越來越感覺不堪重負?
公眾號或是信息分發平臺產品也好,出發點為篩選或原創優質內容展現給內容攝取者。如果在優質內容稀少的時候,將頭部內容從信息流中篩選出來,確實能節省不少用戶篩選信息的時間。但當信息流爆炸的時候,好內容雖然占比依然小,數量卻已經很龐大,再怎么篩選出頭部優質內容依然不是一個小數目,依舊可以將你淹沒,依然可以耗盡你的時間。反觀整個產品設計的宏觀邏輯也存在矛盾,信息流少的時候用戶篩選需要的時間并不多,信息多的時候用戶看篩選后的內容依然要花大量時間,是不是現在的篩選機制并不適合信息流爆炸的年代?
又想到了樹形結構的文件夾,當就只有一層關系時,文件夾只包含某些用戶整理的內容,查看起來確實很方便。當內容逐漸變多,可以增加平行文件夾。但互相內容出現包括關系時,就開始分二級再到三級甚至四級五級,查找信息開始變的很痛苦。要是不能直接搜文件名,往往也是會浪費大量時間,特別是當你要找的內容出現在五級細分文件夾中,呵呵。想想可能樹形文件夾這種東西可能只適合小數據的整理,當數據量變大后,基本起不了任何為用戶節省時間的作用。是不是在信息增多后,我們還沒有找到真正對應天量信息的信息分類模式?
想不到這種矛盾的破解方法,或許微信朋友圈熱文檢索功能算一個。然后呢?
有些東西用著用著就不再方便,開始需要你去克制,去放棄更多的可能,會不會出現更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