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款杯子,這款杯子在 A 商店里面賣 100 元,在 B 商店里面賣 70 元,少了 30 元。但是 B 商店比 A 商店要更遠一點點,你需要多做十分鐘的公交車
你會不會選擇多坐十分鐘的公交車去 B 商店買個便宜 30 元的杯子呢?
實驗是大部分都會選擇,去!
有一款手表,在 A 商店里面手表賣的是 7000 元,在 B 商店里賣 6970 元,差價也是 30 元,而且 B 也是比 A 要遠一點點,大概十分鐘的路程
你會選擇多坐十分鐘的路程去 B 商店買了個便宜 30 元的手表嗎?
實驗的結果是很多人就不去了,不去的原因是因為 7000 元都花了,還差那 30 元干嘛了?而且還要多坐十分鐘的車。
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現象
從絕對值的角度都便宜了30元
可是為什么當這30元是放在總比100元的書當中的時候,你更愿意為這30元而付出,當這 30 元相對于 7000 元的時候,你就不太選擇付出了?
這當中有一個關鍵詞叫做「比例偏見」。
比例偏見,言下之意就是我們對比例的感覺會更敏感一些。
在很多場合,我們本來應該考慮的是絕對值或者考慮的是數值,但是人們會更傾向于考慮比例以及倍率。
這就說明比例跟倍率的感知,對人們更強烈一些,比絕對值的感覺要更強一些。
那回到現實當中,我們要如何去應用它?
二、比例偏見的應用
當我們知道人們更在乎的是比例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會讓人們更有占便宜的感覺,所以買東西很多時候我買的不是便宜,我買的是一種占便宜的感覺。
有一款產品在 A 商店賣 749 元
在 B 商店賣 699 元,差 50 元
兩家產品是一樣的,而且沒有什么贈送,也沒有什么換購
有一個小小的區別:
A商店說:你用 749 元買了我的產品,你只要在背后寫下好評,留一條好評,我會再給你返 50元現金
大家來猜猜看,哪個商店的銷量更大?
實際上,A的銷量遠遠比 B 來的大。
理論上來說你價格定價更低,不應該銷量更大嗎?可是確是定價高的銷量大,這背后有什么樣的蹊蹺存在呢?
其實,關鍵就在于這條好評。
A 的定價雖然更高,但它的返銷量更大。
為了這 50 元很多顧客就寫了好評,你寫了好評越多,評的五星就越多,后面的人買的就越多嘛,關鍵的是評一條好評得 50 元,感覺對比太強烈了
所以客戶要的不是便宜,客戶要的是占便宜,要學會讓客戶有占便宜的感覺。
第二個例子:
如果您有一個品牌電飯煲要賣,假設賣 1000 元的電飯煲,送一個 50 元的勺子
下面有兩個方案設計,你覺得選用哪一個更好?
A、買 1000 元電飯煲送 50 元的勺子,
B、買 1000 元的電飯煲,沒有贈送東西,但是你加一元,我就可以送你一把價值 50 元的勺子
我們來看看
方案A,其實沒感覺,因為人們會把 1000 跟 50 拿來對比,我花了 1000 元,你才送我 50 元的勺子
可是如果你把方案改一下,你買 1000 元的電飯煲,沒有送東西,
但是你加一元,我就可以送你一把價值 50 元的勺子,你反而多收了客戶 1 元,但客戶的感知更好,因為他此時的對比是 1 跟 50 的對比 ,50 倍,他覺得賺了的感覺
來,我們一起來做個快樂賺錢的商家,與其你幫客戶省下更多的錢,不如讓他有更多的占便宜的感覺。
以前你逛商場的時候,是不是有見過這三個詞?
第一個詞叫「打折」打8折,打9折;
第二個詞叫「直降」,比如直降 300 元,直降 500 元;
第三個詞叫「預存」,預存 100 元,到時候抵 1000 等等
我們再來看個例子:
假設你是一個書店老板,現在有一批書你想做活動,單本零售價是30元,你想便宜15元
在打折、直降、預存,三個中,你要選擇哪個作為你的營銷方案呢?
打5折?直降15元?預存1元,抵用XX元?
哪一種,你覺得占了便宜?
「打折」用在什么地方呢?打折一般用在于總價不高的產品,比如書,總價不太高,一本書最多就幾十元嘛,總價不太高的時候用打折,打七折,打六折,有感覺
你一本書 30 元,你如果告訴別人我幫你便宜 15 元,大家沒什么感覺,可是你告訴他打五折,就有感覺了
在網上看一下,賣得最好的都是五折六折左右的書,其實便宜的也就是幾元十幾元,但是人們感知很強,所以打折用于總價不高的產品
又來例子:
假設你現在是一個電器商場的老板,你有一款零售價7000電視機想要促銷,你想便宜500元
在打折、直降、預存,三個中,你要選擇哪個作為你的營銷方案呢?
打9.3折?直降500元?預存?
一般會寫直降 500 元,直降 300 元,原因是因為一臺電視機 7000 元,他告訴你,我們直降 500 元寫得特別大,你看了有感覺
可是如果換算成打折吧,只是九折都不到九點幾折呢,他都跟我說我們打9.5折,簡直跟沒打折是一樣的,所以當總價偏高一點的時候,要學會用立減和直降。
再比如你是一個房地產的銷售經理,你現在正在為雙十一做策劃。某精品套房價格500萬元,你想讓利5萬元。
下面三個策劃方案,你要選用哪一個?
A、某某精品套房價格500萬元,雙十一當天購買,直降5萬元。
B、某某精品套房價格500萬元,雙十一當天購買,打9.9折。
C、某某精品套房價格500萬元,現在預存100元,雙十一當天購買,抵用5萬元。
D、某某精品套房價格500萬元,
現在預存100元,雙十一當天購買,抵用1萬元;
現在預存200元,雙十一當天購買,抵用2萬元;
現在預存500元,雙十一當天購買,抵用5萬元;
「預存」用于哪里?你肯定能想得出來,預存用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買房子,就是總價更大的 200 萬元, 500 萬元。
你買一套房子 500 萬元,對方告訴你,我們 500 萬元便宜 5萬元, 500 萬便宜 5萬元,這對你的內心的感知:“這也叫便宜嗎?這不是1/100嗎?”沒感覺呀。
這個比例就感覺到人們的關注點就會變成 500 到 5萬之間的 100 倍,而不會關注成其實你便宜的也就 5萬元都不到。
人們關注的是誰能漲 100 倍,換 100 倍用
所以你看這個房子,你只要預存 500 元,到時候我們給你抵 5 萬元,其實 5 萬元相對于總數 500 萬元的房子來說,如果他給你用降價,你沒感覺,用預存,你就有感覺了
我們站在商家的角度,要清楚這樣的區別,以后設置方案,就心中有數了
我們站在買家的角度,什么套路你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