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網址: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第3選擇/12343727?fr=aladdin
讀后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維,他的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影響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
這本書是柯維去世前寫的最后一本書,根據他永遠“活在高潮”的理念,這本書也可以被認為是他寫的最好的一本。他把之前的7個習慣濃縮成一件事,那就是隨時隨地能夠做出第3選擇。你可以把第3選擇當做一種人生信仰,也可以僅僅當做一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柯維受孔子影響很大,所以第3選擇可以被看做是他老人家“吾道一以貫之”的集大成之作。
轉折點
如果你真的足夠主動積極,愿意相信學習可以改變自己,并且愿意把自己所學應用到生活中,那么這本書將成為你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在這里你會看到
一位父親一夜之間挽救了自己抑郁多年的女兒;
一位警察局長將加拿大首都的青少年犯罪率減半;
一對夫妻曾經彼此幾乎無話可說,而今笑對過往艱辛;
一個團隊將紐約時代廣場從藏污納垢的場所打造為北美頂級觀光勝地;
……
這本書可以幫你
處理婚姻問題;解決工作難題;面對孩子的問題;走出財務困境;幫客戶解決問題;處理可能會打官司的問題……
總之,這本書是用來解決一切問題的。
什么是第三選擇?
面對任何問題,普通人都會產生兩種選擇
打或者逃;
我贏或者你贏;
反抗或者忍受;
成功或者失敗;
支持或者反對;
……
這兩種選擇的思維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大量的紛爭和成本,我們每天都在忙于說服別人,打敗別人,討好別人或者教育別人。
為什么不試試第三選擇?
我們協同,一起達成另一個更好的結局。
比如:一位母親聽說孩子的音樂課取消了,她怒氣沖沖地找到老師想知道為什么。老師說原因是政府要求提高閱讀和數學的時間。她本想抨擊政府,但突然問了一個問題:肯定有辦法讓孩子們同時學習音樂和基礎課。老師眨了眨眼睛說:當然,音樂包含著數學思維。于是,愛好音樂的家長和一個愿意研究的老師合作開發出了一系列通過音樂講授基礎課的課程。
這就是一個第3選擇。
尋求協同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一
我看到自己。將自己看做一個有獨立判斷力和行為能力的獨一無二的個體。聽起來很容易,但事實上我們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別。常常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難題就會告訴自己“沒辦法,只能這樣了”。這樣輕易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你是無法看到自己的。
思維模式二
我看到你。視他人為人而非物。很多時候我們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經對對方下了定義。“他是一個富二代”,“他是一個官僚”,“他是一個奸商”,“他沒什么文化”……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身份,一種定義,甚至包含著仇恨和偏見。當你無法感知到對方和你一樣是個人的時候,你永遠不會想要和他探索第3選擇。
思維模式三
我找到你。面對沖突而不是回避或自衛。當你與別人見解不同時,最好的應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聽聽你的想法”。并切實采取行動。在這一步需要極強的傾聽能力,尤其是雙方情緒激動的時候,更需要能夠學會同理心傾聽。而不是急于反駁和爭辯。
思維模式四
我和你協同。找到一種更好的從未想到過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擊的循環。在這一步當中需要很好地使用頭腦風暴的工具,不要在創意的過程中過多的評判和爭執,鼓勵大家想出盡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夠滿足雙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須要相信能夠找到第3選擇,這一步才會有好的效果。
創造協同的四個步驟
詢問
問對方:你愿意尋找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嗎?這是個革命性的問題,可以讓對方減少防御,與你一同探索實驗;
界定
雙方討論“更好”究竟意味著什么;
把雙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條件都列舉出來;
創造
雙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創造一個可以達成界定條件的第3選擇;
達成
當形成真正的第3選擇時,協同各方會群情激奮,這時達成了協同。
職場中的第3選擇
一個女上司如何處理員工要求加薪
當員工要求加薪時,領導沒有拒絕或者同意,而是說“多告訴我一些關于你的事”。(我看到你)員工不僅講了自己的家庭情況還談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對客戶的分析。領導幫助員工對客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員工負責更多的客戶。員工感受到了領導對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終也提高了收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損失,提升了員工能力,獲得了客戶。
這一切源于領導的第3選擇思維,她把員工當做人,而不是對手。她愿意傾聽,員工才愿意協同。雙方充分溝通才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家庭中的第3選擇
一位父親如何處理女兒與吸毒者交往的事情
直接要求女兒遠離他的吸毒者朋友一定會引發大量爭吵。父親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問女兒“告訴我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吧。”女兒說“你關心的只有你自己,你只不過不想有一個吸毒的女兒,因為那會讓你沒面子!”當然,女兒這樣講不公平,但父親放下了關于公平的想法,而是說:“難為你了。”過了一會,女兒說“我覺得很孤獨,你們都很忙,我沒有朋友,他倆是我唯一可以說話的人。”
這時你可以反駁,但這位父親只是反映了女兒的情感“所以你真的很依賴他們倆。”女兒接著說了自己對于吸毒的看法,“他們吸毒的樣子真可怕,我很擔心他們”父親說“看到你的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難受。”就這樣,父親和女兒逐漸達成協同,因為女兒說:“我不知道如果我也這樣會怎樣?”
孩子有時候說話是會傷人的,但你要知道他們的傷害只是針對他們的情緒而并非針對你。如果你針鋒相對地反擊,雖然尋求了公平,但喪失了獲得第3選擇的機會。
校園中的第3選擇
一位校長如何改造一所混亂的學校
校長沒有把貧民窟的黑人孩子看做潛在的犯罪分子,而是把他們當做同樣有潛力的人。他立志幫助每一個學生成為自己的領導者。
他首先開始清除墻上的涂鴉,堅持了兩年,“藝術家們”氣餒了,校園恢復了清潔。
家長不來學校,他就要求教師去家訪。很多老師因此離職,但他堅持這樣做。離職時他會給老師們寫推薦信。(不合作也是雙贏的一種形式)
他把學生分成20人一組,每組安排一個導師負責。不愿意做導師的教師也必須離開。
最終,這所中學成為遠近聞名的好學校。最重要的是,孩子們有了責任感和領導力。
這位校長完全可以坐在辦公桌邊抱怨政府經費不足,或者家長不配合教育。但他沒有,他進行了第3選擇,調動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索更好的方法,而不是抱怨和等待失敗。
第3選擇和法律
每年會有數以億計的金錢被用于法律訴訟,很多訴訟雙方根本都沒有見過對方。就是習慣于把對方想象成難以溝通的混蛋。于是律師這個行業在現代社會崛起。一個普通的官司常常會打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最終的贏家只有司法系統。
第3選擇不能解決所有訴訟問題,但如果可以耐心傾聽對方,看到自己,也看到對方,雙方愿意探索第3選擇的話,很多訴訟都是可以避免的。
社會中的第3選擇
如何重建紐約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周圍有著太多的利益方,業主,開發商,政府,環保人士,游客……
房產大亨德斯特協同了各方人士,明確了新建筑必須實現以下要求:
1,呈現優雅的特色,與曼哈頓以及布萊恩特公園商務區的氛圍契合;
2,反映時代廣場劇院繁榮,標識鮮明以及游客如織的熱鬧景象;
3,順應環境的變化,彰顯社會責任感,最大可能采取綠色環保措施;
4,吸引零售業入駐較低樓層,與新時代廣場的顧客友好理念相一致。
當形成了這四條令各方都能滿意的界定之后,剩下的事就由高超的設計師來逐漸實現了。時代廣場從過去的高犯罪率地區成為美國最吸引游客的景點名單榜首。
第3選擇的人生
第3選擇最本質上的思想其實是佛教講的無分別心
我們通常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息”,于是“不停地工作”和“退休后休息”成為了兩種選擇模式。
第3其實我們可以尋找第3選擇:“做出貢獻,享受人生”。
如果你有一個永久的使命,你就可以永遠活在高潮中,選擇奮斗,同時也是選擇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個愿意為之奮斗的使命。
由內而外創造第3選擇的20個建議
1.不驕傲自滿,放下自己總是正確的想法。
2.學會說“對不起”。
3.快速寬恕被輕視的感覺。你可以選擇是否被冒犯,如果你感覺被冒犯到,那么就別理會這種感覺。
4.不要給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諾,從小承諾開始。
5.順其自然,繼續遠行。
6.廣泛閱讀。
7.每天盡量去鍛煉身體。
8.保持充足的睡眠。
9.研讀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
10.給自己一些時間,安靜的去思考。
11.對身邊的人表達愛和謝意。
12.合理的運用你的雙耳和嘴巴。
13.學會用時間、真心、寬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14.不要去與別人比較。
15.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達出來。
16.秉著無盡的熱情去為他人發現和創造偉大的勝利。
17.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可以先休息一下。
18.如果真沒辦法達成協同,請記住在某些情況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選擇。
19.當涉及他人的應變能力、缺點和優點時,你要一笑而過。
20.永遠不要忽視第3選擇的可能性。
讀書會的第3選擇
我喜歡讀書,也喜歡讓更多的人喜歡讀書。我的學生們喜歡讓我推薦書,但讀的很慢。于是,我想到解讀好書的“十分鐘讀書法”。同時,很多人經過十分鐘讀書法之后更喜歡這本書還會再去購買圖書。所以作者、我和會員形成了共贏。
為了讓社會因此受益,我想到讀書會的收入可以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幫助更多的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是一個更大的第3選擇,我想我會干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