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距離農歷春節,只有三天。
3,2,1。
距離家的路,只有最后“一公里”。
興奮嗎?興奮。
但全是興奮嗎?
也許不見得。
近鄉情怯,這個一千多年前的老詞,在今天仍不過時。
只是過去我們怯的是“一草一木似無情”“鄉音未改鬢毛衰”的物是人非;今天,我們怕的是“有對象不”“啥時候結婚”“買房了沒”的噓寒問暖。
尤其是單身焦慮癥。
高發于大齡晚婚群體,癥狀包括失語、失(食)欲、失意,每逢過節發病率激增,七大姑八大姨的逼問,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如果你也有以上焦慮——
Sir有一良方。
藥到病除不敢說,但最起碼能大大緩解你對春節聚會的恐懼。
來,一起服了它——
《我愛上的人是奇葩 第五季》
You're the Worst Season 5
Sir追過最久的愛情美劇,也是史上最好的愛情美劇之一。
2014年開播,直至今年1月,整整五季。
每一季都因為“小眾”傳言被砍。
——豆瓣看過人數從第一季的五位數,逐步縮水,9000人,6000人,直至第五季的不到1000人。
但每一季的分數又穩步提升。
——第一季8.6,第二季8.7,第四季9.0,直至第五季系列最高,9.3。
據說,許多人一開始是沖著走腎去的,后來看著看著,發現更大的尺度是走心。
第五季(最終季),劇迷們終于認清《奇葩》真面目。
它揮著毒舌的旗,披著喜劇的衣……其實都是“欺騙”。
原來啪啪啪,是激蕩出當下年輕人精神世界深處的回音。
就拿單身焦慮來說。
這病,病灶是啥?
《奇葩》的病理報告告訴我們,跟七大姑八大姨的逼婚沒關系,跟同齡人還有多少人單著沒關系,甚至,跟你自己是不是單身也沒關系。
——是“自己”出了問題。
一種“孤獨”精神基因的病變。
問題不在于我現在單身
并很可能一直單身下去
而是我很孤獨
并很可能一直孤獨下去
來源:人人影視字幕組
《奇葩》兩位主人公,正是兩個孤獨癥晚期患者。
男主吉米,英國滯銷書作家,為人刻薄、自私、沒下限。
Sir說一個小動作你就明白了——
他,喜歡坐著撒尿。
吉米年紀不小,事業寥寥,唯一擅長的事,就是搞砸每一段男女關系(正式或非正式都是)。
前女友風評高度一致——
當你被全世界討厭你時,你會搶先一步討厭全世界。
所以,吉米的口頭禪是——
Fxxk Everything。
他的“光輝事跡”是大鬧前任婚禮。
當著所有親朋好友的面,大唱“分手快樂”,把婚姻、家庭貶得一文不值。
有時候人們只是想圍觀一段災難的開端
等到以后,房子著火
你就可以說,真棒
他們鋪設劣質電線時我也在場
再來看看女主格雷琴。
十八線藝人公關,浸淫名利場,玩遍酒池肉林。
但工作的亮麗掩蓋不了私生活的一片狼藉。
真實的格雷琴脾氣大,自理能力差,基本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當你在任何人那里都感受不到愛時,你會假裝愛任何人。
所以,格雷琴的座右銘是——
Fxxk Everybody。
她的“光輝事跡”是和某位圈內導演滾床單后,小心翼翼地說出自己的劣跡斑斑。
對方反應不出所料:你丫有病吧。
- 我為了逃避數學考試 放火燒了我的高中
- 那真是太惡劣了
而,就在吉米大鬧婚禮的現場,兩朵奇葩,狹路相逢。
一見鐘情。
那一夜,他們聊天又不止聊天。
從星座血型到愛好怪癖,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竟然發現,原來這世界上還有跟我一樣的怪咖。
兩個病友決定破罐破摔,攜手嘗試一種新療法——
以毒攻毒。
或許我們就像是兩頭斗牛犬
你把其中一頭跟其他狗放在一起 那狗就遭殃了
但它們在一起時 就是甜心小伴侶
因為相互間的毀滅力 反而抵消了威脅
有效嗎?
確實有。
兩人的孤獨癥狀得到肉眼可見的緩解。
比如在電影院肆無忌憚地聊天、吃東西。
——必須聲明這種行為Sir很不提倡。
但這恰恰也是兩人愛情的“高光”時刻。
他們的無節操與這個世界越格格不入,他們就抱得越緊。
問題在于——
這種“緊”更像是外力施壓,并非出自真心。
所以你看,當第一季結尾,兩人覺得好像磨合得差不多,關系該更進一步了(正式確立戀愛關系)。
兩人是什么表情?
一點喜悅都看不到。
簡直比分手還難過——
- 該死,我們真要在一起了
- 是啊,我X
“該死”“我X”。
兩句粗口,泄露了孤獨癥的本質問題——
所謂焦慮,并不在于你是不是單身。
沒對象的時候,焦慮;
有對象的時候,又焦慮。
因為——
一個人太久,會不自覺對任何一段親密關系膽戰心驚。
開始了開始了。
我們在一起了,能一起多久,Ta能接納我的壞脾氣嗎,我能習慣Ta的小怪癖?我們就算手拉手一輩子了,那這種關系,還是愛情嗎?
是接受還是忍受?
是忍受還是承受?
我們任由愛情流于世俗,然后死去
這就是《奇葩》高出市面上絕大多數愛情劇的原因。
后者的成分是致幻劑。
用種種巧合,鼓吹命運,第一口很甜,但再多,除了收獲成噸化學藥味的雞湯,毫無療效。
《奇葩》不同。
它是醒腦藥。
一季下去,見血;再一季下去,見心。
簡單說——
它不是批量制造愛情,它有解釋愛的野心。
第二季。
格雷琴手機壞了,信號太差,兩人一起到手機店辦卡。
店員招待他們,見是一對小情侶,熱情推薦他們“家庭套餐”。
話沒說完,兩人跑了。
“家庭套餐”,我們怎么可能這么快成家。
還是從當一對“正常情侶”開始吧。
于是,女主格雷琴,把學習的目光,投向隔壁鄰居。
住洋樓,養大狗,有錢,有愛,有娃。
格雷琴一有空,就逮著機會站在窗邊偷看。
嘖嘖嘖,怎么人家這么“恩愛”。
看久,也裝模作樣地學起來——
一次,原本討厭親密行為的她,像“正常夫婦”一樣,主動搭杰米肩膀。
可吉米的反應是——
格雷琴的表情又何嘗不難受
他們對愛的行為實驗還在繼續。
第三季。
這次輪到吉米“主動”了。
他通過偽造一起謀殺案,把格雷琴帶到山頂,驚魂未定后,單膝下跪。
求婚。
這么突然?
可當格雷琴顫抖著說出“我愿意”時。
那挺酷的 對吧
我們不再是曾經的我們了
我們也不再是 單獨的自我了
我們現在是一家人了
吉米笑了笑。
表情逐漸凝固。
他說要回車上拿件衣服,再也沒回來。
剩下格雷琴一個人。
身后,煙花璀璨。
這真是一個再完美不過的隱喻——煙火再美,美不過一時。
格雷琴剛剛下定決心擁抱的幸福,頃刻崩塌。
所以,吉米到底在怕什么?
反應乍看不正常,其實極具代表性。
孤獨的人渴望愛,又對愛過分敏感。
只不過孤獨的不安全感來自空虛,那“不孤獨”的不安全感來自“愛人”會不會離開的恐懼。
這其實是一種完美主義。
愛太俗了,我要酷。
家太束縛了,我要自由。
但——
什么是真正的酷和自由呢?
至少不能靠逃避獲得。
第五季。
重歸于好的兩個人終于下定決心,走入婚姻,正式成為一家人。
他們決定用一種很酷的方式:不辦婚禮,直接民政局領證,然后私奔。
吉米是這么對朋友解釋動機的:“那些我參加過的婚禮都是垃圾。”
朋友反問:“那你心中的完美婚禮是什么樣?”
吉米瞬間打開話匣子,眉飛色舞。
要最新鮮的花,最有逼格的名畫,黎明時分,BGM叫醒,海上升起濃霧,一切宛如天堂。
生命的真諦不在于你呼吸的次數
而在于那些令你怦然心動到無法呼吸的時刻
呵呵。
原來,吉米才是那個浪漫到無可救藥的人。
只不過他太追求完美,又擔心達不到完美。
所以一直逃。
他的酷,其實就是一種偽裝。
裝不在乎,裝不想要,裝自己看不見,這種情感就會不存在。
劇中有段話說得很到位——
被想要成為最酷的人這種想法奴役
就是你的一些朋友永遠長不大的原因
結果反倒失去了部分自我
結果比那些追求傳統生活的人
過上一種更加不真實的生活
后來怎么樣了?
Sir不能劇透。
Sir只能說。
吉米口中的完美婚禮沒有實現,但他給了格雷琴最完美的婚禮。
而一切,就始于吉米終于承認他的本心——
我們的故事丑陋,令人不適,給人造成心理陰影
但又精彩刺激
因它爛糟糟得復雜而真實
這就是最精彩的愛情故事
《我愛上的人是奇葩》,英文名,You're the Worst 。
坦白講,Sir更愿意把它翻譯成:你是最混蛋的。
你是最混蛋的,我也是,要不一起試試。
你是最混蛋的,但該死的,我怎么好像愛上你了。
你是最混蛋的,我也是,但當我們在一起時,我們的愛情不是,我們的家不是。
所以。
各個大齡單身青年啊,Sir再說兩句話。
一,不要急。
二,不要怕。
“也許我們有時候要走很遠,但終究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家。”
關于愛,我們也許有過千百種玫瑰色的幻想。
關于家,我們一定也被啰嗦過數不清的教條主義。
我們總以為“最好”就是“最完美”,卻忽略了合適,忘記了原來“愛和家”,本來就是簡單的“要好好陪ta一起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