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了一個社區課程,是由一對北大父母針對低年級學生的一些問題做的。家長比較頭疼的現象:寫作業拖拖拉拉、丟文具、上課專注力不好,考試成績不好.....收獲良多以至于苦讀至深夜。其實學習不好是因為學習的能力不足,學習能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閱讀力、作業力、認真力和專注力。
一.閱讀力
1.首先去除“課外書”的概念。
在學校,老師習慣的說法“課外書”。這無意中暗示了書不太正經,是閑書。似乎教科書、考試、才藝特長才是最正經的事。所以閱讀很容易被默默忽略了。
2.讓孩子自己選書。
很多家長一到當當京東搞活動,呼啦啦地把排名靠前的放入購物車,類似“世界名著”,“銷量第一”,“某獎”等等,都不惜花錢給孩子買。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而實際上,可能孩子真正想看得并不多。我們大人覺得好的東西,在孩子的世界也許完全不是一回事,孩子有自己的閱讀邏輯和閱讀世界,有自己的興趣所在,讓孩子自己選書一定也能夠讀下去。
3.自己的書自己管理。
給孩子的臥室擺自己的書架,這樣的好處是:孩子有一種掌控感,方便孩子隨時拿起閱讀,家長定期帶孩子整理書架,可以養成孩子收納整理的習慣,在整理的過程中,是非常受益的一件事。但家長不要時時要求孩子收納,孩子把書攤得到處都是很正常,只要定期收納就好,以免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
4.閱讀這件事,放手越多越好。
家長陪讀不完全是好事。現在很多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陪孩子讀書,講故事。但是孩子大點以后有一個現象是家長不帶孩子讀,孩子就不讀了,所以陪讀不是堅持越久越好,有可能讓她感興趣的是你陪她這件事。陪讀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真正喜歡閱讀并能夠自主閱讀。
《魔鬼經濟學》這本書里,把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各種因素分為有關和無關因素兩類,父母陪孩子閱讀這件事竟然是在無關因素里。而家庭藏書卻是有關因素。神奇吧。難道說買一屋子書藏著就可以提高孩子的睡后成績嗎?顯然是個笑話。但是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我們可以想象,藏書多的家庭,一定是重視閱讀,在這個氛圍下,可見父母的自身和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喜歡的事情不要變成任務,否則容易失去樂趣。有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閱讀能力規定每天的閱讀任務,這個似乎也是學校老師愛做的事,如閨女暑假作業老師要求至少閱讀三到五本書。這就好比給你一個任務要求你每天必須打兩個小時的游戲,那種感覺是奇怪的。
二.作業力
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收獲更多!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打擾孩子 ,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如果說剛上一年級的孩子還不會拿筆,還不會寫作業,可以提前告訴她一些方法,在執行過程中就不要去打斷了。另外孩子如果有問題不會的時候,家長馬上進入輔導的角色,這樣帶來的壞處是沒有給孩子留下獨立解決困難的機會,首先要有機會去思考才能進行獨立思考,從低年級起還可以駕馭知識點幫助孩子能力的培養。如果到了三年級,知識變難了,家長想幫助也許就真的是睜眼瞎了。
另外孩子自己寫作業自己解決困難,時間久了,就能夠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作業,自信心就很足 ,這樣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力。
放手的藝術
總結下閱讀力、作業力說到底都是家長在逐漸放手的過程,是一種無形的管理。是一種風箏在天上飛,而線在手里的策略。
三.認真力
認真也是一種能力。鼓勵孩子把事當事,不急于求成,凡事慢慢來,一次只做一件事。培養孩子按步就班的做事,一項一項地推進的習慣。比如玩樂高玩具,積木搭建玩具等等,這些需要一步步完成才能做下一步,可以訓練孩子踏實、耐心、專注的能力。定期讓孩子朗讀背誦文章,只字不差地閱讀,可以改掉孩子做題漏題,漏看的毛病。
大人專心做事就是最好的示范,一次只做一件事,不吃飯看書,吃飯看電視,邊聽音樂邊做作業。
孩子的耐心不夠也會造成認真力不足。有的家長給孩子安排的日程太滿,以至于孩子沒時間在一段時間里專注下來。孩子做事時不要催她。讓她做事有充足的時間,穩定的心態,從容完成。當孩子挑戰有難度的事的時候,不能給孩子潑冷水。容易造成孩子遇到難事就回避的習慣,耐心無法發展。
大人就是一面鏡子。大人認真生活,認真做飯,認真學習,認真旅游等等,都是孩子認真力的最好的示范。
四.專注力
去掉“不專心”的標簽。
其實孩子對學習不專心,只是一個方面,每個孩子一定有一方面是非常專心的,哪怕是看電視,打游戲。對學習不專心只能說是孩子暫時沒有培養出對學習的興趣。
孩子專注力不足都是有原因的:
1.日程安排太滿
現在的孩子課后和周末都非常忙,日程非常滿,這無意中造成了孩子沒有很長的時間去專注做一件事。過于密集的計劃,過于多的興趣班日程,都會導致這個問題。所以興趣班還是那句老話,貴精不貴多。我也常常擔心,孩子一個班一個班的上,沒有自主支配的時間,怎么會有自己的注意力呢。多一些空白,孩子有時間專心玩,專心看喜歡的書也許是最經濟最受益的興趣班。
2.家長以陪伴為名義的打擾。
比如孩子在寫作業或玩的時候,不停地說這說那,寫作業的時候,“頭抬起來!“”坐直了!”“拿筆姿勢不對”,等等,這些都打擾了孩子的思路,孩子不僅要思考,還要應對你的要求進行反饋,無法做到全神貫注。孩子不耐煩了,還被貼上了脾氣不好的標簽。
小貼士:
有個家長提得問題挺好的:孩子對某一學科的成績不足,上補習班是否是正確的?
這其實只是在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分數,而沒有從根上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對這一科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清華的學生做過調查大都沒有上過課外補習班。當然我們可以僅做參考。
總之,讓我想起孩子的學習其實和企業管理差不多,要想方設法地找到原因并讓管理于無形,激發孩子的興趣,給她足夠的自由空間發揮潛能,民主而不官僚。
希望你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樂得其說,說我樂得!如果覺得好,請點贊,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多多打賞!鼓勵之下,我才有更多動力寫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