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正好四個月,依然處于一個“自由晃蕩”的狀態(tài),但忽然就不急了。
不是不急,也有壓力,但不會那么焦慮。成年人的很多情緒源頭其實都不是來自心底,而是別人的境遇——如果周圍人都過得好自己不好,就會自我懷疑。周圍人都過得不好而自己還不賴,就會稍加放心。
畢業(yè)之后和一些同齡朋友談談,發(fā)現(xiàn)做著自己滿意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大多都是“還行吧”、“沒辦法”、“再說吧”。
進入社會的第一年必定是痛苦的,削皮磨骨,去除任性的那種痛苦。
我在同齡人里可能顯得有些奇葩,畢業(yè)之后沒有直接簽下一份工作,也沒有直接逃到大西洋彼岸,而是留在了北京,留在了一個春天有柳絮冬天有霧霾的擁擠城市,想要在這里任性生長,度過人生中最自由無憂的一年。
為什么要選擇gap year 呢?前幾天在微博上和一個讀者聊過這件事情
她也在為“比別人晚一年會不會失去很多”而糾結,其實我早思考過這件事,并且逐漸想通:
有的人習慣于事事都跑在別人前面,覺得那才是心安,但到后來發(fā)現(xiàn)哪怕跑得快一點,提前到達了目的地,好像也沒有得到更多啊,反而路程匆忙,失去不少。
人生很長,怎么分配自己的自主權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們自主的一部分。
說實話,最開始的時候我會有點擔心,看著同一屆的朋友都紛紛開始工作或者出國,想著等到明年我跌跌撞撞地闖入倫敦,人家都學成歸來,而我還是個小白。
可還是說服自己了,與其匆匆茫茫讀完一年書之后繼續(xù)迷茫,我寧愿想清楚了,碰完壁了再走。
“人生無論怎么選都會害怕后悔的吧,為什么不酷一點呢?”
??
在看理想實習結束之后,我試過兩份工作。
一份是在GQ報道實習,做一些簡單的新媒體運營方面的工作,換得一份可以和房租差不多抵掉的報酬,我看中的不是報酬,有其他的私心。
這份工作,我是拿來“開眼界”的,是拿來自我勉勵,一個通過“自虐”向上探的過程。
說實在的,我對這類的特稿并不擅長,興趣也真的有限,對那些人寫稿的人讓我更感興趣。
每周一次的選題會,一大半都是清華北大的學生,剩下的都是清一色拿出來讓人不敢小視的名牌學校,討論過程中常常會冒出很多只有清北人才理解的梗。
坐在中間會心虛嗎?其實還好,就和看綜藝節(jié)目似的。我珍惜坐在會議桌前的機會,哪怕我對一篇稿子并不感興趣,但我會認真讀初稿,聽他們討論怎么改,聽那些思辨的過程。每次開會就像旁觀時長超過六小時的漫長脫口秀,聽到頭皮發(fā)麻目光呆滯,然后精疲力竭又心滿意足地乘地鐵回家。
這樣的工作對我而言是一種調劑和探索,旁觀他人的工作方式,并且吸收與我有用的那一份。
另外一份工作是和一些同行嘗試建立新媒體項目,最開始因為一時熱情投身進去,可惜到后面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團隊計劃不同,于是權衡再三猶豫再三,和平分手,并愿對方有更好的發(fā)展。
這次費時一個月的嘗試讓我覺得有些虛脫,一個是透支了自己的多余精力,另外一個就是,透支了自己在某方面的信任和信心。好在也有收獲。每次碰壁和矛盾都讓我對自己的性格與價值觀有了一次重新的認識,于是想清楚了——既然無法靠販賣自己的審美和心性去及時獲利,那我就去賺屬于我的錢。過我自己的生活。
沒有什么好后悔的,成年人的世界里不要問值不值得,自負盈虧就好。
??
??總說我是一個“聰明但社會經(jīng)驗嚴重不足的新人”,我無從反駁,并看在前兩個字的面子上原諒了他。
可我自認為是個并不算聰明的人,好在我擁有某種懷疑和前進的本能,也習慣于對自己的生活和過去進行復盤總結。
畢業(yè)四個月,從斷斷續(xù)續(xù)的實習碎片中記錄了一些工作感悟,分享給大家:
?1.??合作時一開始就為你畫餅的老板需要警惕,即時激勵不比長遠的計劃意義更少。
?2.??(在有限時間內)多嘗試沒有錯,尋找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人需要一些契機去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天賦,并且衡量清楚它們對自己的重要程度。
?3.??如果工作里的一件事讓你實在難受了,記得“及時止損”。很多人覺得重點在“止損”,其實重點應該在“及時”。
?4.??做事的時候為自己列出一個工作清單,梳理出步驟,每次都進行核對以免遺漏。(這也是我需要做的)
?5.??無論做什么工作,“all in”的人都是容易被認可的,這不僅有利于個人段時間集中精力自我提高,也可以給領導、同事帶來一個積極的好印象。但如果是“multi-task”,一定提前把時間和報酬談好,并且那建議分配好自己的時間精力以及態(tài)度并提前告知對方。
?6.?在職場收起情緒,問自己可不可以去適應大規(guī)則,而不是問大規(guī)則可不可以為你改變。及時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7.???不要被噱頭和概念唬住,每個人有自己的路要走。“斜杠青年”之類的詞很多時候是概念先行的東西,形式大于內容,先做好一件事情再去斜杠吧。
?8.??遇到問題不要逃避不要逃避不要逃避,與人溝通時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如果談不攏,禮貌拒絕,話不說絕,留條后路,來日方長。
?9.??在我們單純?yōu)榱恕百嶅X”去做我們不喜歡的工作,我們需要考慮三個“值不值得”
1.物質回報是否值得付出的時間精力?
2.對我們那個人心性成長是否是正向塑形?
3.能否為我?guī)砣蘸竽玫贸鍪值淖髌罚?/p>
?10.??除非實在實在實在缺錢,請不要做“槍手”式的工作,對每個個體來說,尊嚴、價值觀就是最重要的。
?11.??理解自己的同事,理解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有的人可以和而不同,但更多的人不同導致不和,也沒有關系,尊重對方的生存法則,只需要考慮自己的走向,我們不要去改變其他人,管好自己,為自己負責就好。
?12.??人如果長期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每天接觸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者事物,真的是會變丑的。這個丑是指“變成一個面目可憎的自己都討厭的人”!
??
“年輕人換幾份工作,跳槽,辭職都沒有問題,但不要盲目“寵壞”自己。”
“不要錯把逃避當個性。”
這是我媽說的。她允許我去嘗試,但也讓我每次都想清楚每次離開的理由,是自己選擇離開的還是因為不想承擔而離開?這很重要。
還有一點想嘮叨的就是:無論工作多累,要保持積極攝入新知識啊!我的朋友在工作之余還去報了中傳的雙學位,這點讓我覺得很贊同也很開心,雖然這意味著需要犧牲個人玩樂時間,走上一條更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肯定是值得的。
維安也有在努力看書的!(認真臉)
“找工作”在這個社會是容易的,“找到合適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接受風險,接受變化,你也會從這些抵御風險的警惕和變化莫測的環(huán)境里找到新的出路。
想離開討厭的地方,那就讓自己足夠強大吧,畢竟能力不足的時候,真的真的沒有選擇權。
ps:以上想法僅代表一個96后職場菜鳥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討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