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隨著心理學的普及,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按理,認識了解原生家庭應該是解開我們心結走出迷霧的途徑和方法,可事實是,很多人對原生家庭的認知越多就越糾纏于這種漩渦中走不出來。
? ? ? ? 我曾經就在這樣的心境中糾結了很久。
? ? ? ? 我們姐弟三人,姐姐是帶著眾千寵愛來到這世上的,爸爸,爺爺和爺爺的父輩都沒有女丁,姐姐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女孩,結果所受待遇是自然可以想到的。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我們家這個老三的出生很有些傳奇色彩,據說他剛剛降生時,家里養了多年從不啼鳴的老公雞竟清脆地啼起鳴來,奶奶樂得從炕上一下蹦到了地上,尋思著后輩里定是要出一個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人。我是早產,又是個女孩,生下來雖說沒稱,聽奶奶講還沒有家里養的貓大,而且媽媽比劃來比劃去都覺我一個腿長一個腿短,病殃殃的殘疾兒躺在那兒,還奢望什么大好的光明前途,能保住命就不錯了。
? ? ? ? 家里七口人,奶奶和媽媽喜歡姐姐,爺爺和爸爸喜歡弟弟,我就成了那個尷尬的老二。這種出生序列和家庭氛圍讓我從小就很敏感好強,像一個受傷的刺猬,隨時準備刺扎那個走向我的人。媽媽給姐姐買衣服如果沒有我的,家里準會爆發一場戰爭,回想起那個斗來斗去傷了別人又躲在角落獨自療傷的小女孩,我總是不能自已。這樣的情境又把我培養的很獨立很有主見,盡管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關注,可我的成績一直很好,相反記憶中經常閃現媽媽輔導姐姐作業的一幕幕場景,但是姐姐的成績卻總是不盡人意。
? ? ? ? 原生家庭的烙印就像一種基因合成你的細胞流進你的血液,你似乎永遠都走不出來,即便你長大了遠離了,現在的你成了什么樣子,過的好與壞,你總能順著原生家庭這根藤找到理由,你一再試圖擺脫卻一直伴隨著你記憶的傷害時不時會跳出來扎你一下。你的性格,你的婚姻,你的子女教育所有你參與的活動的任何環節出了差池,你都會情不自禁的歸因于你的原生家庭,讓這個潛在的無形的大手為你的一切結果埋單。
? ? ? ? 那個在人人羨慕的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每每談起的竟都是兒時作為教師的媽媽對她如何嚴厲甚至苛責的細節,作業不好時罰站,考試分數低時冷嘲熱諷,跳舞偷懶時打罵相加,媽媽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讓她極其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的她覺得自己如何努力都達不到媽媽的要求。考學結婚生子,她一路摸爬滾打,撞的頭破血流,她自卑,抱怨,覺得原生家庭毀了她的一生。那個由于父母工作忙而被忽略的孩子,長大后不斷索愛的艱辛等等等等,原生家庭真就成了我們成長的絆腳石,怎么努力都走不出的陰影嗎?
? ? ? ? 后來我有了孩子,我的再生家庭成了兒子的原生家庭,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性格的形成,漸漸的我發現,父母這個職業真是太難勝任了,面對個性迥異的孩子和成長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哪個父母不是摸著石頭過河,有幾個父母可以理直氣壯的拍著胸脯說自己做到了百分百問心無愧了無遺憾,因為成長教育本身就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固定模式,千百萬個家庭有千百萬種形態,做父母也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意識到這些,漸漸成熟的我試著以當年父母的角色走回過去,會釋然會放下很多曾經羈絆我的過去。
? ? ? ? 既然這個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原生家庭已經成了我們的一部分,那就坦然接受,接受它的好與壞,接受它給你帶來的快樂或悲苦,自卑或自信,只有接受了才能面對,跳出埋怨遷怒的怪圈。把它帶給你的正面信息無限放大,比如我,由于父母的忽略雖然造成了我的敏感也成就了我的自由,我沒被壓抑的個性從來都是我引以為傲的資本,夾在姐弟間我學會了爭取愛盡力做事的積極向上的品格。那個抱怨媽媽嚴厲的女孩大可以感謝媽媽讓她學會了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是媽媽的堅持讓她能彈琴會跳舞,掌握了受益終生的技能,每一件事,只要我們用心找,總能發現它好的一面。
? ? ? ? 在原生家庭中受影響的人,如果一味的把責任推給父母,那你永遠也獨立不起來,也就不可能做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將上一輩的問題當做我們拒絕成長的借口,我們要學會在創傷中自我療愈,告訴自己是那段獨特的經歷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你和屬于你的與眾不同的人生。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在簡單粗暴非打即罵的爸爸和一味遷就過度保護的媽媽的夾縫中長大,曾經心懷怨氣表里不一的她通過各種積極的途徑撫慰自我改變自我,她的一次次頓悟讓我們驚喜的發現她在自我拯救的路上走的多坦然多勵志。
? ? ? ? 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握手言和吧,它雖是我們抹不去的一部分,但它隨著時間已經漸行漸遠,把傷痛留在過去才能開始新的生活,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沒有誰定義哪種人生就是成功或失敗,相信那個已經釋然卻有著原生家庭烙印的你會主宰自己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