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永澄50天-01天#
5天前,對于老大的文章感受不深,突然來了個“躍遷”名詞,挺向往那種狀態,可也不是必須品,跟 了這么幾天,發現越來越有意思。幸好老大很人性化,沒有要求必須要在那一天留言,才讓我有機會可以重新回來看。體系,老大一直在說體系這個關鍵詞,體系可以讓我們做少得多,體系可以幫我們躍遷,體系的模板如何來做,應該是躍遷活動的一個要求。期待。。。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2天#。
學習路徑就是:親身體驗——獲得感受——提煉認知——關聯原有認知——提煉形成理論——推演到其他領域進行驗證。學會這個學習路徑,必須要由有老大帶領才行喲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你想要的東西如何得到,那就很容易陷入某一樓層中。就像老鼠跑圈圈,再怎么努力也在原地一樣,進入不到更高層,迷茫就是這么產生的。要想躍遷,還是得有人指點。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3天#
認真跟隨老大(因上努力),每天記錄觀察,期待自己的躍遷(果上隨緣)
人生就像爬樓梯,我們一直渴望往高處走,那是想看到更廣闊的視覺美景。今天的文章讓我想到,人生就像是本奇幻小說,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提升自己,飛升到更高的境界,擁有更好的資源去提升自己。最近我的生活變得有點意思起來,每天都會對今日事有個簡單的記錄,日子似乎變成一個數據,時常反思這些數據,找到共性及突破點。不同的時間點,需要適合的功法來輔助自己。老大這套功法,可能是本超級大法,沒有一點功底的人,是否也合適修煉呢?低水平勤奮:很努力做事,可沒做到關鍵點上。需要思考,思考了再努力,低水平也值得,沒有思考就努力,怎么得都不能高水平。原來做事不思考,才導致低水平勤奮。多思益善!!!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4天#
秩序感,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守紀律,一旦確定下來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去做,而不是稍微遇到點困難就要逃避。終于理解這個詞了,最近大家一直在講秩序感 ,一頭霧水。原來自己是超沒有秩序感的人哦。我是想一出是一出,跟 著自己的心情來做事情,做的成也罷,做不成也沒關系。可總想與別人不一樣,這怎么可能的事呀。秩序感缺乏的自己,做事沒套路,做不到關鍵點上,低勤奮。以前覺得自己的低勤奮是自己智商低的緣故,原來是沒有好的習慣,好的思考方法,沒有自己的體系所引上進心的。沒有秩序感 的生活是紊亂的,每天像打仗,可又像等死的節奏,充滿了恐慌,對前路充滿了迷茫,以前總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只有心理醫生才可以解決我的問題。原來不是。秩序感與積極主動一樣重要,躍遷需要積累,而秩序感就是培養積累的一個好方法。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5天#之前從沒體驗過,閱讀一篇文章要花一個上午,還要做筆記,光做筆記還不行,還得把各篇文章連結起來做腦圖,才能真正有個大概了解。當時對表征和心理表征兩個概念不懂,死磕,最后發現是一個理時,非常開森。在老大的影響下,不知不覺經常對不懂的字詞會慢下來,要的是理解,不再是以往的走過場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6天#積累的目標不是明確,不知道自己要積累什么。弄的什么都想試試,都想去掉個坑,長長記性,只是成本太高了。
我希望自己能積累思維模式。跟隨老大的這幾個月,以前總也想不明白的事,現在基本能知道一些事情發生的本本是什么。遇到同樣的事情,大概知道類型。可是依舊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7天#
為廠子的未來發展做過規劃,接下來它要往哪個方向轉型,內部的問題要怎么來解決,我希望它能有發展的空間,不被時代給淘汰了。
現在特別想做的規劃是,自己通過什么方式掌握躍遷的方式。
非送上工具名稱:Mindmanager、Omniplan、Todoist。
常重要的道理:規劃未來、設置目標、分解任務、排列計劃都屬于管理手段,管理是不能直接產生收益的,它是一個杠桿,管理本身就是被投入的成本,我們之所以愿意投入這個成本,就是為了撬動更大的收益!
一開始滿腦子都是亂七八糟的事情,通過腦圖可以分門別類的整理清楚,通過Omniplan可以大約估算時間并可以漸進明細地開展推進,通過Todoist可以將所有的任務落地,逐一完成即可。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8天#
目標管理看起來挺容易的,其實真的不容易,早上在寫反思時也在考慮這個問題,要不要參加行動營,畢竟曾經想私下再練習練習,可均失敗了。以前我害怕失敗,現在覺得失敗讓我發現問題,當問題暴露出來越多時,這個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才是越大。老大說,目標管理會讓你路變得清晰起來,如果沒接觸的話,我可不相信這忽悠話,雖然成果沒出來,但遇到問題,慢慢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那該如何解決,解決不了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直覺得自己是喜歡學習新知識的,事實上不是,不喜歡挑戰新事物,感覺麻煩,要費時間,所以總會拖延。現在正試著轉變想法,學習這個新事物帶來的好處,現在多花點時間,以后就可以偷懶等,這么轉換,做事的效率就高了點。感恩老大!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9天#
#觀察永澄50天實驗-10天#
個人成長三大關鍵:學習、思考、實踐
思考=理解+分析+表達
慢慢來,持續做
過往在思考上出現最大的問題是,亂來,沒有想過思考還分層次的。至于接下來如何 ,不知道,覺得先找感受,找資料,先從理解這塊訓練做起。
#觀察永澄50天實驗-11天#
高手范式,個人覺得是做少多得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那要如何獲得,閱讀,思考,見高人學習心理表征?
范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每個時代、文化、思想遵循著共同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
#觀察永澄50天實驗-12天#
為什么你會覺得自己蠢爆了呢?自從觀注老大的日更開始,生活工作帶來了正效益。可最近總感覺不對勁,日更不太想看,總得拖上幾天,看看就恐慌,理分析的都對,可是自己落實不到實處。為什么總落不到實處,焦躁的沒心情去分析。下午分析了一下,自從認識老大后,通過老大認識了很多大神,起先覺得認知得到升級了,特別開心。可慢慢的發現,自己在自嗨。比如:01最近在參加目標達成術的實踐課,開始很興奮,可功課怎么都不太想做。越拖延,越恐慌,反思這事情是不是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02.以前從來不知道學習是有學習方法的,總覺得是自己天生腦子笨的緣故。原來不是這樣的,這里是有方法的,然后只要的方法,就狂找資料“學習”,可就是沒有落地過,我在考慮到底要用誰的方法去刻意練習。蠢爆了的想法。然后想明白了,糾結是最差的選擇,我該立即行動起來,學習一位老師的先,再慢慢不斷完善。
蠢爆與躍遷的關系是,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才有機會進入更高層次。
#觀察永澄50天實驗-13天#
必要難度就是高效范式,困難的方式學習要比輕松的更有效果,容易的易忘記。越是求快,越沒有竟爭力。
對于有困難有學習,總是會心生厭惡。對于慢的事,總覺得沒有前景。越是這樣,越要反直覺行之。隨著與老大共讀,有段時間對學習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昨天終于建立了適合自己的大概模型。在這過程中,似乎有點理解老大發起共讀的含義了。思考=理解力+分析+表達。而大腦經常會欺騙自身,《快思慢想》似乎 在引導我們去了解自己真實的一個世界。
是#觀察永澄50天實驗-27天#
最低標準:看兩遍書
普通標準:知識晶體
神級標準:躍個小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