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1 時間管理:
? ? ? 1、黃金時間與時間黑洞
? ? ? 2、規劃時間:時間管理矩陣——使用時間(合理消費)、投資時間(理財增值)、浪費時間(過度花費)和閑耗時間(財產貶值)。
? ? ? 3、時間日志:時間分類系統、時間分類系統(重要與緊急)
L13 過程控制:
? ? ? 1、他發干擾:時間分割法與斷點記錄法
? ? ? 2、自發干擾:可視化目標法、小黃鴨調試法、主動平衡技能與挑戰
L14 提高效率:
? ? ? 1、身體記錄清單
? ? ? 2、情緒管理清單:情緒、程度:情景、想法、生理、反思、再定義、行動
L16 主動執行:
? ? ? 1、為了追求完美而沒有行動,實際是在逃避失敗。
? ? ? 2、MVP的核心:低成本快速試錯,敏捷迭代。
? ? ? ? ? ? 構建個人最小化可行產品:產品是結果、輸出、能被他人使用,創造正向價值。
? ? ? ? 3、MEPS行為干預模型:心理干預、環境準備、方案設計、監督執行。
? ? ? ? 又走過了一周的時間,行動管理模塊的課程以今天的階段測試的完成告一段落。在這一模塊的學習中,我們從認識時間、規劃時間、控制過程、提升效率、主動執行這五個部分系統學習了行動管理方面的知識。那么,這些知識是如何被我運用于工作、生活中,又對我產生了哪些影響呢?讓我們走進今日份的復盤分享。
一、時間管理
? ? ? 在本模塊的第一、二部分,我們分別正式認識了時間,并學習了規劃時間的方法。
? ? ? ? 我開始用流水賬式的記錄時間的方法來了解我每天的時間“去哪兒了”?開始的記錄并不順利,因為要照顧孩子的原因,我的時間被切割的非常碎片,除了他上午的休息和晚上的入睡后,其他的時間又碎又不固定。
? ? ? ? 于是,我先把任務分類:找出當天重要且緊急的以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兒,先完成前者,再完成后者,在過程中,我用備忘錄記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又用秒表計時器記錄每件事的總計使用時間,這樣我既能掌握我的每件任務的完成時間,又能發展自己的黃金時間和時間黑洞。
? ? ? ? 差不多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我已經能用白天的時間,把IDP的任務做完(包括:課程學習,思維導圖整理,學習日志),告別了剛學習那會兒,熬到深夜碼字的窘境。除此之外,我還能在白天有時間運動30分鐘左右,背20個英語單詞,騰出晚上孩子睡覺后的整塊時間,認真學習數據分析和復習英語語法。肉眼可見的時間管理成效啊,期待質變的到來。
二、過程控制
? ? ? ? 我在上一部分提到了用備忘錄記下任務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用秒表計時器記錄每件事的總計使用時間,這個方法得益于我在L13中學習到的斷點記錄法。我推崇用工具記錄的方法,這樣方便操作和整理復盤,然而,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我在白天的時間可以說被切的稀碎,很多時候,我需要在吃飯的時候,孩子專注看某段動畫片的時候(熊孩子沒耐性~哈哈哈~),甚至上廁所的時候,爭分奪秒地干點什么。時間真的太寶貴了。
? ? ? ? 因此,瀾瀾推薦的塊時間等記錄工具對我來說不太合適,我的情況,如果隨時隨地拿個本子記錄也不現實,結合我的需求,進行了整合(PS:如果有哪個小伙伴有如是能功能集合的軟件記得推薦給我哈,先謝了)
? ? ? 所以,工具、方法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知識內化并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這才是教育對于我們來說真正的意義。
? ? ? 自發干擾方面,與用“日事清”軟件標注提醒任務和在整理復盤時自我梳理的方法相比,技能與挑戰的動態平衡法讓我在學習日志上有了更多的提升。
? ? ? 怎么說呢?如果你像瀾瀾一樣看過我之前的學習日志便不難發現,剛開始,我曾有過一段低迷的情緒發泄期,我的學習日志沒有形式,沒有內容。
? ? ? 在學習到許愿的“游戲式”升級版任務清單時,我開始反思,想要做市場策劃的我為什么不能把學習日志當成一個文案來練筆呢?正式這個決定,讓我開始關注結構,形式,文字,以至于現在寫起文章來也不再文思枯竭,絞盡腦汁,如此這般痛苦了。
三、提高效率
? ? ? 身體和情緒是生活的主旋律,所有的事物對我們來說最終都會產生與他倆相關的結果,如是觀,它們是需要我們不可忽視的部分。
? ? ? ? 我在《“提高效率”的復盤日志》里曾提高我前兩天因為熬夜學習導致惡性循環,效率更低的例子,不知道是否有提醒到你要保證睡眠,如果有,那我真的太欣慰了(老母親式地微笑)。為了調整睡眠,我昨天晚上早些休息了,今天的黃金時間就沒有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成功追回我的效率。
? ? ? ? 情緒管理這塊,說句實話,是個需要長期修身養性的過程。我曾在樊登讀書里聽他描述過一件發生在火車站出站口的事兒,他說因為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他當時覺得自己的尊嚴被侵犯了,因此拔高音調。但當他過了那個閘口,走上扶梯,回頭再看那個獨自面對擁擠著等待出閘的人群時,他一下釋懷并感到內疚和抱歉。我們也一樣,在那情緒爆發的檔口,我們有千萬個理由。事實上,這些憤憤不平的時刻記錄下來,過后再看,也不過是人生旅程中太小的一個插曲,你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做,有太多值得的人要見,這些都是比那個時刻,重大的多的事!
四、主動執行
? ? ? ? 我們完成自己的計劃總比完成工作任務要效率低得多,除了“懶”這個本質外,還有一種情況叫“逃避失敗”,也就是本章提到的“偽完美主義”。攻克這個“難題”的方法其實也不難,就是一個字“做”,又提到了IDP的核心。這里提供了一個MVP的思維,即構建個人最小化可行產品。這和OKR的關鍵結果的原理是一樣的,就是需要你具備拆解目標的能力。這不是簡單的“做就完了”,而是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推進地做。我必須承認,我在拆解目標為關鍵結果上理解尚淺,還容易著相,停留在繼續摸索階段,如果看到這里,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還請你不吝分享,先行謝過了。
? ? ? 以上是我與“行動管理模塊”的故事,能力有限,實則感觸更多。在此分享,既是對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內容的復盤,也是希望能對有緣看到的你有所啟發。
? ? ? 突然想起有一章課程里學到的一句話:我們遇見所有人,都是為了遇見自己,一個更完整的自己!僅以此句,與君共勉,青山猶在,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