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理念分享】
教育培訓是一項考察綜合服務體驗滿意度的業務,這是教育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具有流量優勢的互聯網企業依然邁不進教育領域的原因,或者邁進了也只能靠內容低客單價變現,無法用服務增加附加值;
教育的付費是高決策成本、高試錯成本的過程,用戶必然逐漸理性,師資力量、課程模式、產品體驗、教學理念、服務態度每一個環節都是增強信任的過程,信任的建立才會促發最終付費,付費后的服務獲得用戶認可才會行成口碑,口碑效應會縮短信任的過程,并擴大影響力行程品牌,進而提高轉化并降低招生成本。
互聯網教育并不是慢行業,只是前80%的付出見效緩慢,需要積累、需要不斷提升服務滿意度,后20%的努力才會呈現爆發增長。
如何保證規模化同時,持續提升服務體驗滿意度,至少不呈下降趨勢,需要管理層把握好節奏,并且能夠抵住短期收入增長的誘惑,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需要智慧和取舍,要有魄力和禁得住壓力。
目標用戶是成人群體的細分教育領域,可實現純線上商業化服務,得益于需求的必要性和成人的自制力更強,k12領域更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科技產品提升教學效率,但脫離線下教學效果很難有保障。
“因材施教”在互聯網教育中可以更好的落實,需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大數據的積累,過早的吹捧AI與教育結合只能砸自己招牌,2013年就有用IRT機器學習理論體系在題庫產品上的公司了,進展并不順利,理論都是正確的,但是學生提交的臟數據太多從源頭決定了無法準確預測,真正應用起來還需要尋找合適的場景、需要等待用戶習慣的轉變,在交互設計上,要讓用戶明白如何與你的算法打交道自己獲益,才能更好的讓機器學習為用戶服務。
好的教育企業營銷從來不是核心問題,不好的教育企業無論怎樣營銷長遠來看都會失去競爭力,即使短期獲得規模優勢,也很容易被模仿復制,因為沒有樹立競爭壁壘,最終失去市場逐漸被淘汰,但最基本的營銷還是要做的,要讓用戶知道我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點、提供了什么樣的選擇,也只是錦上添花,不是致勝法寶。
教育市場細分領域繁多,無論是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都有機會進入并做強,關鍵在于能否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教育的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優勢要很突出,并不容易被具有規模優勢和資本優勢的企業復制,就有機會一搏。
其實所有的理念和結論都教育領域的前輩們總結和分享過的,從互聯網轉到教育一年的時間只學得個大概,總結一下分享給朋友圈關注互聯網教育的朋友。
by夏志權 (必勝公考)
20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