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流水,倏然間滑過眉梢,楊絳在東吳大學已經三年,有過中學教英文和數學的經歷,也有申請到美國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讀政治的機會,而她想的,只是能在國內最好的大學——清華研究院攻讀文學。
一九三二年夏,她在東吳大學畢業了,開始為自己心中的一個心愿而選擇了北上。
雖然那時的北京一片安寧,對于在這里讀大學的楊絳而言,清華就是她夢想的天堂,而那一年的春確實又格外的明媚。她只是為了自己一個夢,一個想在清華讀書的夢。
在進入清華大門沒多久,從身邊匆匆擦肩而過的女學生中,楊絳這才知道,這里是男生多,女生少,但是并不影響女學生追求時尚,而她一身素雅的裝扮,在時髦的裝扮面前顯得有點落寞和樸實。
不過,沒多久,她用才華便驚艷了眾人,成為清華眾所周知的“美才女”。不過,她不知道,此時的清華園里,命運之神早就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靜靜地等著她的到來。
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就是當時名滿清華的大才子錢鐘書。詩詞歌賦文史理樣樣精通,他的文章常常出現在《清華周刊》上。只不過楊絳熟悉的是他的名字,卻并不見過眾人口中的大才子究竟是何種模樣。
當時與楊絳同寢室的是袁震和蔣恩鈿,三個志同道合的女子聯盟成閨蜜,在一起無話不談,當然也包括男生。比如議論吳晗和錢鐘書。具體說些什么,或許已經忘了。不過,能讓人想起的,都是難忘的。即便往事逐漸遠去,但楊絳還是清楚的記得,那天,她從古月堂鉆出來,看見了滿園的春色掩不住一個青布大褂的身影,在陽春三月里散發著淡淡的芳香,一副老式眼鏡后的凝視,宛如園中怒放的鮮花,嬌艷而耀眼。
一九三二年,楊絳在清華借讀,流連于清華的書香,自由出入書庫。
那一年的春,楊絳在女生宿舍,和兩個閨蜜竊竊私語,抑制不住對知識的渴盼。
那一日的相遇,純屬偶然。但也是月老蓄謀已久,讓只想橫掃清華圖書館的兩個人從此成為一生一世一雙人。
那一刻的粉白紫薇,融合著淡淡的淺笑,讓北京姑娘阿季和江蘇無錫的錢鐘書結下良緣,讓江南名城無錫和北京成為了彼此一生中的兩個點。
一直被同學認為健談善辯又口若懸河的錢鐘書,抬頭看見不施粉黛而顏色如朝霞映雪的楊絳,眉宇間難以抑制心跳加速的神情,流露出些許的羞澀,或許,誰也沒想到一貫自負自詡的錢大才子此時眼里看到的只是楊絳的嬌媚和柔美。
眉清目秀的楊絳雪白的肌膚在暖暖春日里顯得格外的嬌嫩,般般入畫。特別是她優雅淡然的舉止,宛如空谷幽蘭,燦如春華,皎如秋月,讓人看著感覺神清氣爽,說不出的輕松和舒暢。
她的明艷和端莊,撩撥錢鐘書對愛的渴望,與最深處蕩起層層漣漪。
那一次的凝眸,看似平靜,暗地又韻味無窮,讓人怦然心跳,難以忘懷。以至于若干年后,不愛多言的錢鐘書依舊忍不住寫下詩句,記錄下讓他心動的那一瞬;
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吸引我的,不是這首詩中運用的典故,而是那一句“薔薇新瓣浸醍醐”。
誰隔著喧囂,讓豐姿盡展的三月黯然失色,幽香淡淡,要爭繁華?
是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的楊絳。
什么樣的震撼讓人看不到爬滿庭院的薔薇,只能依附著院落的笆籬,孤獨的搖曳它的露珠?
是來自心靈深處的跳動和碰撞。
一首詩,四句話。細致的描繪出當時他的第一感受——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或許,茫茫人海,只有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才會感覺徹底覺悟和震撼吧。
普天壤其無儷,曠千載而特生。
錢鐘書眼中有她,楊絳只看見錢鐘書。他們好似千百年就似曾相約,今生的邂逅,不過是久別重逢。
佛說:人世間有一種注定。或許出家人口中的緣就是我們常說的命。只是誰也不知道當時兩個人的相遇不過是如約而至罷了。
驀然回首,怎么都感覺他們原本就是天生一對,錢鐘書腳下的那雙毛布底鞋和楊絳北上皆是沿著月老的紅絲線走著而已。要不然楊絳當年何來非要考清華,而和楊絳在清華一起借讀的同學偏偏就是錢鐘書的親戚。想來,這種種巧合,似乎都帶著天意。為了讓男女主角相遇,月老又讓那個同學帶錢鐘書到古月堂門外,完成才子佳人的相識。或許,正如楊絳的母親唐須荌取笑的那樣說:“阿季腳上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任何事皆有緣由,該來的,注定要來。
看似平淡的相遇,確實最真實的相守。愛,無需華麗的誓言,維持它生命的,只是兩顆融合在一起的心,改變了兩個年輕的命運,也牽扯著彼此的心。
恍惚兩個潔凈純美的人,因一個簡單而又圣潔的夢,就這樣隨時光流轉,在一九三二年的春天停住剎那,讓世間在清華校園洗凈煙塵,綻放出漫天嬌艷的桃花。隨著筆墨的飛濺,拉長思念的篇章,讓月老寫下才子佳人的永恒詩畫,浪漫如當年的桃花,孑立娉婷。
在一九三三年,楊絳考上清華外文系研究生以后,兩個人,一個夢,從此停住剎那,讓世間在清華校園綻放出一束嬌艷的桃花,隨著筆墨的飛濺,拉長思念的篇章,讓月老寫下才子佳人的永恒詩畫,凝固成一個讓人仰視的角度。成全了他們的精神之家,也成全了讀書人對愛情的詮釋。
這一年,讓錢鐘書寫下了很多柔情四溢的詩。也讓楊絳的處女作《收腳印》問世,并被大名鼎鼎的朱自清推薦給《大公報》。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最好的愛情就是能讓彼此不斷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