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先放結論,正文更精彩:
“講故事”也是在人類的基因序列中進化積累了幾十上百萬年的人類本能。正如圖像和位置記憶能力一樣,本能,永遠是最強大的能力。精細編碼就是編故事:把原本沒有因果關系,沒有重要性順序,甚至沒有涵義的信息,轉化為有意義的內容,并跟大腦中的其他記憶(主要是圖像和位置)聯系起來。這就是我們所構建的最終極的記憶宮殿,這就是我們人人都能擁有的最強大腦。
最早的基本人類語言追溯到200萬年前,最早的文字產生于5000多年前,那么在沒有文字的上百萬年里,人類是如何傳承自己的經驗,經歷,技能,思想甚至于歷史和文化的呢?
答案是:講故事。更準確的說,是口述,口口相傳, 代代相傳。從廣義上講,故事包括所有描述性,敘述性語言,如神話,傳說,歌謠等。在文字和圖形符號廣泛使用之前,語言(口語)是記錄歷史的主要方式。
對于世界上現有語言的數量,專家們給出的估計是4000到8000種。德國1980年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一書中給出了具體的數字:5561種,經確認的獨立語言為2790種,然而其中70%沒有相應的文字。沒有文字的語言占絕大多數,有文字的語言才是極少數。文字都是人設計的,要文明和社會發展到相當的程度,才有使用文字的需求和設計文字的動力。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都是原住部落語言,少數民族語言或者方言,他們中大多數都沒有產生相應文字。
具體到我國,漢族以外有官方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其中34個少數民族(包括瑤族,侗族,布依族等)只有獨立民族語言而無相應民族文字。這些無文字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在其他民族文獻古籍中的記載必然是零星稀少,甚至是一片空白,主要還是依靠民間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等口傳形式代代相傳下來。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就在《天問》這篇探尋真理、認識自然的詩歌中發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這句話的意思是:遠古時代,天地尚未成形,那時的情形是何人傳下來的?又從哪里考察呢?是外星智慧生物傳授還是后世智者的的想象推理?我們無法確定。
但無論如何,上古時期天地初成時的情形,還是被傳下來了,被上古祖先通過語言傳下來了。比如女媧補天,諾亞方舟這類的末日故事。受當時語言水平限制和口傳造成的偏差影響,雖然這類故事很多地方語焉不詳,但并不能完全看做是癡人夢囈,而是具有一定事實依據的。所以,迪士尼動畫《瘋狂原始人》中,爸爸邊給一家人講故事邊在墻上畫巖畫的方式,并不是后人的藝術想象。而是真實存在和演化了幾十上百萬年,在現代學校的教室依然存在的教學場景。
總而言之,“講故事”,也是在人類的基因序列中進化積累了幾十上百萬年的人類本能。正如圖像和位置記憶能力一樣,本能,永遠是最強大的能力。
怎么使用這種本能呢?我們來看最強大腦記憶的另外一個秘訣:精細編碼(elaborative encoding)其原理很簡單,就是編故事:把原本沒有因果關系,沒有重要性順序,甚至沒有涵義的信息(比如隨機數字序列),轉化為有意義的內容,跟大腦中的其他記憶(主要是圖像和位置)聯系起來。這就是我們所構建的最終極的記憶宮殿,這就是我們人人都能擁有的最強大腦。
本文所有內容歸為作者原創,遵循 “署名-非商業用途-保持一致”的創作共用協議。個人以非商業目的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公眾號:英語語法實驗室 ?作者:古風語者),并不得更改文章內容。不歡迎商業網站擅自復制內容,并且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