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攢尖射天龍
景云晨鐘佑皇城
飛燕不知巢何在
裊裊三匝繞空鳴
從1384年至今
你巍峨俊秀依然
從清晨熙熙到夜幕攘攘
你高傲美艷閱盡沉浮
旭日東西穿梭
人流南來北往
你眨眼一瞬間
已過六百年
你已習慣滄海桑田
亭臺宮闕恢飛
歲月如歌
你已習慣燈火闌珊
高樓千幢林立
南山不見
你終究也會寂寞
晨鐘暮鼓不在 你不忙了
飛燕筑巢不來 你冷清了
還好你把絢麗的外衣褪去
夜幕下 你開始慢慢重生
西安的鐘樓和鼓樓都是明代的建筑,位于西安古城墻內中心位置,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十字交匯點,堪稱西安的心臟。
唐代以后,西安不再作為都城,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都城唐長安城也毀于戰火。大明宮、興慶宮、太極宮等皇宮被毀,留下皇城基本主體完整保留至明代,善于修筑城池的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擴修了唐皇城,改名西安,意為“西部安定之城”。從此,長安那個讓中國人魂牽夢繞的名字被西安取代。
西安鐘樓和鼓樓,高度分別為36米和34米,自明清到民國,都是正座城市的中心制高點。平日里報時兼具戰爭時報警之用,形成古典生活浪漫地節奏,晨鐘暮鼓。
鐘樓的樓基是磚石砌成的十字交叉劵洞式,明清時期,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穿梭于樓基十字門洞,而今,早已因無法滿足交通需求而封閉,并修建了環島。每日被車流環繞的鐘樓,成為古城的神圣豐碑,接受著虔誠的教徒頂禮膜拜。
鐘樓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它俊美大氣的身姿,高大而方正的形體,四角攢尖的樓頂。琉璃瓦的綠,金頂的黃,樓柱的紅,墻體的白,飛檐斗拱的五彩繽紛,猶如一尊著絢麗外衣的天神矗立,守護著千年古都的驕傲記憶。
純木制結構的樓體,傳統的榫卯斗拱技藝,沒有一顆釘子也可穩如泰山,樓內的《鐘樓碑記》記載了明代1556年華山大地震,8.6級的地震使得整個關中古建筑盡毀,死傷人數至少80萬人,也是人類歷史上自然災害傷亡之最的記錄。沉痛感悟生命的脆弱之時,才發現完整無缺的鐘樓才是永恒,生命雖然脆弱短暫,但人類創造出的藝術可以永恒,在萬古長河中,我們并不孤獨。
鐘自然是鐘樓的魂魄,可惜那口唐代景云青銅鐘已經不再敲響,今天所懸掛的鐘當然是復制品,真品作為國家首批禁止出境的珍貴國寶,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內。唐景云鐘是世界名鐘,鐘體上有現存唯一的唐睿宗李旦的書法真跡,精致絕倫的瑞獸祥云圖案,再加上古老悠揚的鐘聲,被稱為三絕名鐘。
夏日夜幕下的鐘樓是最美的,政府的點亮工程讓鐘樓煥發了妖嬈的夢幻之美,飛燕繞著樓頂環繞,尋覓著斗拱飛檐下的舊巢,與廣場上的民謠歌手一起訴說著這個城市的故事。
如今,出于古建筑保護的原因,夜晚的鐘樓褪去了浮華,再現了端莊。它像一個閱盡滄桑,回歸質樸的智者,它是這個城市的心臟,心寧靜才能致遠,大道至簡,放下千年古都的包袱,去掉不合身的蒼老服裝,以一顆年輕的心,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