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三十七)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原文: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譯文:
別人的過失和錯誤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應該盡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替他消解。
個人見解:
-1-
其實,這句話早已被我們所熟知。盡管如此,我還是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時常在文章中都會引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而《菜根譚》就是一本教我們為人處世的書。所以,我們在理解其中的話時,應該把人放在社會的角度去看,而不是孤立地看。
如果一個人處于一個荒島上,他是不需要這樣做的。因為這樣做與不做,對自己和別人都沒什么影響。然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組成的社會,我們應該重視“律己宜嚴,待人宜寬”的古訓。
-2-
我們之所以要“寬以待人”,無非是要讓我們與別人相處得更好而已。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們不能與別人和諧相處,那是非常痛苦的。比如在工作上,如果我們與同事的關系不和諧,那么我們的生活質量必定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們與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一直不關系不好,那么我們也很難把工作做好。所以,我們需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當然,人之關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得清楚。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寬以待人,在某種程上,可以改善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關系。
-3-
想到“寬以待人”,我又想到了一個故事。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斗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侖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么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一定小心。"
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如果拿破侖不寬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
-4-
推己及人,如果我自己是那個士兵,真的會感動得要死,在以后的戰爭中定會奮勇殺敵。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寬容是一種藝術,寬容別人,不是懦弱,更不是無奈的舉措。在短暫的生命里學會寬容別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正因為有了寬容,我們的胸懷才能比天空還寬闊,才能盡容天下難容之事。
當然, 不是所有的錯都值得寬容,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寬恕。有時,寬恕別人反而會被理解我懦弱的表現。你對他們寬容,他們反而還變本加厲。
所以,一個人犯了錯,我們可以選擇寬容,但是當一個人在不斷挑戰我們底線的時候,我們還學選擇寬容嗎?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世間沒有一種定律可以適用于所有的案例,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才是最好的選擇。
-5-
結語:
本文章只談論了“寬以待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