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 2016-12-31在豆瓣上標記為想讀。
- 預約的書今天(2017-05-22)終于到了,收到郵件后就讓人順便給我取了。
- 2017-05-22看第1個番茄鐘,P17-39/317,計劃全書15個番茄鐘。
- 刻意練習的英文是deliberate practice
- 書英文名是: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 機械工業出版社,王正林譯,2016年10月第一版,第4次印刷。2016.11重印。
- 2017-06-02全書讀完,花費了至少12個番茄鐘時間,總體而言收獲挺大。
內容
推薦序(陽志平)
- 1W小時的來源于Herbert Simon的論文
- 刻意練習的本質
- 長時工作記憶正是區別卓越者與一般人的一個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練習的指向與本質。
- 刻意練習的任務難度要適中,能收到反饋,有足夠的次數重復練習,學習者能夠糾正自己的錯誤。
-
長時工作記憶的培養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 賦予意義,精細編碼
- 提取結構與模式
- 加快速度,增加連接
- 隱性知識
- 認知復雜性高與認知復雜性低的學習活動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隱性知識的多少與比重。
- 認知復雜性高是指你建構“客觀”世界的能力。具有高度復雜化的思維能力,更善于同時使用互補與互不相容的概念來理解客觀世界。
- 人的學習受到情境的制約或促進。你要學習的東西將實際應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應該在什么樣的情境中學習這些東西。學習科學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學習方式并非獨自練習,而是在情境中學習。
- 從“情境學習”出發,當一名“認知學徒”,它的要點
- 找到學習共同體
- 隱性知識顯性化
- 模仿榜樣
- 培養多樣性
引言
- 天才存在嗎
-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 獲得完美音高的關鍵
- 重要的只是你在人生中的任何時間段里獲得足夠多的音樂訓練,學會了那些音調的名稱。
- 人人都可成為莫扎特
- “天才”是訓練的產物
- 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
- 不論基因遺傳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發揮著什么作用,他們和我們一樣,大腦和身體都具有適應能力,只是比我們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 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
- 本書將告訴我們什么
chap1 有目的的練習 17/319
- 大腦的短期記憶大概是7件事情。(一般人能記住7位數字,但可以通過訓練記憶15位左右的數字。)
- 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最有效和最強大的那類練習,都通過充分利用人類的身體與大腦的適應能力,來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們的技能,以做到一些過去不可能的事情。
- 從有目的的練習講起
- 學習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 1)一般性地了解我們想做些什么,從導師、教練、書籍或網站上獲得一些指導
- 2)開始練習,直到達到我們可接受的水平
- 3)接下來,讓技能變成自動的、自然而然的。
- 這樣的結果就是,自己干了20年,可能會比干了5年的還差。原因在于,如果沒有刻意去提高,這些自動化的能力會緩慢地退化。
- 有目的的練習VS天真的練習
-
“天真的練習” P32
- 就只是埋頭干或彈,不知道對不對
-
“天真的練習” P32
- 學習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
有目的的練習的四個特點
- 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 是專注的
- 包含反饋
- 你必須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你到底怎么錯了。
- 需要走出舒適區
- 富蘭克林下象棋的例子
-
遇到瓶頸怎么辦
- 試著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難的事情
- 不管什么障礙,越過它的最好辦法是從不同方向去想辦法,這也是這種方法需要導師或教練的一個原因。
- 并非達到極限,而是動機不足
- 在某些時刻,似乎你不可能再取得任何進步了,或者,至少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才能提高水平。
- 有意義的正面反饋是保持動機的關鍵要素之一。
- P42左側一段
- 試著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難的事情
- 有目的的練習還不夠
- 差距在哪里
- 改進幾乎各種類型的心理表現,至關重要的是心理結構的構建,這樣便可以避免短時記憶的局限,并且馬上就能高效地處理大量信息。
- 建立檢索結構
- 差距在哪里
chap2 大腦的適應能力 47/319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腦的結構與運行都會為了應對各種不同的心理訓練而改變。
- 倫敦出租車司機的大腦
- 要想當一名獲得許可的倫敦出租車司機,必須通過一系列考試,這個考試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 馬圭爾發現,在出租車司機的大腦中,海馬體的一個特定部位比其他實驗對象要大,這個部位是海馬體的后部。
- 大腦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
- 一種觀點:個人在能力上的差別,主要由大腦“布線”的不同而導致,它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而學習,只不過是發揮某人遺傳潛能的一種方式而已。
- 身體的適應能力
- 盲人大腦如何“重新布線”
- 如果你能足夠多地練習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腦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幫助完成那件任務。
- 對老花眼患者的訓練,教會了研究對象的大腦對視覺信號進行更好的處理,這反過來使研究對象能辨別更加細微的細節,不需要改善來自眼睛本身的信號。
- 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
- 單個細胞和組織在盡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
- 身體偏愛穩定性
- 被迫走出舒適區之后
- 變得足夠強壯,以建立新的舒適區。這樣就重新建立了體內平衡。
- 挑戰越大,變化越大,但不要太過
- 大腦對于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并不太遠的“甜蜜點”上的挑戰,改變最為迅速。
- 練習改變大腦結構
- 音樂訓練如何改變大腦
- Edward Taub1995在《Science》上的論文
- 最有效的訓練形式其實并不只是幫助你學會某種樂器的那些訓練,而且是更深入和更高級的訓練,這些訓練確實增強了你演奏樂器的能力。
- 從純智力技能到純體格技能
- 訓練也造就了大腦的改變。
- 三個重要細節
- 訓練對大腦的影響
- 年紀越小,訓練產生的影響也越大
- 通過超長時間的訓練來發展大腦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價。
- 由訓練引起的認知和生理變化需要繼續保持
- 訓練對大腦的影響
- 音樂訓練如何改變大腦
- 潛能可以被構筑
- 選擇總是存在。如果你希望變得更擅長某件事情,你就可以做到。
- 對于刻意練習,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發掘自己的潛能,而且要構筑它,以便從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變得可能做到。
chap3 心理表征 75/319
- 在任何一個行業或領域,技能與心理表征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良性循環:你的技能越嫻熟,創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 偶然的盲棋大師
- 阿廖欣1937年擊敗了何塞.拉烏爾.卡帕布蘭卡,成為世界冠軍。
- 大師比新手強在哪里
- 有意義的記憶更高效
- 象棋大師與新手的記憶差別是:大師的記憶是取決于背景的,只針對那些在正常棋局中出現的棋子位置進行記憶。 運用預先存在的“心理表征”。
- 5萬個數據塊
- “打譜”:任何一位真心想高國際象棋水平的人,通常會花無數個小時的時間來研究大師下過的棋局。深入分析棋子的位置,預測下一步招法,如果猜錯了,回頭再想一想自己到底漏算了什么。
- 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 心理表征既使大師著眼于全局來觀察,又使大師可以在必要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招法上。
- 有意義的記憶更高效
- 心理表征是什么
- 心理表征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進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
- 刻意練習包括創建心理表征
- 行業或領域的特定性
- 如果只是培育普通的技能,便沒有心理表征這回事。
- 心理表征鑄就杰出表現
- 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已經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回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征。
-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規律
- 預測未來
- 以足球運動員為例,球員能根據當前情況做出判斷,傳球?向誰傳?
- 無意識決策
- 以攀巖為例,有經驗的運動員不需要判斷每個點用哪種抓法,已經做到無意識的抓了。
- 預測未來
-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釋信息
- 你對某個主題研究得越多,對該主題的心理表征也變得越細致,也越能更好地消化新的信息。
- 心理表征有助于組織信息
- 理解病人的事實,回憶相關醫學知識,運用這些事實和醫學知識來辨別可能的診斷方法,并從中選擇正確的方法。
- 醫學謎題:耳朵痛和瞳孔小
- “霍納氏綜合癥”
- 專科醫生如何解謎
-
精心創建的心理表征的一個主要優勢是:你可以立即吸收和考慮更多的信息。
- 這類醫生不把病人的癥狀與其他相關數據視為相互孤立的信息,而是作為更大整體中的一部分來看待。
- 成功診斷的關鍵并不只是擁有必要的醫學知識,而是能夠將這些知識組織起來,以便提出可能的診斷結果,并聚焦于最有可能的診斷結果。
-
精心創建的心理表征的一個主要優勢是:你可以立即吸收和考慮更多的信息。
-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訂計劃
- 外科醫生在第一次拿起手術刀之前,通常會想象整個手術該怎樣進行。
- 松散的寫作方法
- 只是“知識陳述”,只是把你腦海中浮現的所有觀點一一告訴讀者。
- 如何寫這本書:創建心理表征
- 如何寫這本書:調整心理表征
-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學習
- 心理表征質量與音樂練習效果
- 知名鋼琴家如何運用心理表征
- 體育運動也是心理活動
chap4 黃金標準 113/319
- 刻意練習與一般練習的區別十分關鍵:首先,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夠布置訓練作業的導師。
- 重要差別,取決于他們訓練的細節。
- 從音樂領域開始
- 學小提琴,難在哪兒
- 拉小提琴難,首先難在小提琴的指板沒有任何琴格
- 正確的運用琴弓
- 各種不同的方法,可能并不容易熟練掌握,但導師可以準確地告訴學生,究竟應該作什么以及怎么做。
- 學小提琴,難在哪兒
- 最杰出的人,練習時間最長
- 對提高演奏水平重要的大多數因素,恰好也是需要付出艱辛勞動,而且并非那么有趣的因素。
- 練習時間是最重要的差別
- 來自芭蕾舞演員的證據
- 刻意練習是什么
- 刻意練習與其他類型的有目的的練習在兩個重要的方面上存在著差別
- 首先,它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
- 其次,需要一位能夠布置練習作業的導師
- 刻意練習的特點
-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經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的技能。
- 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而且要求學生持續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范圍的事物
- 刻意練習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特定目標,通常還包括目標表現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總體改進。
- 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的
- 刻意練習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
- 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練習通過著重關注過去獲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針對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幾乎總是包括構建或修改那些過去已經獲取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逐步的改進最終將造就卓越的表現。
- 刻意練習與其他類型的有目的的練習在兩個重要的方面上存在著差別
- 如何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 最大限度地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 首先辨別杰出人物,然后推測是什么使他們變得如此杰出,接著再提出訓練方法。
- 確定誰是杰出人物
- 理想的情況是找到客觀的、可復制的測量指標,以便前后一致地從普通從業者之中挑選出最優異的從業者。如果不行,就尋求與他們密切合作的其他專業人士的意見。
- 找出杰出人物和其他人的差別
- 想著是什么使他們的訓練方法與其他人的訓練方法有區別。自己再嘗試,如果發現某種方法管用,繼續做下去;如果不管用,馬上停下來。
- 最佳方法是找到優秀導師
-
高效的指導者懂得成功的訓練體制一定還包含些什么,而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調整它,以滿足單個學生的需要。
- 知識淵博的導師可以帶著學生奠定扎實的基礎,然后漸漸創造在那一領域中期望的技能。
- 優秀的導師可以提供寶貴的反饋。
-
高效的指導者懂得成功的訓練體制一定還包含些什么,而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調整它,以滿足單個學生的需要。
- 最大限度地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 1萬小時法則的錯與對
- 錯在哪里
- 1W小時這個數目也因行業的不同而不同
- 不是有了1W小時的量,就會成為行業專家
- 對在哪里
- 你付出的艱苦努力,只為了與那些在同類工作中同樣勤學苦練的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
- 錯在哪里
chap5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149/319
- 培養以練習為導向的心態,即不再認為工作日只能用來工作,練習只能在特殊時刻、特定場合才能進行,而是將日常商業活動轉變成練習活動,將練習變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王牌訓練計劃
-
海軍的飛行計劃,其實各行各業都需要“王牌訓練計劃”
- 只有把飛行員逼出舒適區,他們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學會怎么戰斗。
-
海軍的飛行計劃,其實各行各業都需要“王牌訓練計劃”
- 讓練習變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如果你沒有進步,并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
- 拒絕三種錯誤思想
- 認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
- 認為如果足夠長時間地做某件事情,一定會更擅長
- 認為,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
- 邊干邊學
- “邊干邊學”方法的一個好處是,它使人們熟悉練習的習慣,并思考如何練習。
- 問自己以下問題
- 是不是逼著人們走出舒適區,迫使人們嘗試做一些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的事情?
- 它有沒有提供關于績效和表現的即時反饋,以及關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來提高績效和表現的反饋?
- 那些制訂了這種方法的人,有沒有辨別出他們所處的特定行業或領域之中的最杰出人物?
- 有沒有確定是什么因素將杰出人物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 訓練是不是被設計用來提高行來或領域內的杰出人物所擁有的那些特定技能?
- 用王牌訓練方法訓練醫生
- 要準確地判斷最杰出人物做了些什么,使得他們在普通人中間“鶴立雞群”。
- 創建有反饋的訓練工具
- 改進心理表征
- 致力于傳授知識的傳統方法
- 知識與技能之間的區別
- 傳統的方法一直是先找出關于正確方法的信息,然后讓學生運用那些知識。刻意練習則只聚焦于績效和表現,以及怎樣提高績效和表現。
- 當你觀察人們在職業領域和商業世界中如何接受訓練時,會發現一種趨勢:不重視技能,過于重視知識。
- 傳統醫學教育的失敗
- 幾乎沒有例外,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不會只從工作經驗中獲得專業技能。
- 從刻意練習原則看待醫學教育
- 參加講座或培訓,并沒有給醫生們提供反饋,因此,醫生們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機會去嘗試新的治療和診斷方法、犯錯、糾正錯誤,并逐漸發展新的技能。
- 外科手術(William Halsted)說:看一場,做一場,教一場。
- 正如在許多情況下,只要你已經想出了怎樣來正確地提問,就已經知道了一半的正確答案。
- 在專業的或商業的背景中涉及提高績效和表現時,正確的問題 是“我們怎樣改進相關的技能”,而不是“我們怎樣傳授相關的知識”。
- 知識與技能之間的區別
- 致力于改進技能的新方法
- 辨認誰是專家
- 即時反饋的重要性
- 杰出醫生的心理過程
- 辨別外科醫生在整個過程中做出的決策的類型,并推測他們如何做出那些決策。
chap6 在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183/319
- 《被夸大的天才》Dan McLaughlin 丹尼斯.麥克勞克林
- 刻意訓練針對的是每個有夢想的人,可以幫助每個想學習怎樣畫畫、編程、變魔術、吹薩克斯管、寫小說的人。它針對的是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現狀的人們。
- 首先,找位好導師
- 當團體中學習,覺得進步不大的時候,可以找私教,這樣除了得到反饋外,還能重新構建你的心理表征。
- 怎樣找一位好導師
- 導師只是能夠引導你達到他們或者他們的學生曾經達到過的水平。
- 好導師還應當在他所在行業或領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經驗。有些有能力的,但不知道怎么來教別人。
- 網上的教師評價,大多是主觀的,并且都是一些關于風趣幽默,長得怎樣的,并沒有反映他們的教學或輔導有多少高效,著力去找些反映這方面能力的描述。
- 導師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幫你創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監測和糾正你自己的表現。
- 當你自己改變了時,可能需要更換導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向前、向前。
- 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
- 要記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為了好玩,你可能不會進步。
- 不論你在做什么,專心的做。
- 有意識地提升和精進你的技能,是提高訓練效果的最強大方式。
- 不專注,練習沒效果
- 美國游泳運動員Natalie Coughlin
- 更短的練習,更好的注意力
- 制訂明確的目標,把練習課程的時間縮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
- 沒有導師,怎么辦
- 富蘭克林如何提高寫作水平
- 自己設計練習方法
- 著重關注到底可以怎么做好它,在哪方面還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樣進步。
- 反復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進步,試著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直到你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 用“三個F”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 Foucs,Feedback,Fix it。將技能分解成一些組成部分,以便反復地練習,并且有效地分析、確定你的不足之處,然后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它們。
- 200/319
- 我們只有努力去復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敗了就停下來思考為什么會失敗,才能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 跨越停滯階段
- Joshua Foer寫的《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
- 以新的方式挑戰自己
- 各種類型的交叉訓練,在不同類型的訓練之間切換
- 攻克特定的弱點
- 任何一項相當復雜的技能,都涉及一系列的組成部分,你可能更擅長其中的某些,不太擅長另一些。
- 為了弄懂這個問題,你得想辦法稍微逼自己一下,但不要逼得太狠,只要使自己稍稍超出正常狀態便可以。,這通常會幫助你搞清楚自己的“停滯點”在什么地方。
- 保持動機
- 新年決心效應(就是只有開心,沒有堅持下去)
- 意志力根本不存在
- 保持動機的兩個組成部分
- 你要保持動機,要么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 對于那些長期保持有目的訓練或刻意練習的人們,有一件事情與之相似。他們通常培養了各種習慣,幫助自己繼續前行。
- 作者覺得:所有希望提高在某一行業或領域中的技能水平的人,應當每天花1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專心練習那些需要全神貫注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
- 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 最有效的一種是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練習,不受所有其他義務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擾。
- 我注意到,那些難以在早晨開始練習的人們,往往沒有獲得足夠的睡眠。
- 杰出的人物往往做兩件事情:
- 一般的身體保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
- 將練習課的時間限制在1小時左右
- 增強繼續前行的傾向
- 一旦你已經練習了一段時間,并且可以看到結果了,這種技能本身就可以成為你動機的一部分。
- 刻意練習中另一個重要的動機因素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 外部動機的一種最強烈的方式是社會動機
- 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實現某個目標時,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和你自己達成一個協議,你將盡自己的努力回歸到之前的狀態或者跨越停滯階段,然后你再放棄。到那個時候,也許你不會放棄了。
- 將對同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所有人聚集起來,或者吸引他們加入一個現有的團體,并且將團體的同志情誼和共同的目標作為達到你自己目標的額外動機。
- 你是為了進步,別人加入是為了好玩,那這個社群就不要加入。
- 精心設置目標
- 刻意練習的核心是一種孤獨的追求。將漫長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標,并且每次只關注它們中的一個。
chap7 成為杰出人物的路線圖 223/319
- 杰出人物擁有相同的成長路線:一,產生興趣;二,變得認真;三,全力投入;四,開拓創新。
- 三位女性象棋大師
- 拉斯洛.波爾加生了三個女兒
- 蘇珊.波爾加生于1969年4月
- 索菲亞.生于1974年11月
- 朱迪特.生于1976年7月
- 拉斯洛.波爾加生了三個女兒
- 第一階段:產生興趣
- 對于未來的杰出人物來講,他們小時候與自己感興趣的任何事物之間這種好玩的互動,是他們最終對這件事物充滿熱情的第一步。
- 杰出人物成長三階段(本杰明.布魯姆的研究)
- 第一個階段:大人以一種好玩兒的方式向孩子介紹他們最終從事的領域或行業
- 第二個階段:父母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階段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 第三個階段:孩子會設法想出一些能夠邊玩邊練習的活動
- 兄弟姐妹的激勵作用
- 對某些孩子而言,和兄弟姐妹之間開展競爭,本身也很激勵人。
- 第二階段:變得認真
- 盡管父母和導師可以采用許多方法來激勵孩子,但動機必須來自孩子的內心,否則,它不會長久。
- 最優秀的老師不會過于著重解決一些特定問題的法則,而是鼓勵學生思考通用模式和程序,探究其中的原因,而不只是學會怎么去做。
-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
- 年齡與適應能力的關系
- 身體適應能力受年齡影響大
-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的技能出現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減少或停止了練習;如果依然定期參加練習,他們的技能水平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下降。
- 心理適應能力比身體更強
- 成年人的大腦怎樣學習,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
- 身體適應能力受年齡影響大
- 成年人也可培養出完美音高
- 先鋒個案
- 1969年Paul Brady想嘗試高歌,還寫了篇論文。
- 實驗證據
- Mark Alan Rush的研究生開始做實驗
- 先鋒個案
-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
- 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
- 杰出人物的進展只在局外人看來才是重大進展,因為那些人并沒有見證過所有那些微小的進展,而正是這些小小的進展,才累積成重大的飛躍。
- 開拓者的超越與帶動
- 只要知道某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也會驅使其他人去思考。
- 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
chap8 怎樣解釋天生才華 255/319
- 自閉癥奇才并不是天生擁有某種神奇的才能。相反,他們和其他任何人一樣,是通過練習來練就那些本領的。
- 破解“帕格尼尼奇跡”
- 一根弦演奏的秘密
- 我從沒找到有說服力的例子,證明任何人不經過高強度和廣泛的練習,便能培養杰出的能力。
- 一根弦演奏的秘密
- 破解“莫扎特傳奇”
- 鈴木教學法
- 莫扎特的父親不但寫了一本如何教年幼孩子學習音樂的書,并在莫扎特的姐姐身上測試自己的理念。
- “兒童作曲家”的秘密
- 應該大部分是莫扎特父親作的曲,但這沒有證據表明是這樣
- 家庭滑冰場
- Mario Lemieux
- 破解“天才跳高運動員的神跡”
- Donald Thomas《體育基因》
- “第一次就跳過2米”的秘密
- 背越式跳高技術(the Fosbury Folp)在20世紀60年代后興起,以Dick Fosbury命名。
- 影響人們體育成績的兩個特定的基因因素是身高和身材。
- 破解“自閉癥奇才”
- “日歷計算天才”的秘密
- “缺乏”天生才華的人
- 并沒有給我們任何理由相信,有些人一生下來就具有某個行業或領域的天生能力。
- 音盲
- 必須克服一個重要障礙:相信自己真的不能唱歌。
- 不擅長數學
- 人們停止學習和進步的腳步,并不是因為他們達到了某種天生的極限,而是因為他們停止了訓練,或者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從來沒有開始過訓練。
- 訓練VS“天才”
- 不同的人在理解不同的事物方面有多快,總是有著明顯的差別。
- 智商與棋藝有關系嗎?
- 研究人員Alfred Binet,19世紀80年代做過研究
- 2006年牛津大學的Merim Bilalic、Peter McLeod和Fernand Gobet
- 訓練時間比智商更重要
- 281/319
- 在一般小孩中,盡管天生智力依然在棋藝上發揮著作用,但練習是關鍵的因素。但在“精英”選手中,練習量是他們的差異因素,但智力沒有發揮顯著的作用。
- 有了足夠的單獨練習,棋手們在下棋時的心理表征就十分有益和強大,而心理表征的質量與數量,以及他們可以多么有效地運用這些表征。
- 從長遠來看,占上風的是那些練習更勤奮的人,而不是那些一開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華方面稍有優勢的人。
- 換個角度看基因差異
- 各行各業的證據
- 難以預測
- 第一順位的選秀手并非職業生涯一定會第一,或者能真正打出來
- 基因差異的真正作用
- 練習是決定某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或行業中最終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發揮作用,那么,它們的作用會慢慢消失。
- 相信天生才華的危險性
- 作者堅持認為,盡管天賦可能在那些剛剛開始學習某項新技能或能力的人身上發揮著影響,影響著他們的表現,但是,在那些致力于發展某項技能的人之中,究竟誰是最杰出的人物,練習的程度及有效性則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 自我實現的預言
- 出生早的“優勢”
- 智商高的“優勢”
- 避免這種想法(天生才華),最好的辦法是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并努力想辦法去開發這些潛力。
chap9 用刻意練習創造全新的世界 299/319
- 我們可以給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禮物,是幫助他們發展出本來認為自己不可能具備的能力,從而發現自己能夠掌控自身潛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夢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樣的努力。
- 2001年獲得nobel物理學獎的韋曼拿出獎金在科羅拉多大學創立了物理教育技術項目。
- 用刻意練習原則教物理
- 設計的課堂問題和主動學習任務,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像物理學家那樣思考。也就是,先以正確的方式理解問題,然后想出可以運用哪些概念,接著再從那些概念中推斷出答案。
- 刻意練習的前景
- 改變運動訓練
- 改變教育與學習
- 在學習上,刻意練習的方法與傳統方法之間的重要差別是對技能和知識的著重點不同,也就是說,一個強調你可以做什么,另一個強調你知道什么。
- 刻意練習全部是關于技能的。你選擇學習必要的知識,是為了培育技能;知識本身絕不是學習的目的。
- 你在思考某件事情的時候,不會創建心理表征;只有通過去做某件事情,失敗了之后調整方法,接著再去做,如此循環往復,才能創建心理表征。
- 支架式教學法
- 幫助學生創建心理表征的重要性
- 一旦學生懂得了在某個領域中要達到那種足夠高的技能水平必須要做些什么,那么他們至少從原則上理解了在某些領域追求卓越也需要做些什么。
- 創造全新的世界
-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傳播給大眾的"flow"的心理狀態。
- 成為“練習人”
- “練習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夠通過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使得人生充滿各種可能。
作者簡歷
-
Anders EricssonPhD
- 《從平凡到卓越:前景與局限》
- 《通向卓越之路》
- 《劍橋專業特長與杰出表現指南》
- Robert PoolPhD
收獲
- 聽過1W小時的理論,也聽過反對只限于1W小時的理論,但刻意練習是一種系統的實踐方法論。
- 自己倒是想寫篇文章的。
- 一是刻意練習與google人工智能狗相關的原理,他們本質是不是都是一種練習方法?
- 以自己學習的過程中見到的一些現象來寫一篇文章,但題目沒想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