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2015屆的畢業生大部分已經舉行了畢業典禮,職場小鮮肉們看著學弟學妹臨別的贈言,聽著《祝你一路順風》的畢業歌曲,心中即使有萬般不舍也得踏上新的征程。官方統計數字749萬的畢業生人數表明今年又是一個刷新吉尼斯紀錄的年份,近幾年貌似每到六月份的時候在新聞媒體上都能看到“最難就業季”、“畢業生薪資達到2xxx或3xxx”、“90后新人如何管理”等等此類新聞標題充斥,甚至極端地還會有研究生畢業自殺的消息躍入眼簾,讓人不禁感慨這又是一場人間悲喜劇的重演。
酒也喝了,歌也唱了,道別的話也說了,背上行囊該出發了。大多數的畢業生對于目的地無外乎兩種選擇方向,一種是到曾經向往的“北上廣”為代表的這類大城市挑戰一把,說不定你就是那個能站在寫字樓大落地窗前喝咖啡的精英階層;另一類就是返回家鄉或者附近的二三線中小城市就業的年輕人,我就姑且稱之為“小地方”。引出這個話題無外乎是因為現階段這個話題太火了,我也來湊湊熱鬧。
之前知乎上最火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年輕人愿意到北上廣深打拼,即使過得異常艱苦,遠離親人,仍然義無反顧?”幾乎引爆了眾多飄在大城市年輕人的答題熱情,一開始點贊最多的一個是王遠成的回答,之后當然是各路神仙都來回憶一下奮斗的青春。王遠成主要就是描述了一下自己一個西安野雞大專差點沒畢業的應屆生在大上海無依無靠的情況下,以自身的努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以此表明大城市更看重個人能力,競爭環境更加公平。當然人家本身就是可以靠收房租舒舒服服過日子的家庭情況不在討論之列。
我替眾多網友匯總下大城市的優勢: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就業機會多,選擇面廣,各種消費娛樂選擇多,其他的零零碎碎如開放自由什么的就不提了。相應的大城市的優勢就是小地方的軟肋,小地方可以給你的是:相對安逸的生活,回家方便照顧父母,房車更容易解決。兩種觀點都有數量龐大的支持者,就像咸豆腐腦和甜豆腐腦大戰一樣,仿佛誰也說服不了誰。剛畢業的小鮮肉更是無所適從,該聽師哥師姐的忠告,還是父母親戚的安排。
我想對小鮮肉們說的不是什么跟著你的心走這種不帶勺的雞湯,而是你別自己蒙蔽自己的眼睛,想好了就去大城市,沒想好,就先回小地方;等你哪天社會經歷一段時間后考慮好了,想重新回到北上廣也未嘗不可。
很多人迷茫地度過大學時光,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或許是看到影視劇中白領高大上的生活,或許是被身邊人影響,就全然仗著自己年輕的資本一股腦往北上廣沖,咱能不能悠著點呢?年輕確實有試錯的資本,你可以任性但是你不應該浪費青春。你去那也不是去游玩的,想體驗大城市的生活挪出個長的假期去體驗就好了,如果是在一份又一份基礎的工作中跳槽,完全沒有目標感,在最該積累的年紀卻只留下了歲月的痕跡,那是得不償失的。還不如一開始先回家鄉找一份或接受家里安排從事一份安穩的工作,這里沒有互聯網、物聯網、納米科技這類非傳統的就業機會,可是大部分人也不是在這些行業就業的。
回到小地方你要是擔心被環境消磨掉你的奮斗激情,只能證明你本來就不適合待在大城市。小地方待久了,工作一段時間后找到自己更加喜歡的,你再出發,大城市一定會接納你。可是從北上廣那種都市生活中擺脫出來回到小地方,你卻會有各種不適,首先很多行業的經驗在小地方是沒有生存基礎的,你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其次生活方式差異,你在大城市可以玩cosplay、吃各國美食、欣賞各種文化展覽,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小地方不行,加上親戚長輩的嘮叨會讓剛回來的你很不適應。從大城市回歸小地方你會有各種失落,小地方來到大城市卻會有各種新鮮的體驗。
所以大城市,想好了你再去;小地方,沒想好地先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