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些“網文恐懼癥”了,不知是因為前段時間自己多看了幾個激勵人心的視頻,查找了一些相關的文章,還是因為這是目前的流行趨勢,最近無論是我打開YouTube,還是翻看各種公眾號,亦或是朋友圈,遍地都在說‘自律’,一千棵小樹理論,五點起床打卡,加班到幾點的打卡等等。
說實話,最初我是真的欽佩艷羨,心里激動到第二天就要加入其中,給自己列了長長的計劃表。可是堅持幾天后,我真的是身心俱疲,自己每天的工作也不輕松,加上早起和晚睡,身體有些疲憊,心理上也是壓力山大,在無法堅持的時候我會自責,覺得自己就是個loser,開始一陣陣的自我貶低。我承認生活變得充實了,可心里卻也有些失落,在我忙著完成自己的計劃時,和家人朋友的交流明顯少了,終于一天老公和我說,“萌兒,你太心急了,走得太快了,小心欲速則不達......"。
在那一刻我愣住了,很久以來一直縈繞心頭的一些想法也突突的冒了出來,我就注定成功不了嗎?而成功又是什么呢?一定是走上人生巔峰,當上高管,年薪百萬嗎?
我不否認軍隊式自律的各種好處,不反駁大家所說的這是大多數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我們有一些小懶惰,有些不太高的平凡追求,做不到早起自律,我們就真的成功不了嗎?
2
我認為成功更需要的是自由式的堅持,源源不斷的努力,而并非一定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我相信苦行僧般的自律可以造就神般的生活勇士,畢竟人不瘋魔不成佛嘛!但這個過程并不適合所有人,更多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會放棄,甚至會對此產生懼意,從此不再涉獵次領域。
H姐是我剛到德國讀博時認識的朋友,她早我三年來德,與前夫離婚后獨自撫養兩歲的女兒,因為租的房子比較大,就出租一間給我住,成了我的“二房東”。
H姐高中畢業后就開始工作了,她說自己以前英語不好,但很喜歡與人交流,那時候正好做外貿,所以會接觸一些外國人,就經常去參加英語角。慢慢的英語說得越來越好,也認識了自己的前夫,一個德國人。后來兩人一起回了德國,但剛來德國不久,前夫就出軌和她離婚了,她獨自撫養女兒,還要兼顧淘寶代購生意。
德國移民局對入籍的外國人都會提供許多免費的德語課程,H姐一直在上,但她可不是一個勤奮的學生。雖然每天的課程不過幾個小時,但連上兩天她就要休息兩天,用H姐的話說,我喜歡學語言,但是天天上課太枯燥,都快把我的熱情磨滅了,我要每次保持愉快的心情去上課,慢點兒就慢點兒嘛。
我剛到德國的時候,H姐已經可以和德國人進行正常的德語會話了,但是依然無法做更深層的交流。那時候的我也是雄心壯志滿懷,雖然我的工作語言以及今后的博士答辯都要用英語完成,但我仍然下決心要學好德語。我參加了大學里面的德語課程,講得很系統,也更注重語法,詞匯量,每天除了我自己的科研工作,又要大量地背單詞,準備期中期末考試。這樣的生活過了半年,到了B1課程我已經開始覺得有些厭煩了,課文變長,語法變難,后來的B2, 我幾乎徹底放棄了。一段時間里我都不想和人說德語,那時候真的是有點膩了。在兩年的時間里,H姐仍然是放牛式的學德語,但她依然樂在其中,后來女兒上幼兒園啦,她已經可以和幼兒園的媽媽們老師們全程用德語交流,自己也報了德語駕校,拿到了駕照,同時還交到了只會說德語的越南裔新男友。
在德國我這種情況很多,T是我的同事,加拿大人,來德十年了,依然無法用德語進行交流。每次下決心學就報一兩個月的強化班,每天大量的上課學語法單詞等等,慢慢的對德語產生了疲倦感,沒了當初的熱情,后來干脆直接放棄了。
3
大G是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大學時代成績并不突出,人也很努力,但總是不如學霸們勤奮,大學期間她就這么不緊不慢的生活學習。大四那年由于保研鐵定沒戲,作為二本院校的非著名專業畢業生,當時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也不過是去富士康這樣的企業,所以大G決定考研。
她報考了一所著名的985、211院校——T大的研究生,最終以年級倒數第三的成績順利進入這所夢寐以求的高校。研究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也不過是二等獎學金水平。大G研究生畢業那會,我們本科院校對T大碩士畢業生還是很歡迎的,可以直接拿到講師資格,享受副教授待遇。雖然一直不是學霸,但大G一直很喜歡學習這件事兒,她希望可以進一步學習深造,于是申請了國外的博士研究生,那是一所全球排名150名左右的高校,并非世界名校,但大G還是高興的屁顛兒屁顛兒的去了。
去年大G博士畢業了,憑借博士期間發了幾篇不錯的文章,今年初大G成功應聘到一所211院校的副教授職位。還記得大學時代的女生們聚在一起,一起羨慕著、夢想著當一名大學老師,認為這是女生最好的職業......多年過去了,大G實現了我們的夢想,而當初班上的學霸卻早已進入社會,在一家中等規模的公司做著起早貪黑加班無數的工作。
生活的有趣和無奈就在這里,就像龜兔賽跑,跑得快的跑得早的,未必先到達終點,跑得慢的,只要一直在爬,未必就不能成為贏者。很多時候慢即是快,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不緊不慢的前進也不失一種策略。
胡歌是我很欣賞的藝人,在工作上他稱不上是“拼命三郎”,他懂得適時的給自己個放個假,放空自己,讓自己對演藝事業一直保有一顆熱愛的赤子之心,而誰又能否認他的成功呢?!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白吃的苦,跨出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要因為我們一時的懶惰,因為我們不能像別人一樣那么自律的生活而否認自己、放棄自己,也許我們是天生的蝸牛,可是即使是蝸牛也會有春天啊......
(文中圖片來自花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