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聊到了從李敖的素材管理方法中,學習到的5個關鍵點:
- 看完一本書,要將書中有用的全部素材收集到素材庫
- 所有素材入庫就要分類,并打好標簽
- 不是記住素材資料的內容,是記住標簽
- 按一定的習慣規則寫標簽標題
- 管理好標簽
在這5個關鍵點中,其實明確了打造寫作素材庫要做的3件事情:
- 理清文件分類邏輯
- 形成明確的標簽規則,以及寫標簽標題的方式
- 管理標簽
做好了這3件事的話,以下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 有一籮筐的素材,應該怎么分類?
- 一句話、一個段落、一個案例它的主旨可能體現的是某個關鍵詞,但是它的全文卻很可能不會出現這個關鍵詞。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
- 一個素材我可能會聯想到可以用在好幾個不同的主題上,比如直接對應的主題,相反的主題,相關的主題,是不是可以實現根據聯想主題進行的管理?
接下來,讓我們逐個理清吧。
首先,在理清文件分類邏輯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筆記分類管理的2種方式:筆記本分組管理,標簽管理。
一、筆記的分類管理方式
筆記的分類管理,基本分為兩個流派:「筆記本分組管理」和「標簽管理」。
- 筆記本分組管理派,主打多級目錄文件夾歸類,只進行一次分類,對歸類整理的要求高。
- 標簽管理派,文件夾一般設置在三個層級以內,主要靠打標簽的功能來實現跨邊界的二度信息歸類。
怎么理解呢?我們來聊得更明白一些。
在電腦硬盤上建立文件夾,在文件夾中繼續創建新的文件夾,文件夾一層一層地分類下去,這是我們從接觸電腦就學會的,這就是最典型的筆記本分組管理形式。
而在筆記軟件中,在最左側一般會設置文件夾分類欄,在這個場景中我們會更清楚地看到——
「筆記本分組管理」,是一種樹狀結構,它是縱向結構化的思維。我們在一個維度上對文件進行分類管理,進行一次分類。
有道云和為知筆記都屬于「筆記本分組管理」基因的云筆記軟件。
現在越來越多的軟件都會提供打標簽這個功能了,如果大家用得比較多的話,就會感受到二次分類帶來的靈活性。
在軟件中,在最左側一般還是文件夾分類欄,然后在每個文件中打標簽。
如果把最左側的文件夾分類想象成是縱軸的話,那么就可以把標簽體系看成橫軸。
「標簽管理」其實構建的是網狀結構,豎軸以文件夾歸類,橫軸以標簽二度分類,橫軸豎軸編織成一張網。打標簽是為了做橫向聯系。
印象筆記就屬于「標簽管理」基因的云筆記軟件。
在我看來,「標簽管理」在精簡的「筆記本分組」之上,充分挖掘標簽管理的潛能,它是「筆記本分組管理」的進化。
正如這句話所說:
信息時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真正的信息時代的變化精髓不是信息內容幾何量級的增長,而是信息內容的組織結構的變化。信息內容表達的“順序”結構已經成為掌握信息的瓶頸;“樹狀”和“網狀”結構是信息內容表達的革命性方式。而我們談信息整合或者談如何將信息變成知識,其網狀結構才是知識聚集的表現。
為了進一步思考這兩種筆記管理方式,我們來試著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 分類靈活性的問題:一個素材沒有辦法只歸于一類的話,怎么處理?復制粘貼多幾份嗎?
- 文件夾數量問題:單純用「筆記本分組管理」的話,我們要建多少個文件夾?如果細分下來,分類達到100個,甚至1000個的話,單純靠文件夾層層嵌套的方法可行嗎?
- 可視性問題: 在無法看到下一層文件夾包含了什么文件夾的時候,是都要點進去看嗎?
- 調用高效性問題:文件夾層層新建下去,每次調用資料是都要點進一層又一層的文件夾中查找嗎?這樣調用起來真的高效嗎?
- 文件夾管理問題:文件夾越來越多,沒有辦法記住某類當中有哪些子類,那是不是需要再借助表格之類的來統計管理所有文件夾呢?
在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后,我想習慣于單純用文件夾分類管理東西的小伙伴們已經感受到了它的局限性,而「標簽管理」用得比較多的小伙伴們估計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法。
所以,搭建寫作素材庫,要選標簽管理功能成熟的軟件,我推薦印象筆記。
那接下來可以開始分享在印象筆記上具體要怎樣做了嗎?
我們還是得思考清楚一個問題——
因為「標簽管理」豎軸以文件夾歸類,橫軸以標簽二度分類,那這兩條線該怎樣搭配呢?
在我們明確了文件夾管理和標簽系統的原則之后,搭配邏輯自然就出來了。
二、「文件夾分類」和「標簽體系」搭配邏輯
1、文件夾分類原則
原則一:按唯一維度進行分類
用筆記本分組能使存儲結構化,它是相對靜止的,方便主動翻閱查找。
基于它相對靜止穩定的特性,MECE原則在這里非常適用。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原則出自《金字塔原理》,意思是事物的分類要彼此相互獨立不重復,而合在一起又能做到完全窮盡無遺漏。簡單地說,就是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要做到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我們需要以唯一的維度進行劃分。
按性質進行分類是最省心的,比如按素材性質分類:金句、故事例子、研究調查等來分類。
原則二:筆記本的數量要克制
印象筆記的目錄層級只有三級,但依然還是要盡量減少筆記本數量。
要淡化筆記細化分類歸檔的意識,將關注點從「分類歸檔」,轉移到「如何高效調用」上來。
原來習慣了相對穩定靜止的分類存儲,就要開始適應以如何有效調用為目的的信息管理,要用標簽進行有效分類,搜索功能要多用。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精辟的觀點:
筆記本分類要采取行動趨向,分類的真正目的是幫自己找出怎么才能再次使用這則筆記的方法,不是在幫筆記分類,而是在幫自己工作的流程做分類。
2、標簽系統原則
原則一:標簽系統和筆記本組的分類邏輯要互斥
先確定好文件夾分類的唯一維度,再構建標簽系統。
標簽系統的分類和文件夾分類的維度不要重合。
比如,在文件夾分類中已經按概念原理、研究調查、故事例子、金句分類了,那么在標簽中就不需要再打這類的標簽了。
原則二:標簽不是添加素材中出現的字眼,而是添加素材的主旨和你聯想到的主題
我們通過搜索關鍵詞,就能將包含關鍵詞的材料調取出來,那為什么還要用上標簽呢?
因為一句話/一個段落/一個案例,它出現的關鍵詞和其表達的核心思想不一定直接關聯,所以需要我們以素材主旨以及素材讓我們聯想到的主題打上標簽來創造這種可以確定的關聯。
所以,再次明確:
標簽不等同于我們看到的文本中出現的關鍵詞,它更應該是文本的核心思想,以及讓我們聯想到的東西,如主題,應用領域和場景之類。
標簽需要我們提煉。
一個素材,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可以提煉出來,打上標簽。
在看到它的時候,你聯想到用在哪些主題中,就打上這個主題的標簽。
后續在搜索素材的過程中,直接按腦子里聯想到的主題使用標簽進行過濾,就能輕松網羅出來很多讓人驚喜的素材來。
原則三:明確寫標簽的規則
標簽可以按自己的特定習慣來寫,但是我建議,以最核心的關鍵詞打頭。
以核心關鍵詞打頭,同關鍵詞打頭的主題就會排列到一起來,這樣我們可以在打標簽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看到是不是已經有更合適的主題。
原則四:管理標簽
可以用首字的字母來管理標簽。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標簽會按字母自己排列好,而字母的數量是有限的,這樣就更容易管理,檢索起來也更方便。
三、寫作素材庫成果
回到開頭說的,打造寫作素材庫要做的3件事情:
- 理清文件分類邏輯
- 形成明確的標簽規則,以及寫標簽標題的方式
- 管理標簽
現在邏輯都已經梳理清楚了,那對應以上三點,我是怎樣做的呢?
1、文件夾分類邏輯:按素材性質劃分
2、標簽形成體系
- 打標簽的規則,按素材核心思想或者聯想到的主題打
- 寫標題的方式,以核心關鍵字打頭寫,以首字字母做標簽排序
- 進一步整理標簽體系:1標示1級標簽,2標示2級標簽
這樣做了以后,我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 不需要多糾結于層層嵌套的文件夾分類要怎么管理
- 對一個素材,可以添加到很多個主題上
- 標簽包含素材主旨和自己聯想到的主題,調用更精準
- 可以通過主題來瀏覽素材內容,激發靈感
- 通過梳理標簽體系,其實可以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 只記得素材中的出現的關鍵詞?關鍵詞直接走起
「文件夾分類」、「標簽管理」和「搜索功能」這三者的搭配邏輯,在實踐中我梳理調整了好幾次,每一次調整都是所有素材的折騰一遍的節奏。
在我理清了這三者的搭配邏輯之后,我才搭建出來這個用起來順手的寫作素材庫。
素材庫架構大概率是不需要再作調整了。但是標簽管理的細節部分,后期在實踐中還會不斷升級。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搭建自己的寫作素材有幫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