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兒又進行了速算,這幾乎是她每天必須完成的功課。
雖然我和她爸都是學數學的,但是女兒的速算真的是慘不忍睹,無法言說。數學對于計算要求是很高的,我覺得整個小學都應該伴隨速算,才能到初中不會因為計算問題丟分。
一年級上學期每天都應該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這個看似簡單的計算卻是所有計算的基礎包括乘除法,所以這個非常重要。而當時覺得女兒沒有問題,練得太少。
那么10以內的加減法到底應該練到什么地步才算合格呢?應該是無論加法和減法都能一口答出來,不需要思考就算過關了。因為女兒練得太少,導致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她學起來有點吃力。
當上學期末,我意識到她的1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訓練的時候,我特意在寒假進行了相關的訓練。每次訓練都是計時的,把時間寫在試卷的上方,在寫上錯了幾道題,這個方法很有效果。
以前做100道題加減法的題,她至少要用20分鐘,中間還得夾雜著各種哭鬧,各種畏難情緒。但是現在她最多用12分鐘就能完成,而且很多時候都是8分鐘之內就能做完了。
但是昨天做題,又哭了一場。她的想法就是我碰到任何一道題都要馬上想出來,一想不出啦,我就著急,以至于不會去思考。
那么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呢?
就是教會她遇到不會的題要冷靜,要沉著,然后關鍵要教會她算理。有很多人都以為計算不需要想步驟,直接說答案不就行了嗎?其實不然,任何一道數學題都有因果關系包括算術題。那么越熟練掌握算理,孩子越不會做錯。
比如:12-8=,此題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第一種是破十法:
我們可以先想10-8=2,再用2+2=,如果孩子不會算退位減法,就得好好讓他在大腦里想這個過程,那么剛開始他不會想,就讓他說出來,說的多了自然就會了。如果每次做題都能把自己思考的過程說出來還會鍛煉她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種是平十法:
12-8=,我們把8分成(2)和(6),先算12-(2)=10,再算10-(6)=4
這種算法比如第一種算法快,因為要有分成,還有2次減法,相對于減法,孩子更愿意算加法。因為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嘛,數學體系都是會了加法才教授減法的。
第三種是相加算減
12-8=,我們想8+()=12.而這種方法是必須對加法相當熟練的前提下,也就是說你必須記住8+4=12,這個加法算式,才會用起來得心應手。這三種方法中,算的最快的方法就是相加算減,但是你必須記住那個加法算式才能行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