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世俗的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生命是一個不斷走向死亡的過程。
不管是忙碌還是頹廢,時間都朝著Deadline飛逝。在此過程中,我們總想著尋找出一些意義,工作的意義?做事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意義。而回歸到宇宙的本質,星系會爆炸,宇宙會消亡,一切最終變為虛無。
也許意義本身就是毫無意義而言。我們在無意義的虛空之上賦予各種各樣的涵義。
一想到長眠后是無盡的黑暗,反倒覺得活著的時間里,好好經歷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網絡文化里流行著“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的調侃。我們實在是太著急了,著急的,盲目的,去撲向一個個欲望的深海里。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那些好的壞的,命運的饋贈,在暗地里已經標好了價格。
要在這個世俗中,出世的活著。
要在這個世俗中,最世俗的活著。
不管他是意識形態的表現還是深邃的終極意義,這些東西都不再重要。注重于當下的、長遠的、實際的現實。
保持自我的人格獨立,保持個人意志的強大。我可以不用在意其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其他人是如何行事的。本質上別人如何處事與我無關,我有個人處事原則及邊界,不為他人所擾,按自己的價值觀行事即可。
同時,就像兔子用胡蘿卜釣魚一樣。明白身處于世,永遠無法做到絕對的出世。我們都需要在具體的人事上考慮對方的需求和感受,考慮環境的得力、桎梏。
好生活是不容易的,需要真金白銀來換。娛樂本質上是種上癮性,娛樂節目,亂七八糟的app、游戲、那些好看的有趣的浮躁的喜劇通通如此。讓人在簡單的生活中安穩下去,保持當下社會階層的一種體現。
生活本身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這是命運的一部分。而個人的努力程度與運氣無關,確是自我能決定的唯一一件事。
一個人的組成是多樣的,自我評價是一部分,在現實中能取得的成就是另一部分,社會關系評價又是一部分,都是多維的。
要成為獵物還是獵人?
hunt or be hu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