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在中關村同道咖啡參加了本月的開智學堂公開課,這次是成甲老師講《認知升級與知識品味》。成甲老師把自己寫作《好好學習》前后的認知升級的過程和經驗給大家做了分享,獲益匪淺,筆記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
第一次升級:從掌握知識的學習到為了行動改變的學習
- 最開始的低水平勤奮:死磕自己,一年讀100本書,看似獲得了很大成就感,但是沒有什么改變。
- 知識定義的更新:信息、數據不是知識。只有改變了自己的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
- 舉例,FFC(Feeling/Fact/Compare),不僅可以用來表揚人,可以用來寫作,用來反思記錄等。學到的知識一定要用起來。
- 時代現狀:一輩子讀不完一天出版的新書。我們需要根據自己需要的能力來選擇自己學習的知識,知識是為了構建能力服務的,純粹地占有知識沒有意義。
第一次升級的本質:放下自己的低水平勤奮,停止占有更多的知識,從知道更多到真正思考如何改變生活,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開始專注構建自己的能力圈。
第二次升級:學習到的能力遷移起來
- 大部分的大部分時候都是基于過去的經驗來處理生活解決問題,但是基于過去學習的經驗得到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最優的,需要通過學習來更新并需求最優解。
- 最優的解決方案往往是背后相通的,是可以得到更多領域的驗證的。
- 舉例:萬維剛老師的例子,現代社會的武術大部分集中在散打,而以前的武術有很多流派,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交流,不知道最優秀的武術是什么。
- 最優解的背后是臨界知識。從找方法找技巧找底層規律。
- 復利效應,概率論,安全空間,二八法則,系統思考等。
- 舉例:如何判斷要不要做一件事情?
成甲老師的標準:
- 這件事是否有促進我提升認知能力?
- 這件事是否符合我的興趣?
- 這件事是否符合復利效應?邊際成本是否遞減(或邊際收益遞增)?
- 這件事情是否可以帶給我正向的黑天鵝機會?
我理解的第二次認知升級的核心是超越能力提升的層面,開始關注人的底層信念,重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三次升級:以少馭多,以慢為快
- 學習的藝術:升級認知而非方法。知識是有品位的,把時間花在提升認知競爭力的事情上。
- 關于世界的兩個假設:
- 這個世界萬事萬物是互相聯系的網狀的系統。
- 世界看似復雜的表象之上是有簡單的規律的。
- 站在知識的源頭,去學習有關知識背后的知識。
比如說開智學堂,五大元學科:
- 網絡科學
- 認知-神經-心理
- 計算機
- 數學
- 詩歌
- 高效升級認知的三種方法:
- 對標該領域最牛的人的做法,拆解他背后的心理表征,并把得出的假設進行不斷驗證。
- 去研究類似歷史上類似行業或事情的失敗,吸取教訓,“反過來思考”構建安全空間,明確認知的邊界;
- 回到重要學科的重要規律,元學科中的核心知識去不斷深化認知。
第三次認知升級的本質是堅守自己在上一次升級時確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不斷的實踐來更新自己的三觀和對于具體事物表征的理解和掌握。
互動精彩問答集錦:
1. 如果只關注認知升級是不是意味著只追求效率,人生就會很無趣?
學習臨界知識的本質是學習對世界本來規律的認知,無論生活是想要精彩還是想要輕松都是,需要有正確的表征來促成。
更好的認知是讓我們看到世界本質的聯系,這個本質的聯系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采取更正確的行為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快樂/幸福/效率/輕松。
本質上來說,認知升級不僅僅是獲取高效率,而是借由高效率獲得更大的自由。
2. 關于閱讀《窮查理寶典》
查理芒格本人的閱讀領域非常廣泛,窮查理寶典的里面很多概念是需要自己另行查閱和學習的。
窮查理寶典是由查理芒格的講演集構成的,很多知識點是分布在不同的演講里面的,需要互相印證和考證。
總之,這是一本嚴重被低估的書。這是一本書需要精讀,每一句話都不要放過,要弄清楚每一個概念。要有勇氣,花時間死磕,去耐心細致的獲得查理芒格的智慧。
3. 是否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基礎才可能實現認知的深度升級?
認知升級既需要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也不需要。
需要知識經驗,是因為沒有基礎知識,很多東西無法溝通和理解;
不需要知識和經驗是因為,不斷挑戰和更新自己認知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也許每一個人都值得做的事情,和知識和經驗的多少無關。
4. 如何完成《好好學習》的寫作的?
《好好學習》的書稿主要是在飛機上完成寫作的,因為在寫書之前已經思考相關問題很多年了,積累了很多的心得和素材,并且前期已經把要寫作的內容拆解清楚了,寫作只是一個輸出的過程而已。
5. 推薦一下基本關于學習的好書?
《學習之道》,作者是一個國際象棋和太極推手的雙料冠軍,這本書是作者學習經驗的總結和輸出,雖然沒有經過科學驗證,但也非常具有啟發性。作者主要提到的是畫小圈的方法,死磕自己的知識堵塞,通過畫小圈的方式去突破基本的方法和認知邊界,最后組裝起來構建一個學習系統。
《刻意練習》提到學習的本質是構建心理表征,牛人和普通之間最大的差別也就在這個心理表征上。
6. 為什么我們要好好學習?成甲老師個人的經驗是什么。
一開始是好為人師,想給人講,在講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習;后來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覺得自己想要去一探究竟,總是在探索的過程中感慨:原來還有最優質的東西在這里啊!
人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定價。不同選擇背后的定價不同決定這你的每一個選擇不同。定價的背后其實是需要一個價值評定體系,而這個價值評定體系就是臨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