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5壟斷市場中的廠商決策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特征
1.壟斷市場的條件
? (1) 定義:壟斷市場也稱完全壟斷市場,是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或者買方的市場組織。
存在壟斷則不用求行業的供給曲線(供給曲線不存在),只用找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壟斷市場只有一個賣方為買方壟斷,僅僅有一個買方為買方壟斷。
壟斷方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
(2)壟斷市場的主要特征
a市場上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
b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
(3)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
a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
對生產資源的獨占,排除了經濟中的其他廠商生產同種產品的可能性。
b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
獨家廠商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內壟斷該產品的生產。
c政府的特許
政府往往在某些行業實行壟斷的政策,如鐵路運輸部門、供電供水部門等,于是,獨家企業就成了這些行業的壟斷者。
d自然壟斷
在某些行業中,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資本設備的運行水平上才能充分得以體現,以至于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并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
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例如,國家電網、移動通信...
2.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1)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
由于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該廠家面臨的需求曲線即為該行業的需求曲線
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意味著,壟斷廠商的銷售量與市場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壟斷廠商可以通過改變銷售量來控制市場價格。
?? 壟斷廠商是市場中唯一的供給方,因此對提供市場銷售的商品數量有完全的控制權。
(2)壟斷廠商的收益曲線
a平均收益曲線
???? 壟斷廠商的平均收益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同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平均收益AR總是等于商品的價格P)
b邊際收益曲線
壟斷廠商的邊際收益MR曲線位于平均收益曲線AR下方,也向右下方傾斜。
平均收益AR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決定了邊際收益MR總是小于平均收益AR。
c總收益曲線
當MR>0時,總收益TR曲線處于上升階段;當MR<0時,總收益TR曲線處于下降階段;當MR=0時,總收益TR曲線達到最高點。
在每一銷售量上,邊際收益MR的值就是相應的總收益TR曲線的斜率。
3.壟斷市場中的廠商決策
A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1)壟斷廠商的收益曲線
平均收益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
結論:d曲線和MR曲線的縱截距相等,MR曲線的橫截距是d曲線橫截距的一半。MR曲線平分由縱軸到需求曲線d的任何一條水平線。OF=FG
(3)邊際收益MR、價格P和需求的價格彈性ed
結論:當ed>1時,有MR>0。此時,TR曲線斜率為正,表示廠商總收益TR隨銷售量Q的增加而增加。
當ed<1時,MR<0。此時,TR曲線斜率為負,表示廠商總收益TR隨銷售量Q的增加而減少。
當ed=1時,MR=0。此時,TR曲線斜率為零,表示廠商總收益TR達到極大值。
(3)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原則
壟斷廠商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也必須遵循邊際收益MR等于邊際成本MC的原則。
在短期,壟斷廠商無法改變不變要素的投入量,是在既定的生產規模下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同時調整,來實現邊際收益MR等于短期邊際成本SMC的。
當MR>SMC時,廠商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此時增加產量是有利的。
當MR<SMC時,廠商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小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此時減少產量是有利的。
結論:壟斷廠商短期均衡條件 MR=SMC
壟斷廠商在短期均衡時,MC < P
壟斷廠商在短期均衡時可以獲得最大利潤,可以利潤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虧損
B壟斷廠商的供給曲線
(1)需求的變化
市場條件發生改變時,在同一個產量下需求不同,則價格不同,同一個價格對應的產量也不同(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 隨著廠商所面臨的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的位置移動,廠商的價格和產量之間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競爭條件下的那種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有可能出現一個價格水平對應幾個不同的產量水平,或一個產量水平對應幾個不同的價格水平的情形。
結論:壟斷廠商不存在供給曲線。
延伸:凡是在帶有壟斷因素的不完全競爭市場中,或者說,凡是在單個廠商對市場價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市場中,是不存在具有規律性的廠商和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的。
C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
(1)壟斷廠商在長期內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即生產規模,從而實現最大的利潤。
(2)壟斷行業排除了其他廠商進入的可能性,因此,與完全競爭廠商不同,如果壟斷廠商在短期內獲得利潤,那么,他的利潤在長期內不存在因為新廠商的加入而消失的情況,壟斷廠商在長期內是可以保持利潤的。
(3)壟斷廠商在長期內對生產的調整一般可以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壟斷廠商在短期內是虧損的,但在長期又不存在一個可以使之獲得利潤(或至少使虧損為零)的最優生產規模,那么該廠商將退出生產。
壟斷廠商在短期內是虧損的,但在長期內,它通過對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擺脫了虧損狀況,甚至獲得利潤。
壟斷廠商在短期內利用既定的生產規模獲得了利潤;在長期中,它通過對生產規模的調整,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利潤。
結論 ?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MR=SMC=LMC
期末考試:證明為什么當MC=MR時達到均衡,此時不一定有利潤,與市場需求彈性的大小,斜率的高低有關
PS:企業是否退出該行業,主要是看長期。在短期中,P>SMC,廠家達到最佳狀態,而社會并非最佳狀態。
期末考試計算題
(1)算均衡的P、Q、C(2)P>MC,必有無謂損失,(P-MC)為廠家對價格的加成能力,? 加成能力越強,無謂損失越大,
??????壟斷廠商之所以能夠在長期內獲得更大的利潤,原因在于長期內企業的生產規模是可調整的和市場對新加入廠商是完全關閉的。
注意:由于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就是市場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供給量就是全行業的供給量,所以,壟斷廠商的短期和長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決定,就是壟斷市場的短期和長期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決定。
D壟斷勢力的社會成本
壟斷勢力的存在會帶來社會成本,從而造成無謂的損失
E對壟斷的管制:管制方法
(反壟斷法(自己學習)壟斷價格管制,最高的價格。
中國有反不正當競爭法
(價格管制
廠家控制生產的關鍵資源,
專利期限內,賣煙酒許可證
傳電、電網運輸、移動通訊等自然壟斷,建基站、鋪設電網等工程浩大,一個顧客的邊際成本約等于0
收益率管制:規定資金利潤率的最大值(十分困難,企業想辦法多報銷不必要的餐費,規定人均至少吃5000元,降低資金利潤率等難控制)
?E價格歧視政策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概念:壟斷企業可以對其壟斷的產品同時實行兩種以上的價格
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的企業都具有壟斷性質,所以價格歧視可適用于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企業。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確定的企業定價的簡單法則,為獲取更大的利潤,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的企業可對其同一產品實施不同的價格
差別價格:成本同,價格不同;成本不同,價格不同
價格歧視的實施可以通過對消費者剩余的剝削而獲得利潤的增加
價格歧視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
5.2.1 一級價格歧視(完全價格歧視)
一級價格歧視(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企業對每一單位的產品索取了最高的價格
壟斷企業獲得了全部的消費者剩余
實現的條件: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
實現的形式:全買或全不買
壟斷企業獲得的利潤最大
例如:拍賣相同的產品abc,但是a和b的價格不同,但都是達到了每個物品所能達到的最高價格,榨取了all消費者剩余,利潤最大,D=AR=MR,不存在無謂損失
5.2.2 二級價格歧視
二級價格歧視(secon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企業對產品的不同(階段)消費量索取不同的價格
壟斷企業獲得了部分的消費者剩余。
實現的條件:消費者需要分批地購買該商品;企業的生產具有規模經濟性。
典型實例:美國電力公司的分段定價,北京市水與電的分段計價,國航知音卡等
例子:飛機送里程、買一整箱奶送兩小袋牛奶
5.2.3 三級價格歧視
三級價格歧視時對不同的消費者(市場)實行不同的價格。
實現的條件:不同的市場具有不同的需求彈性;存在獨立分開的市場。消費者不同,所以價格也不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價格不同)
eg:用學生證分開兩個市場:學生票和成人票,如果不分開則可能出現成人刷學生卡的套利行為,這種行為的好處是利益在消費者之間傳遞。
企業定價的依據仍是利潤最大化原則
三級價格歧視是始終的相對價格
典型實例:同一產品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同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