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看過一本書,叫《豺狼智慧經》,名字嚇人,書的內容還是很有可看性的。講解的主要是職場謀生策略,其他的內容都不記得太清楚了,只有一句話一直都沒忘,并深以為然,這句話就是:
“ 學會殘忍,才能善良。”
之所以一直牢記到今天,主要是我認為它說的有道理。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學生時代,無論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你的身邊總有一些脾氣特別好,好到沒脾氣的人,他們謙卑,忍讓,溫和,柔弱,總是先人后己,或者默默無聲。本來他們應當是最不該受到侵犯的人,因為他們是老好人,從來不和別人爭,但是正因如此,“最容易被打的挨打最多”,他們成了被任意欺凌的對象,那些壞小子總是拿軟柿子捏,反正欺負他們這類人的風險是最低的,成本最小,他們甚至都不敢跟老師去告狀。
想起兒子剛上初一時,因為個子小總被壞孩子故意擠兌和找麻煩,但是他不告訴我,我一點也不知道。可是有一天,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跟我說兒子把一個同學打哭了,讓我趕快去一趟。見到那個同學我很吃驚,他居然是個一米八五的大個子,比我兒子足足高出一頭多,長得也相當壯實,按道理怎么會被我兒子打哭呢?
經過詢問才明白了,原來兒子進了中學后老挨欺負,個子又小,打不過人家,更別談保護自己。后來受到同學啟發,決定好好練本領扭轉挨打局面,他的辦法是每天練習大量的單杠,讓胳膊硬起來,同時也打籃球強身健體。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他可以在單杠上連續做一百多個引體向上,他的胳膊也變得強有力,堅硬似鐵,跟他比試過的同學都服輸了,他的胳膊太有勁,好多人都有點怵,和他熟的同學都叫他“鐵胳膊”。這次,他與班上這個大個子產生沖突,大個子硬是敗在了他這個小個子手下,還疼得落了淚。不過從這以后,他再沒有挨過欺負。因為大家都知道欺負他沒那么容易。非但如此,還交了不少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識。感到安慰的是,畢竟有過親身被欺凌的經歷,他并不仗著自己的優勢去欺侮別人。
他還有一個同學,不在一個班級,也是小個子,心地善良,天生膽小,是從來不招人惹禍的,但就這么好的人,一個星期至少被打哭一兩次。他當初也憤憤不平,后來就對我說這個同學自己不爭氣,他也邀請這個同學一起來鍛煉引體向上,來增加臂力,以保護自己不被打。但同學懶,沒能堅持。
儒家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但實際就是幼兒園或者之前,有些孩子已表現出一部分暴力傾向,這也許來自后天環境。你們看那個《爸爸回來了》里面的小甜心,天生就很心地善良。有些孩子則相反,早早就露著一點壞。這若不加以正確引導的話,也許長大后更麻煩。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面對欺負你的人,你的退讓總是換來得寸進尺,而很少可以感化壞蛋改惡從善。勸說也好,乞求也罷,都不如自己也殘忍一次,勇敢對抗他們來得快。一旦你勝了他們,他們倒是可以服氣,就此打消對你的無理挑戰。牛頓小時候就是總被六個壞孩子打,后來他勇敢地反抗了一次,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被打過。
其他情況也類似。我們曾有這樣一位鄰居,老太太有兩個兒子,老大孝順,早已娶妻生子,老二吊兒郎當,好吃懶做,一直單身,對老母不聞不問,一直都是大兒子在伺候老母親。但老母親格外心疼未能成家的二兒子,覺得他可憐,處處偏向與寬縱他。有一次,大兒子沒能滿足母親的無理要求,一下大兒子就成了世界上最不孝順的人,老太太逢人就說大兒子的不孝順,弄得大兒子很尷尬。這個無理要求是讓大兒子每月給小兒子買酒錢一千元,看到弟弟不務正業,總愛喝得醉醺醺的,哥哥當然不會同意。弟弟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半年后才回來。大概是外面找了點事做,掙了點錢,破天荒地給母親買了很多禮物。這讓老太太喜出望外,逢人就眉飛色舞地夸小兒子孝順。小兒子哄得母親高興,最后還誑了母親一筆錢走了,說過一陣回來再跟母親盡孝。老太太真是滿足得無可無不可的。
當我們談到孝順的時候往往率先想到的就是“順從”,沒有順從,“孝”好像也無從談起,雖然“孝”代表的是“感恩和贍養”,是關系到老人切身生活的部分,但是“順”有點被過于強調了。儒家的重要思想離不開孝道,但總感覺它是僵硬的教條,離尊重和愛差著檔次,有點綁架人性。在推崇長幼尊卑的時代,“順”高于一切,沒有它的鋪墊,怎么“孝”都是要大打折扣的。因為祖先從不鼓勵孩子的個人意志,只把他們當成附屬于長輩的隨從,甚至隱含著上下級的關系,這使親情都變得不那么純粹了。直至今天,還殘留著這種觀念,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了,我們還是應該用揚棄的態度來對待。
如果上面老太太的大兒子,從一開始就在母親面前保持真實自我,告訴母親,不合理的要求他會說不,不會因為是自己的母親提出來的就勉強屈就,也許慢慢的母親就不會再提那么多無理要求了,而對母親照顧的很周到的他,也就不會因一個拒絕就成了母親眼里的逆子了。
也許拒絕有時是一種殘忍,但從不拒絕對自己是不公正的,可能最終會把你逼得左右為難,你與他人的關系照樣會變得更糟,糟到一向做老好人的你,反而成了徹頭徹尾的惡人。
現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合理地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只為了讓他高興就無限度去滿足他,結果會很糟,孩子長大不但不知道感恩,還會變本加厲,甚至唯我獨尊。那些因寵溺孩子而導致孩子走上了犯罪之路的父母感觸最深。最多的情況還是孩子因此而過于自私,不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在工作生活中不合群或容易被孤立。心理學家提出的“滿足延遲”,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家長稍微殘忍一點,不要一下子什么都立刻應允孩子,來一個討論分析的緩沖,也許孩子慢慢就會明白很多道理。世界是有自己的準則的,不會一切按著他的意志來,不會什么都圍著他轉。因為孩子終究是社會的,會離開父母去更廣闊的環境中生存、奮斗和追求,這也是必要的生存能力。
我們與同事、朋友簡的關系也是如此,沒有原則的話,最后只會非常不愉快。即便是戀人與夫妻之間還是如此。
最近關于家暴的新聞特別頻繁。印象里只有在過去貧窮的年代,吵架打仗才是常事,“貧賤夫妻百事哀”嘛。而現在多數人都遠離了困頓,受教育程度也遠高于過去,人們的視野也極度地擴大,甚至某些方面已相當地國際化,但是家暴仍然是困擾不少已婚女性的大問題。女人在體能上的弱勢導致她們總是成為受害者,這也使那些暴戾的男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暴力沖動,敢于揮起邪惡無恥的拳頭面向弱于自己的女性。突發奇想,是不是從小學開始就應該專門給女性增加武術防身技能的課程?讓她們學學實用的格斗術,比如跆拳道、柔道等等,如果她們有武藝在身,吵架的時候恐怕男人就不敢輕易動粗了。畢竟對女性動粗的男人其實都是膽小鬼,是他確保自己不會輸他才付諸武力,在真正的劫匪面前說不定早就屁滾尿流了。
保護女性的法律雖在改善,但改變比蝸牛都慢,頑固陳舊的觀念仍在束縛著所有人,施虐者的肆無忌憚,受虐者的忍辱偷生,旁觀者的隔岸觀火,執法者的瞻前顧后,或者漫不經心與敷衍了事,都讓這個問題依然常見并愈演愈烈。不但婦女深受其害,也讓兒童在這樣的家庭里,不得不倍受摧殘,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靠別人靠不上,靠父母、兄弟、朋友、同事都落空了,女人只能靠自己。在靠自己之前必須明白,沒有任何男人可以這樣對待他的妻子,女人在家庭中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否則還不如沒有家庭。
讓眼鏡蛇不再傷人,就要拔掉它的毒牙,清除它的毒液。讓一只受到惡狼侵犯的羊去感化惡狼,難道可以實現嗎?
有暴力傾向的人,如同吸毒分子,都是上癮的,都是病態的,他們改不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離開。
那些聲稱離婚就要威脅著殺掉全家的,因這一句話就足以判刑坐牢了,難道非得等到他真的殺人了嗎?
這種口頭暴力極有實施的可能,法律和警察有義務將它遏制于萌芽狀態。而現在,很多這樣的恐怖分子都沒人管,威脅他人生命安全已經等于犯罪了呀!
關于家暴,遇人不淑是一個因素,法律欠缺保護是另一個問題,但女人自己也一定要狠起來。讓男人看到自己不是軟弱可欺的,一次都不要容忍,因為忍下一次就埋下了之后必然再現的無數次。
關于夫妻的相處之道也符合這個原則。“學會殘忍才能善良”,不這樣沒人會拿你的勞動當回事,進而也就慢慢不拿你當回事。適當的殘忍一些,男人的劣根性也許會有所收斂。不要因為心疼他,就什么都大包大攬,舍不得為自己花錢,連朋友都疏遠了,工作也成了生活的陪襯,一生都以他為中心,一切都可著成全他。一句話,取悅男人,就成了女人唯一的、最大的人生目標。這對女性不是個悲劇嗎?活得太被動了。當你逐漸失掉自我的時候,他若在步步高升,他可能會變得不認識你是誰了,或者你在他面前不得不誠惶誠恐過日子了。你難道對此不介意嗎?這是你所期望的嗎?
不要再被弱智的那句話所迷惑了:男人靠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這其實是狹隘的誤導,是卑微齷齪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沒有人應該去征服世界,世界不是用來被征服的,也不是用來被我們任意改造和傷害的,更不是被我們來占有的。我們的身份不過是個旅行者。世界只是供每一個人短暫停留的舞臺,我們很快就會離場,不要對它貪心太大。男人與女人也不要談什么征服,征服有時會導致你死我活,或者一個人去控制另一個人的惡劣局面。成功不是外在的征服,那樣破壞性太大,而是一種內在的征服,自我的超越。
現實是殘酷的,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別人對自己高尚,但我們可以自己對自己高尚。途徑就是自我栽培,自我相悅,不把自己當成男人的耕牛來驅使。有些男人痛恨當今社會高昂的嫁娶費用,把抱怨的矛頭轉向女人,他們錯了,大錯特錯!女人還是更大的受害者呢!這不是男人主導的社會所帶來的陳俗陋習嗎?是誰影響并形成了如此不堪的價值觀?!
男人對這個混亂的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越來越感覺,真正的愛,和諧的愛,美好的愛,是要在愛中添加好多佐料的,尤其要添加的是男性對家務的付出,這不但有益他們的身心,還能增進他對家庭生活的感情色彩。以前是男主外,女主內,現在,他們把工作大度地分擔給了女人,那么,女人也要大度地把家務分擔給男人,這樣才平衡、公正。男人參與的越多,付出的越多,越不舍得放棄。什么都不用他幫忙,難道家庭成了他住宿的旅店?如果是旅店,離開時誰又會戀戀不舍?
所以適當的殘忍,無損于愛,反倒是愛的催化劑和促進劑,反倒讓人不敢忽視你的存在,反倒讓人對你產生感愛之心。因為人性是有缺點的,人類并非完美的天使,他們還離不開適當的鞭策。
請記住,這里的殘忍不是暴力上的殘忍,而是責任與重擔的均攤,讓他來感同身受,才能體會出你對他的善意,以及這善意又有多么深切和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