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作者,我認為對本篇小說的理解程度可以分為如下幾個級別:
- 看完后覺得沒懂,不知道為什么眼淚只流了兩分鐘。
- 全篇看完后,理解了眼淚為什么只流了兩分鐘。
- 沒看附的部分,就理解了眼淚只流兩分鐘的理由。
- 看透了一切,發現小說的結尾就是扯淡,眼淚不可能只流兩分鐘。
我最初創作這篇小說的時候,所期待的是級別3。所以,初稿是沒有『附』的。然而,經過對親友審批團的考察,發現沒有一個人能在沒有我的補充說明的情況下理解結尾,雖然仍堅信有讀者可以做到,但小說畢竟不是論文,要雅俗共賞才好,所以投稿時加上了『附』。
至于級別4,我本人也是在小說發表后與讀者的互動中才理解到那個程度的。
下面,就以級別1的讀者為對象,來慢慢說明一下眼淚到底是不是只流了兩分鐘。
如果你的理解程度為級別2或者3,請直接跳到「眼淚真的只流了兩分鐘嗎」的部分。
眼淚為什么只流了兩分鐘
首先,復習一下文中的科幻設定。小概率事件發生器,是利用時間回溯讓宇宙隨著使用者的心意發展。
單次小概率事件發生器的使用,可以歸納成下圖:
接下來,我們用同樣的圖解方式,來看看小說結尾部分,兩臺小概率事件發生器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看一下李晶手上的小概率事件發生器:
再看看朱剛手中的小概率事件發生器
那么,問題的焦點就在22:00上。
在22:00,如果朱剛沒有死,那么根據李晶之前的設定,時間將回溯到設定的時間點上。
而如果朱剛死了,根據朱剛的設定,時間將回溯到21:58。
由此可以看出,在22:00這個時刻,無論朱剛是死的還是活的,時間都會回溯,只是回溯到的位置不同罷了。
而肖城是從21:58開始流淚的,到22:00為止過了兩分鐘。那么,根據以上論述,肖城的眼淚就只能流兩分鐘,然后時間就無論如何都要回溯了……
然而,按照小說中的邏輯推演下去的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接下來,就讓我這個作者自爆一下本作品最大的硬傷吧。
眼淚真的只流了兩分鐘嗎
現在,讓我們把李晶的小概率事件發生器的說明圖和朱剛的小概率事件發生器的說明圖合在一起來看。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朱剛的所有活動(橙色)都是在李晶完成了朱剛在22:00死亡的設定之后。
請注意,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件,無論它多么有發生的理由,都是存在不發生的概率的。
也就意味著,所有這些朱剛的活動,都是可能不發生的!
因此,我在這張圖中將他們標成了虛線邊框。只有實線的部分是必然會經歷的,虛線的部分只是有一定的概率發生。
我們的小概率事件發生器就是為了讓這類小概率事件發生或者不發生的。在黃色的判斷事項中,只要發現朱剛沒有死,就會回溯到前面設定點,也就意味著總會有朱剛沒有成功完成手中小概率事件發生器設定的情況發生。在這時,恰好朱剛又死掉的話,時間就會繼續,肖城的眼淚或許就會流下去。
由于當事人只能記得多次回溯后最后進行下去那次的經歷。所以,在肖城看來,朱剛是必死的,而自己的眼淚流還是不流,取決于在朱剛沒有成功設定自己存活的那次小概率事件發生時,他對李晶死亡的設定是否成功了。
請寬容對待科幻中的硬傷
科幻小說不是科學論文,為了讓故事精彩,總會多多少少放棄一些科學的嚴謹性。因此,請對科幻中的硬傷寬容一些。
然而,這并不是說不可以去找科幻作品中的硬傷。我個人認為,尋找科幻作品硬傷的過程可以很大程度地擴大科學知識面和加深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找硬傷本身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然而由于找到了硬傷就對作者的努力表示不屑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事實上,很多作者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硬傷的。
最后說一句
難道你們都沒看出來我這篇作品是在宣傳中國制造產品的高質量嗎?
兩臺小概率事件發生器都是中國制造,故障率居然為零,能夠實現讓肖城瞬間移動,就意味著機器的故障率比瞬間移動的發生率還要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