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注——老當益壯黃漢升
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不得不說,某款游戲還是將老將黃忠黃漢升的性格體現了出來。
黃忠,生年不詳,死于220年,字漢升,亦作“漢叔” ,南陽郡人,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蜀漢名將。
說起老將黃忠,年近六十能與壯年的關羽大戰,三箭奪了關羽,最后一箭故意射在關羽的紅纓上,真正的“三國第一神射”。
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后歸劉備,并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剛侯。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為列!”在《俠肝義膽關云長》里寫到過,關羽曾不愿接受將印,正因為黃忠,盡管黃忠武藝了得,但他仍認為黃忠是一名老兵,當然其中有其傲慢的成分,關羽稱黃忠為“老兵”,而不稱“老將”,就如同劉巴當年稱張飛為“兵子”一樣,是對武將的一種蔑視。而關羽作為一名武將,這么稱呼黃忠,則是心里并未將黃忠當作一名大將看待。“老”字則明確表明,此時的黃忠,確實是年紀很大了。
黃忠獲封后將軍的時間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按照古代的年齡標準“七十曰老”,說明黃忠當時至少有七十歲的高齡了。
在動亂的三國時代,黃忠登場的時間是比較早的。初平元年(190年),劉表單騎平定荊州后,黃忠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跟隨劉表的侄子劉磐,駐守長沙一帶。稍微計算一下時間,就可以得出,這么早登場的黃忠,其年紀已經有四十歲了。
劉磐在長沙侵略孫策領地時,想必黃忠也參與其中,但悲劇的是,劉磐沒能在孫策的手上占到很多便宜,黃忠也就沒有什么耀眼的戰功可言了。
四十多歲的黃忠沒能很好的建立功勛,在外也就沒有什么威名可以遠揚了,以至于曹操在領導荊州以后,并沒有將黃忠吸納到麾下,仍然讓其駐守在長沙,歸長沙太守韓玄管轄,這個時候的黃忠,已經快六十歲了。
劉備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因為髀肉復生而感嘆自己功業未立,在六十多歲的時候表示能活到這個年紀差不多就夠了。而黃忠在別人活夠了年紀里,還寸功未立,想必他在感傷的同時,也是非常著急的吧。
武將的價值要在戰場上體現,要是沒有仗打,也就意味著沒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黃忠這個人還是幸運的,在晚年的時候遇到了劉備。而黃忠的晚年,恰逢劉備事業的上升期,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時,黃忠得以加入劉備。
盡管如此,黃忠戰績匪淺。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駐陽平關(今陜西陽平關),在漢中與曹操軍隊對峙。黃忠隨同劉備出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率軍與夏侯淵交戰。當時,夏侯淵派張郃去守護東圍鹿角,自己率兵守護南圍鹿角。張郃的軍隊在東圍鹿角遭遇劉備的進攻而作戰不利,夏侯淵便派兵去救張郃,以至于跟隨夏侯淵在南圍鹿角的曹軍將士僅剩四百人 [9]? ,但這四百人都是曹軍精銳。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將夏侯淵斬殺于南圍鹿角。曹軍失去主帥,軍中擾擾,三軍皆失色。黃忠趁機進攻曹軍大營,大敗曹軍。因為黃忠,為劉備收川減少了太多麻煩,同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黃忠為后將軍,賜爵關內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有一子黃敘,英年早逝,無后。 [12]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后主劉禪追謚黃忠為剛侯。
古有廉頗尚能飯否,也有黃總定軍山上斬夏侯。
在劉備的陣營中,黃忠是年齡最大的武將,但他并沒有因為年齡大就在戰斗時退居二線,反而表現出了比年輕人更為無所畏懼的勇氣,他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往直前,以七十歲高齡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勛,這種拼命的精神,大概張飛、趙云等人,都會汗顏的吧!
為此,附上羅貫中的評語:將軍氣概與天參,白發猶然困漢南。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酣。千古高名應不泯,長隨孤月照湘潭。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