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昨天三個方法,你可能覺得:太慢了,要成為一個領域專家或者訓練三五年才能做出好的決策,眼下的問題怎么辦?誠然,以上是長遠決策法,為本。下面再介紹三種快速決策法,為表。
1.使用次優解
在我做咨詢顧問的第二年,老板有一次在內訓時提到:你不需要找到問題的最優解,你需要的只是次優解。因為機會成本太高。我當時只是將信將疑。
直到我成為項目負責人,自己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時,才發現:提供80分的解決方案,足矣。為了額外20分,你可能需要再多付出80%的精力,邊際效用極低。而你本來可以用這80%精力,幫客戶解決一個更棘手的問題。于你,于客戶,都不劃算。
其實我們生活中一直在使用次優解,買蘋果,你不會為了買到最劃算的蘋果,跑遍全北京的菜市場。找工作,你不會應聘所有同類型崗位然后再挑選。時間精力有限,你會在有限的選項中選擇“差不多”的那個。
選擇次優解是一種人生智慧。不要指望招到100分的員工,80分就可以。不要指望伴侶十全十美,過得去就可以。不要期待合伙人樣樣全能,專精一項就可以。這不是將就,因為你理想中的完美,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期待完美主義,很容易成為大齡未婚青年;期待完美主義,你的創業事業就會一直在準備中。
2.3-7理論
次優解還有一種翻版,叫3-7理論,不過更為實用。3-7理論是指,觀察30%樣本了解平均水平,在70%后續樣本了解中,只要超過平均值就入手。購物、找老公、找工作是不是也都適用。
3.借助他人力量,互相依賴
前面介紹的方法,都是獨立決策。聰明人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即借勢。雖然我們不會事無巨細向他人征求意見,但在大事決策中,我們大多會請教下別人的建議,尤其是有過這種經歷、領域內的專家。
借勢同樣可以使用加權法,起初可以賦予每個人相同的權重,收集他們的意見,幫助自己決策。但慢慢你會發現某人在某些領域更擅長,提出的建議更靠譜,那就可以提高他的權重,慢慢這個模型會比大多數的專家預測的要準。
當然,決策不可能每次都選到最好的那個選項。但每次決策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多總結、多復盤,決策水平才會慢慢提高。德魯克老人家的建議方法是:寫決策日志。每次決策后,記錄自己的決策過程、決策標準、決策感受,一定時間后必大有裨益。
總結一下,決策有三種慢方法:建立標準、制定框架、化繁為簡;還有三種快方法:使用次優解、3-7理論、借助他人力量。
關于使用這些決策方法和工具,你有什么好案例分享嗎?你還有其他好的決策方法想推薦給我嗎?歡迎留言區分享交流。
#薔薇記#: 記錄生活之美和智慧之妙。
這是薔薇石原創的第71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