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里用“自我實現”奧秘,完全是為了吸引眼球,更貼切的應該是“自我實現”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馬斯洛在《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中有詳細的闡述,我僅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理解去談談自己的體會。
“專注”這個詞不難理解,一個人的注意力從低級到高級有一個度,從分散到集中,從分裂到統一,低級的注意力是心猿意馬,中級的注意力是關注,高級的注意力才是專注,即全身心的投入。
馬斯洛是這樣說的:“自我實現意味著完全地、活躍地、忘我地體驗生活,全神貫注,寵辱皆忘。它意味著不帶有青春期自我意識的那種體驗。在這一體驗的時刻,個人完完全全地成為一個人”。我在實踐中,在其他的經典書籍中都驗證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專注什么?專注當下,專注你正在做的事情,能讓人真正進入專注狀態的只能是現在,而不是過去和未來,因為唯有當下是真實的,當下是專注的著力點,有的放矢,過去和未來都是虛幻的,無法讓人專注。
一個人如果能把每一天的每一件事分割成無數的專注,他將能體會到專注的力量。專注的讀書,像是跟作者面對面的交流;專注的碼字,一篇有自己思想的文章就出來了;專注的工作,就能把握住重點,提高效率;專注的跑步,感覺不到疲勞;專注的睡眠,更容易入睡,休息的更好;連上廁所都要專注,這是對身體器官的尊重。一個人在專注的時候就可以自動忽略已經發生過的的東西,更不會去杞人憂天。專注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把全部的身心、智慧、能力投入進去,這是自己盡最大努力所創造出來的,當“專注的現在”成為歷史的時候它是“最用心的成果”,預測還沒有發生的未來,“專注的現在”將是“最堅實的階梯”,帶我們步入自我實現的殿堂。
專注有很強大力量,強大到你不敢相信,如果想了解的更透徹,可以讀一下??斯亍ね欣摹懂斚碌牧α俊罚@本書讀起來稍微有些枯燥,甚至前后會有重復,但是,一旦讀懂了,就會發現這本書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五個字“當下的力量”。專注要想產生強大的力量,同樣也是對當下的專注。
專注是“我想靜靜”。在當今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我想靜靜”,成了一句玩笑,變成了一種奢望,人生難得半點閑??墒?,人對于寧靜的追去從未止步過,有人說,看書讓我寧靜;有人說,運動讓我寧靜;有人說,喝茶讓我寧靜;有人說,獨處讓我寧靜,佛說:“我就是寧靜”,我們和佛都對,只是境界不同,讓我們進入寧靜的不是書本身,而是對書的專注;讓我們寧靜的也不是茶葉本身,而是專注的泡、專注的聞、專注的品;獨處的人,通過關閉自己的感官,讓自己專注于自己的身體或內心;佛也一樣,他專注全世界,他無處不專注,無時不專注,所以他就是“靜靜”。
專注可以驅趕“魔鬼”。人容易被情緒所控制,我們懼怕被負面情緒控制,因為會變成“魔鬼”。人的負面情緒是怎么來的?絕大部分是這樣的,要么是對過去的悔恨,要么是對未來的焦慮,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別的東西,悔恨帶來痛苦,痛苦帶來自責,焦慮帶來不安,不安又帶來急躁。如果我們能把心騰出一塊地方來專注當下,投入到我的文字里,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最好是有意義的),就不會有悔恨和焦慮。當你正在修改一個工作方案,就專注地去做,別去想昨天被領導批的體無完膚,別去想一會兒會不會再被罵一頓。只要你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算被罵也問心無愧,反而可以讓自己反思,哪里需要提高?是能力的問題,還是理解的問題,要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專注就是這么神奇,驅趕走了魔鬼,不僅讓自己心情愉悅,還可以在冷靜中改變和提升自己。
專注可以造就“天才”。人的潛能就像人的大腦一樣,我們只激發了那么一丟丟,這個世界本沒有“天才”之說,是我們自甘平庸造就了“天才”,那些所謂的“天才”,沒有一個不努力的,沒有一個是懶惰的,沒有一個不專注的,他們用一生專注于自己所研究的東西??茖W家也好,思想家也罷,牛頓把一生獻給了“力”,愛因斯坦把一生獻給了“相對論”,孔子把一生獻給了“仁”,耶穌把一生獻給了“十字架”。可以隨便找一個老大爺問一下,這些天才都是什么“座”的,老大爺會說:“是肉做的”。他們不是三頭六臂,他們的身體結構跟我們沒什么兩樣,他們和我們有相同的屬性“人”,他們的偉大離不開專注,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努力。成功真的沒什么奧秘,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專注,從現在開始,從專注自己的身體開始,給自己五分鐘,清空自己的大腦,閉上眼睛,全身心的放松,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氣息流進流出,感受氣息的溫度,感受心臟的跳動,深呼吸,慢出氣,感受肺部的起伏,想象一下你身體的每個器官,每寸肌膚,每個細胞都是一個生命的存在。每天用五分鐘關心下他們,這就是在關心自己,慢慢地我們都會體會到專注的力量,“自我實現”需要我們的專注,專注也會幫助我們“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