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取自于《超級個體》
一個策略
我們今天試著用東西來理清一下自己: 人們舍不得扔東西的原因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執(zhí)著過去,逃避現(xiàn)實,擔憂未來。
1. 執(zhí)著過去的人
典型的“所有權(quán)依戀癥”患者。小學課本、10年前的車票、第一次拔的智齒,在他們眼里都充滿了回憶,小心翼翼地保留著。
2. 逃避現(xiàn)實的人
逃避現(xiàn)實的人,沒心思整理房間。他們看起來忙忙碌碌,事實上他們不是因為忙到無力整理,而是因為他們往往關(guān)注的事情太多,每個都放不下,所以必須很低效率的忙。他們不是因為忙到無力整理,而是因為無力整理而忙。
另一種可能性,是他們不愿意面對生活的真實狀況,所以干脆就不面對,讓它們堆在那里。越是這樣,東西堆積越多,你越沮喪,越是不愿意面對。
如果說拖延癥是你不愿意面對任務而拖到最后一刻崩潰,那么雜亂的房間,是不是一種空間上的拖延癥呢?——你不愿意面對現(xiàn)實,最后雜物把你一點點擠死了。
有位女士,丈夫過世十年仍無法走出悲傷,家中也像她的壞情緒一樣,堆滿了各類雜物。當她以斷舍離為契機,開始整理廚房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水池的角落里居然還留著丈夫的假牙,不由得哈哈大笑。在扔掉包括亡夫的假牙在內(nèi)的舊物之后,她終于接受丈夫過世這一痛苦事實,走出了悲傷的陰影。
3. 擔憂未來的人
他們常用的思維模式是“這些東西遲早要用到”。于是家里囤滿了衛(wèi)生紙、面巾紙、食鹽、保鮮膜……家里的老人經(jīng)常會把好東西留壞,就是因為他們擔憂未來。
通過觀察你身邊占用時間、空間、注意力最大的10個物件,你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心智模式——然后逐一判斷這些物件落在哪個領(lǐng)域。下面是一個按照“時間—有用程度”排列的表格。
一個總結(jié)
你和物品的關(guān)系,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智模式投射,通過調(diào)整物品可以改變自己心智模式。
I
一個人對物品的態(tài)度反應了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只有卸下包袱,輕松上路才能走的更遠。所以在適當?shù)臅r候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清理,思想上,工作,家庭,物品。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東西,想要過的開心也需要精簡自己的思想。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太累,是因為我們背負了對未知的未來的恐懼,未來還沒有到來,現(xiàn)在的恐懼沒有意義,應該放下。是因為我們留念過去,過去已去,懊悔和懷念也會羈絆自己。因為畏懼現(xiàn)實,現(xiàn)實的困難會讓我們沒有勇氣面對。
A1
讓我聯(lián)想到我最近情緒不穩(wěn)定,心里背負太多事情,沒法面對生活,不想上班,不想出門。恐懼太多的事情。導致很多事情拖延嚴重,拖到最后直接沒有做,就丟失了很多機會,丟失了信心,越來越難。因為拖延導致丟了個重要客戶,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沒有完成預期目標。
A2
1,清理自己的衣柜,留下常用的。
清理書房,讓自己有個整潔的工作環(huán)境。
清理客戶資料,把客戶的情況梳理清楚,按照重要程度劃分。
清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銷售知識。列出需要補充的點和可以得到幫助的地方。
清理自己的情緒,放下對未來的恐懼,對過去失誤的悔恨。著眼現(xiàn)在。
2.從過去值得驕傲的成績里發(fā)現(xiàn)自己勇敢,堅持,有能力的優(yōu)秀品格,放下自己固有的悲觀態(tài)度。給自己一個全新的積極身份面對生活和困難。
3,定好人生的終極目標。未來5年的小目標和今年的目標。包括對家人的計劃,對工作的計劃,對生活額外的想法。把目標細分,落地,寫出來,一條一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