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財富自由,是指不必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秉成“成長”宗旨,不斷打磨新的概念,升級自己的認知,讓頭腦里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并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先梳理下自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01
首先我們需要調用自己的元認知,了解自己的認知思考過程,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法。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掉進生活中的三大陷阱:湊熱鬧,隨大流,瞎操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花時間去完成,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的東西太多,如看似能增進人際交往的聚餐,八卦新聞,游戲等。很多人以為知道這些才能與人有共同話題,內心才覺得有“歸屬感”。
自己剛進公司的時候了,為了增進和同事的感情,就掉進了這三個坑里了。同事中90后居多,他們經常談論真人秀等各種娛樂節目,還經常喜歡聚餐。自己那段時間就老看娛樂節目,每次聚餐都不拉下,時間長自然是和她們混熟了,但適得其反,他們對你太了解,在管理她們是就少了權威感,不利于上下級關系的相處。反而這一年來,自己沒有經常參與她們的活動,而是分享一些學的的觀念和知識,她們倒是更加信服自己。這也說明了一點,人際關系的質量取決于你帶來的價值。
可見,只有放棄部分安全感,放棄人生的一些枷鎖,才能把注意力放到對的且重要的事情上,方向正確了,才能有機會通過學習而獲得成長,這是萬里長征路第一步。
02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我們調用自己的各種能力,去尋找解決方案。這就需要打造個人的多維度競爭力,一個維度比的是長度,兩個維度比的是面積,三個維度以上比的就是體積了。一把螺絲刀只能擰螺絲,如果是瑞士軍刀,那你能做的事情范圍就大太多了。多維競爭力越強,你能掌控的范圍就越大,你的話語權也就更有分量。而要想獲得某種能力,就要把獲得這種能力變成自己的剛需,賦予其重大的意義,讓自己無須靠“堅持”便能停不下來的去完成目的。成長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會一蹴而就,當你掌握的技能越多,長期對你而言便會縮短,長期刻意練習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必經之路。
03
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前,每做一件事總想著是否有速成的辦法,失敗幾次后才發現,迅速成功是不可能的,唯有刻意練習才有希望。然而卻對自己要求過高或高估了自己,結果導致自己充滿了挫敗感,失去了信心,從而放棄了練習。現在看來,存在老師說的兩個問題。第一,對速成的概念認知有偏差,不能迅速成功,但可以快速入門,而關鍵是掌握那項技能的“必要最少知識”,也就是基礎知識。而此前自己從未思考過可以如此操作,掌握了入門知識,剩下的就just do it了。古人所說的“三思而行”這么簡單的道理,此時才能深刻體會。最近自己一直犯這樣的毛病,很多事在遇到問題時,會在一種方法上死磕,明知那種方法不行,還是一意孤行,不肯嘗試或尋找新的方法,這是思維懶惰,不思考則固步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