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也是一種藝術(shù),美術(shù)的視覺盛宴,音樂的聽覺盛宴,美食的味覺盛宴。
小時候我媽在廚房做飯,我就圍著她轉(zhuǎn)。我媽會耳提面命的重復(fù)那句:“女孩子如果不會做飯,將來是會嫁不出去的。”每次我聽完都很掃興的走開。
轉(zhuǎn)瞬即逝,畢業(yè)的第四個秋天了,我還沒有學(xué)會做飯,但我已經(jīng)學(xué)著做飯,學(xué)著下廚房。“女孩子如果不會做飯,將來是會嫁不出去的。”最近老是回想起我媽的這句話,現(xiàn)在想來這句話有那么三分道理:一個母親讓女兒學(xué)會做飯,不是擔心她嫁不出去,而是擔心不會做飯的女兒不懂生活,不會生活的女人又如何操持起婚姻的瑣碎與平淡。做飯便是生活的修行。
現(xiàn)在的我很感激我媽耳提面命的這一句,雖然我明白的有點晚,但是我終于明白了。母親給女兒最好的禮物,便是在廚房里教會她生活。一個女人不懂生活那可該怎么辦?廚房是母親和女兒的教室,這一碗人間煙火,是母親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油煙才是生活的味道,鍋碗瓢盆才是生活的形狀,筷子和碗盤的碰撞,鏟子和鍋底的碰撞才是生活的聲音。
半環(huán)保注意的我,不太喜歡吃外賣,覺得包裝盒好浪費資源,可是不會做飯,無奈也只能流連于別人家的各個付費廚房。
身邊有很多可愛的朋友做美食微商,我喜歡的是他們的可愛名字。首先最愛一位姐姐的美食名字:一午一食!取自一五一十,娓娓道來,就像這名字里表達的,每一天我們都離不開美食,從而離不開廚房,是誰來自山川河海,卻又囿于廚房和愛?廚房給人的愛,是有顏色有味道有形態(tài)的,是最原始的愛。
還有大街上那些琳瑯滿目的小廚房,都配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比如美食美客,又比如食客有你,原來廚房可以如此可愛的。
一個人總是吃外賣,即使吃夠了外賣,也不想做飯。一個人的做飯成本太大了,一做就容易多,又不想浪費糧食,洗洗刷刷又是一通,久而久之,我們還是習(xí)慣了叫外賣,是這樣嗎?這大概是我們這代年輕人不愿下廚的最佳理由。
每次回家,父母總會熱火朝天下廚給我們做一頓安心喜歡的飯菜,吃的安心,喝的歡喜,這便是父母來自廚房的愛意,熱乎乎,香噴噴……
龍應(yīng)臺說過,“在那個時光的籠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鬧、廚房里正傳來煎魚的滋滋香氣、丈夫正從她身后捂著她的雙眼要她猜是誰……”
這一幕多么平凡又多么美好,廚房里的人間煙火就是你對世界滿滿的愛意。
男人下班回家,一邊看著電視一邊逗孩子,女人在廚房里忙得七上八下,她也不愿讓男人來插手她的廚房,男人的幫忙反而讓一切更亂。煎魚的香味逃出廚房,勾引了饞貓孩子,嚷嚷著要吃魚,爸爸就哄著讓他等著開飯。熱湯也上桌了,還有這道饞人的煎魚,白色的碗盤承載這一家人的晚餐,女人走出廚房,一家人開飯,小孩吃的最開心,男人女人也被逗笑了。一天疲憊,都在餐桌上卸下了,一天的生活結(jié)束,一天的生活剛開始。
記憶里的廚房,早已被時光熏上了幸福的色與味。
廚房是時光,也是味道,更是修行地。母親希望我們在那里能學(xué)會生活。
我走進廚房,是想從這煙火里找到家,趕走孤獨落寞,人間煙火是相通的。
我踏進廚房,想做一碗媽媽的味道,治愈大城里空洞的胃和孤獨的心。
我走進廚房,是為了讓家人在外面挺過寒風(fēng)暴雨,回家能吃上熱乎乎的湯菜。
走進廚房,煙霧里修行,五味中體悟。
因為人生有的味道,廚房都有。今天咸了,明天淡了,終究都是生活的一道菜。年少時,我們總想跨越山川河海,越過山丘才發(fā)現(xiàn),人生難得是一頓心安的飯菜。
意氣風(fēng)發(fā)的我們選擇外賣,選擇隨意快炒的午飯,只為有更多的時間去搏斗。后來現(xiàn)實的重擊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也懶惰,也軟弱,也自卑,也自大,只是一個普通人。
有一天,我們走進廚房,操起菜刀,拿起鍋鏟,掀開鍋蓋,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人生的味道,平凡日子的顏色,舊時光的聲音……
我們開始享受平淡的日子,平凡的時光,簡單的餐食,熟悉的人和物……
才不要什么不食人間煙火,未免有些清冷。我們都該愛這溫暖的煙火氣才對。
長大的我,才覺得我們該聽媽媽的話,我能夠享受廚房給家人帶來的溫度。是的,長大后,我變成了另一個你。常在記憶的某個角落里,填塞著媽媽給的最初的味道,簡單卻又真切。
廚房不是一粥一飯,一鏟一勺,而是歡笑與眼淚的調(diào)和,幸福和悲傷兌成一碗人生的湯,有愛,也有矛盾,但這是一段最通透的人生。
廚房里安放的溫暖,平淡無奇卻又彌足珍貴。窗明幾凈的家,心境明亮的家人,囿于廚房的柴米油鹽,炊煙裊裊,人生的修行慢慢地進行著……
廚房,記錄一茶一飯的心意。走進廚房,愿我們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