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識
初初見她,她依門而立,扎一馬尾,一套淡藍色裙裝,干凈淳樸。哥哥問我,好看嗎?我說還好,但沒有我好看,哥哥摸了摸我頭,寵溺的笑著。那時的哥哥有點奶油冰淇淋的味道,甜而不膩。可我也是知道的,有人要將冰淇淋奪走了。
2.防御
記得那是她過門后的不幾天,我與哥哥起了矛盾。隔日的清晨,哥哥開始哄我,我撒嬌的要求他背我。他沒有回應,卻直接將我背了起來轉圈,我們任情玩耍,笑語喧闐,像回到了兒時。轉頭間,看到她站在廚房外望著我們,眼中似透著落寞和一絲醋意。我讓哥哥放下,與她對望了一眼,略過。心想“哼,哥哥雖被你搶走了,但他還是疼我的,以后不要想著欺負我。”
3.消疑
她初懷孕的那年是在老家,我放假回去,剛好哥哥也在。午飯后,她與哥哥提議回娘家走走,邀我一起。我有些彷徨,著實不想見她與哥哥親密,但一人在家又無聊的很,她看出了我的猶豫,盡力游說。
三人行,哥哥走在中間位置。她步行速度同我們,又與我不時交談,說話中夾著重重地喘息聲,卻沒有絲毫要哥哥扶她的意思。我心里如釋重負,沒有了來時的壓抑。隨口說到:“哥,扶著點嫂子,放慢速度,以后要有眼力勁哦。”
她的媽媽見到我去,很是熱情。依稀記得那時阿姨的笑容像極了冬日午后陽光,讓人心頭一暖。我暗自思忖,如此慈祥的媽媽,女兒又會厲害到哪里去呢。
她入門后,我被趕出廚房,媽媽也光榮下崗淪為燒火工,廚房成了她和哥哥的主場。她同父親和母親講話透著恭敬,對我和弟弟照顧有加,我又欲求何為?她,填補了空缺,成為姐姐。
4.大度
時光更迭,弟弟成家,父母為其購置了一座樓房。我玩笑似地詢問母親:“我成家送什么呢,這未免也太偏心了吧?”哥哥說:“你成家,將房子裝上輪子送你。”一句話,逗樂了在旁的她,她竟沒有表示異議,這讓我很是詫異。后來我有與母親確認,她是否真的沒有發表意見,得到的回答是沒有。現在回頭想想,那時的我還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大同
逢年聚會,家里人多,摩擦隨之而來,她總是沉默以對,顧全大局。有時,我替打抱不平,也被她攔下:“我們聚集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父母。他們老了,我們相聚的時間正逐漸減少,何必為些小事起爭執,惹父母生氣,我真的沒事。”最后這句如此耳熟,后來回憶了下,這是奶奶在世時,媽媽的口頭禪。
我一直在思考她和母親為何如此之像。母親在姥姥家是最小的,理論上講應該是野蠻且嬌氣的,但她是姥姥這些孩子中唯一將書讀的很好的,所以處理事情的方式總以大局為重。嫂子在家是老大,照顧弟妹,顧全大局是責任。所以,兩個人原來有些小同,經過歲月洗禮演變成大同。
6.傳承
她現在已有兩個孩子,在孩子身上,我看不到自私、野蠻與霸道。呈現出的是對物不爭不搶,對長輩恭敬有禮,姐姐謙讓妹妹,妹妹禮讓姐姐,她身上的孝與謙有了很好的傳承。我也有理由相信,這種傳承會一直延續。
7.心相
而今,她已步入中年,臉猶如鑲嵌了十五月光,溫和而柔美,這也似乎驗證了佛家一語的存在。“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歲月靜好,愿她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