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 邊義
大家晚上好,今晚給大家講解一下格律的基本知識。
第三節? 律詩的粘對
格律詩講究粘對,有“對句相對,鄰句相粘”之說。近體詩的句子是以兩句為一個單位的,每兩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類推)為一聯,同一聯的上下句稱為對句,上聯的下句和下聯的上句稱為鄰句。“粘”和“對”是不同含義的兩個規則。一首詩中的詩句,不合乎“粘”的規則叫“失粘”。詩句不合乎“對”的規則,叫“失對”。失粘和失對都是格律詩的大忌,應該避免的。
粘,就是相同的意思,格律詩的粘,也就是平聲粘平生聲,仄聲粘仄聲。詩律中有這樣的要求:絕句的第三句和第二句,律詩的第三句和第二句,第五句和第四句第七句和第六句,在除句末外的節奏落腳點上,字音的平仄要基本相同。
對,就是相對、不同的意思,格律詩的對,也就是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詩律要求絕句的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律詩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第六句和第五句,第八句和第七句,在除句末外的節奏落腳點上,字音的平仄的基本相對。
相見時難別亦難——平仄平平仄仄平
東風無力百花殘——平平平仄仄平平
(第二句與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平仄相對)
春蠶到死絲方盡——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與第二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
蠟炬成灰淚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與第三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對)
曉鏡但愁云鬢改——仄仄仄平平仄仄
(第五句與第四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粘)
夜吟應覺月光寒——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六句與第五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對)
蓬山此去無多路——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七句與第六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粘)
青鳥殷勤為探看——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八句與第七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對)
粘對的作用在于其能夠使全詩的平仄分布和聲調更加和諧,更加多樣化。如果失粘,前后兩聯的平仄也會出現雷同的現象;如果失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會出現雷同的現象,講究粘對能使詩歌的平仄富于變化,從而在音律上形成回環、優美的節奏,粘對的規則能夠幫助我們記憶并掌握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只要知道第一句的平仄,整首詩的平仄就能輕易推導出來。粘對的規則,還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品質。因為不管多長的長律都必須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詩句的平仄。
第四節? ? 律詩的孤平
孤平是詩律中的術語,就是除了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王力說)。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應該注意避免孤平。在詞曲中用到同類句子時,也應該注意避免孤平。詩律要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生就是犯了孤平。因為此時除了韻腳之外,就只剩下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 也就是說除了韻腳之外,只余一個平聲是詩律所不許可的,在律詩的句子中,如果只有一個平聲(除平聲韻腳外)前后都是仄聲,這就犯了孤平。孤平在格律詩中是犯大忌的,不但在寫律詩中需避免。在寫詞中也避免,有時甚至在古風中也需避免。
第五節? ? 一三五不論
關于律詩的平仄,前人城前人曾總結出“135不論246分明”的口決。這口訣就是說五言句子逢113位置上,七言句子逢135位置上的字,平仄可以不論,而五言句子逢二、四位置上七言句子,逢246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須明確、嚴格,不可含糊。這樣,除每句的尾字外,逢單的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具有了一定變通,這也是格律詩在嚴格規則之下的一種相對自由。這個口訣對于初學格律的人來說,是有一定作用的。因為它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但是,135不論246分明這個口訣,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她也存在一些問題,容易對初學者造成誤導。雖然在一般情況下這個口訣是正確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卻不一定適當。有時135不能不論,而246也不見得非要分明。比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了。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論。當然在古人作品中偶爾也會見到不論的;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再如對于平平腳的句子記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來說,前者第三字后者第五字也不能不論。否則會出現三平調,即句子的結尾出現三個連續的平聲字。犯三平與犯孤平同是近體詩之大忌,必須避免。
這樣看來,七言仄腳的句子,可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個字不論。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一個字不論。135不論的話,并不是完全正確的。
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七言第二、四字分明也是對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要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六字并不一定那么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平仄仄,只需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了,七言由此類推,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正確。
第六節? 學習平仄的捷徑
平仄是聲率基本定式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是使詩歌的聲調抑揚頓挫。還有一條基本要點:平仄一定要相間。近體詩的平仄變化很難掌握,靠死記硬背自然是不行的,必須掌握便捷規律。
1、單句的平仄基本定律
單句的平仄基本定律是近體詩格律的基礎。近體詩的格律都是有單句的格律組成的。單句的平仄基本定律共有四種。為了便于記憶,我們將這四種單句的平仄基本定律分為以下兩組:
第一組包括兩種定律
甲: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仄平平平仄仄
這兩種單句的基本定律的共同點是起結的平仄相同。中間有三個平仄相反的字。
第二組包括兩種定式。這兩種單句的基本定律的特點是起結平仄不同,中間四個字平仄交替:
丙、平平仄仄平平仄
丁、仄仄平平仄仄平
近體詩基本格律都是由上面的四種定式組成,不會出現其他的定式。記憶這四種句式很容易,凡是起結相同的,不是甲式就是乙式。凡是起結不同的不是丙式就是丁式。只要把這四種定式背下來就可以靈活應用。
既然了解了四種單句的平仄基本定律,那么要怎樣安排這四種基本定律,才能構成一首詩的格律呢?
詩的格律主要有兩種排列,一是絕句的排列,二是律詩的排列。
不論何種排列,原則上都是要看上句找下句,即根據上句起結的平仄來決定下句起結的平仄。看上句起始的平仄,根據“粘對”規律來找出下句起始的平仄;看上句結尾的平仄,根據押韻規律找出下句結尾的平仄。當兩句詩起結的平仄都確定后,就可以找出單句的基本定式,從而類推出全詩的基本定式。這樣,一首絕句的平仄規律就完成了。對于五律、七律,此方法也同樣適用。
2、粘對規律(同反規律)
所謂粘對規律,即同反規律,就是說一首詩中第一句第二字的平仄與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對(相反);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與第三句第二字的平仄相粘(相同);第三句第二字的平仄與第四句的平仄相對。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將第二字作為判斷的標準,是因為有些情況下首字平仄可以不論。
掌握了粘對規律,無論律詩還是絕句的平仄關系都能夠迎刃而解。
由于時間關系,今晚的課到此結束。
2017-09-09? 舞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