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試聽: 知乎/搖滾編年史/節拍音樂與其他英國搖滾
在1963年英國、1964年美國開始披頭士狂熱之后, ** Beat Music 節拍音樂 ** 也一起成為熱門的名詞和風格,一直到1967年左右徹底衰落。
寫這一節時候我反復斟酌了很多次,到底如何描述同時的英倫入侵和美國的回應。最后還是決定分開描述,這節只說英國本土這幾年的搖滾。
前面 搖滾編年史 - 史前英國搖滾 (pre-Beatles British Rock'n'roll) - Rock Chronicles 搖滾編年史 已經介紹過,節拍音樂最主要的起源是利物浦的摩西河畔,披頭士等樂隊在約61-63年間將這種音樂逐漸演化成型。
節拍音樂的營養來源除了美國的黑人早期搖滾、山地搖滾、R&B之外,還有英國在56-62之間流行的 ** Skiffle噪音爵士流行樂 ** 。
嚴格來講節拍音樂的最本質因素就是他的強勁的節拍。早期搖滾一般是反拍,即4/4拍的曲子里,2和4拍是重拍;Beat 雖然也有反拍,但往往四拍分別滾動重拍或者有四拍都是重拍的處理。(with a driving emphasis on all the beats of 4/4 bar,我對節奏不敏感,求指正)
早期搖滾的演唱往往偏喊叫式,旋律感往往并不強,而節拍音樂往往采用早期搖滾的吉他,山地搖滾的節奏甚至更強,加上英國人獨有的對旋律的執迷(也可以說就是流行化的人聲旋律),就構成了新的一種模式。
節拍音樂也往往有多于一個人發聲演唱,比較重視和聲。
另外隨著節拍音樂的流行,主音吉他、節奏吉他、貝斯、鼓的四人標準分工配置也成為一個模板。
隨著63年 ** 《Please Please Me》 ** 專輯的發行,節拍音樂成為了英國當時最火的音樂。
節拍音樂主要有三個聚集地: ** 利物浦的Merseybeat 摩西之聲 ** , ** Birmingham伯明翰的Brum Beat ** , ** Tottenham北倫敦托特漢姆的Tottenham Sound ** (后兩者其實嚴格來說也不是以 Beat 音樂為主,當然了,切記我們一直強調的,風格和運動是兩回事)。
本輯試聽: 知乎/搖滾編年史/節拍音樂與其他英國搖滾
1963
[Beat]利物浦的Gerry and the Pacemakers 推出 三連發冠軍單曲
上一輯介紹過這個事件了。不過呢,整個60年代他們也就拿了這三個冠軍單曲。
其中第三首翻唱的”You'll Never Walk Alone“,則成為了利物浦足球隊隊歌。
[Beat]the Beatles 推出 《Please Please Me》和《With the Beatles》兩張冠軍專輯
《Please Please Me》霸榜首30周,《With The Beatles》也是63年最高銷量專輯,霸榜首21周。
這一年他們還推出了榜首單曲《From Me to You》(4月),榜首且是他們最終的最高銷量單曲《She Loves You》(8月),榜首單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12月)。
《She Loves You》還是英國最高銷量唱片,直到1978年被打破。
“She Loves You”中帶有尖叫或是哭腔的歌詞“Yeah, Yeah, Yeah”成了一時的流行語,甚至經常出現在報紙的頭條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則是最終他們的最高銷量單曲。
[Beat]Beatlemania披頭士狂熱在英國開始
[Beat]一些Beat樂隊推出較熱單曲
例如:
** 利物浦樂隊The Searchers的冠軍單曲《Sweets for My Sweet》和熱門單曲《Sugar and Spice》 ** 。The Searchers是另外一個摩西之聲代表樂隊。
** 曼城樂隊 Freddie and the Dreamers的I'm Telling You Now ** (UK 第2,65年美國榜首)等三首大熱單曲(后來轉為民謠,推薦一聽)
** 利物浦樂隊 The Fourmost 推出列儂寫的較熱單曲 Hello Little Girl **
這首歌是列儂寫的第一首歌,寫于57年,UK單曲榜第9。這個團61年成立,最出名的歌是64年的《A Little Loving》。Gerry and the Pacemakers也唱過這首歌。
披頭士62年Decca面試時候也唱過這首歌,后來收錄在他們的《Anthology 1》中。
Cliff Richard and The Shadows 依然有4張榜首單曲
這是算上了The Shadows自己的兩首。包括貓王還在推出一些UK榜首單曲,傳統搖滾轉型到流行的這些前輩們還有一些擁躉。
倫敦樂隊 The Yardbirds 成立
這個短命的樂隊(63-68)卻是3個偉大的吉他手的音樂之旅的起點: ** Eric Clapton,Jeff Beck,Jimmy Page ** 。
一開始他們是以模仿芝加哥布魯斯風格起家。但是因為人員變動非常頻繁(光想想他們5年就曾經迎來三位頂級的主音吉他手吧),風格也比較搖擺不定模糊不清。
10月,Eric Clapton加入The Yardbirds。這個階段的他們是比較純正的芝加哥 R&B。
倫敦樂隊 The Kinks 成立
the Kinks 也是一只搖滾名人堂樂隊。他們是一個融合了芝加哥布魯斯、民謠、傳統英國流行樂的一個搖滾樂隊。90年代的 Britpop 運動中,Blur 和 Oasis 都聲稱收到他們的巨大影響。
他們也是后面英倫入侵的"四大樂隊"之一。
1964
64年的專輯榜只有4張專輯:
63年末開始霸榜21周的年度銷量冠軍《With the Beatles》,
滾石同名首專 霸榜首12周,
然后《A Hard Day's Night》霸榜首21周,
《Beatles for Sale》霸榜首7周,就過65年了......
霸榜小能手絕非浪得虛名~~~
[Beat]披頭士參演著名電影A Hard Day's Night 發行專輯 A Hard Day's Night ,霸榜首21周
他們就自己演劇中的自己~~~
6月發行的這張依然是他們一貫的風格。毫無意外繼續是第一。同時,這也是他們第一張純原創專輯。
[Beat]披頭士發行專輯 Beatles for Sale
A Hard Day's Night錄制結束后7天,他們就開始了這個新專輯的錄制。
"I'm a Loser"明顯體現出了Bob Dylan的影響。
1964年,甲殼蟲似乎比前一年更加忙碌。8月28日接受采訪時,Paul告訴記者他們還需要為下一張專輯創作大量歌曲。八九月間甲殼蟲四處巡回演出,幾乎沒有時間創作。Beatles for Sale中大部分原創歌曲都是在錄音前剛剛寫完的。
*John的創作欲減弱,而Paul的產量又沒有什么增加,因此在全部原創歌曲的A Hard Day's Night之后,甲殼蟲在Beatles for Sale中又開始大量翻唱老歌。這張專輯中有6首翻唱歌曲,8首原創。
大量翻唱歌曲使這張專輯被很多人視為一種倒退。封面上甲殼蟲嚴肅而疲倦的表情似乎正反映了他們當時對大量巡回演出開始感到厭倦。但另一方面,考慮到他們當時緊張的日程表,這似乎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專輯中原創歌曲內容的嚴肅性有所加強,因此它仍然是一種前進。
[Beat]伯明翰樂隊 The Moody Blues成立
Brum Beat伯明翰節拍的最知名樂隊。風格是交織了古典的搖滾樂。也是比較早開始實踐迷幻音樂的英國樂隊。
[Beat]北倫敦樂隊The Dave Clark Five 發行冠軍單曲 "Glad All Over"
Tottenham Sound的主要代表。日后他們是英倫入侵的又一個重要樂隊。并且之后在美國獲得了比英國還大的成功。
同年他們還發行了較熱單曲 ** "Bits and Pieces","Can't You See That She's Mine" ** 。
聽起來風格和披頭士還是挺像的。略微更重一點,貝斯更密集一點。
在后來披頭士轉型后,他們是少有的還是堅持傳統風格,沒受迷幻影響的樂隊。
也是搖滾名人堂入駐樂隊。
[Beat]大量Beat樂隊推出較熱單曲
例如:
** 利物浦的The Merseybeats的I Think of You ** 。60年成立,Mersey Beat雜志主編建議他們換的這個名字。
** 利物浦的The Mojos 的Everything's Alright **
** 利物浦的The Undertakers 的Just a Little Bit **
** 利物浦的The Searchers的冠軍單曲 "Needles and Pins"、"Don't Throw Your Love Away" **
** 利物浦少女Cilla Black的冠軍單曲"Anyone Who Had a Heart"、"You're My World (Il Mio Mondo)", **
前面介紹過,一開始是在幾個摩西河畔老牌樂隊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 Kingsize Taylor and the Dominoes ,the Big Three做客座主唱。列儂把她推薦給自己的經紀人 Epstein(不過第一次面試沒過,后來才簽約的)。其首發單曲"Love of the Loved"也是列儂和麥卡特尼寫的。
另外,正如我整個系列開篇說的,風格和運動的區別!!!Cilla Black 是節拍音樂運動的重要一員,但是她的音樂其實只是普通流行樂~~~
** 倫敦的Manfred Mann的冠軍單曲 "Do Wah Diddy Diddy" **
** 北倫敦的The Honeycombs的冠軍單曲"Have I the Right?" **
** 曼城的Herman's Hermits的冠軍單曲 "I'm Into Something Good" **
** 利物浦前面介紹過的Gerry & the Pacemakers的大熱單曲”I'm the One“, "Don't Let the Sun Catch You Crying" **
** 赫特福德郡的The Zombies發行較熱單曲"She's Not There" ** 。他們的音樂還是和其他 Beat Music 差異大一點。這個小鎮學生樂隊參加了 London Evening News報紙主辦的節拍樂隊大賽,獲獎后得以簽約 Decca,發表了首張,也是他們在英國獲得的最高排名(No 12)單曲。后面他們也是英倫入侵的領頭羊之一。
** 伯明翰的The Applejacks的較熱單曲"Tell Me When" ** 。他們是伯明翰之聲(Brumbeat)中第一個進入單曲榜前十的樂隊。這是他們簽約Decca的首發單曲。他們的熱門單曲還有”Like Dreamers Do",這首歌也是列儂和麥卡特尼創作的。最后一次上榜單曲 "Three Little Words (I Love You)"也是在64年。
等等。
北愛爾蘭的Them 推出后世影響很大的單曲《Gloria》
Gloria 是早期車庫代表曲目,三和弦吉他的早期代表作。很多青年學習吉他的入門曲目。他們是64年在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成立。然后來到倫敦尋找機會,得以簽約Decca。
因為這張單曲當時并不火,所以很多細節不可考。有人說Jimmy Page在這首歌里面彈了吉他,有人說沒這回事。
補充 via @李客
1964年,THEM版本的Gloria作為單曲B面,在Billboard Hot 100上排名93,次年的最好成績是71。
1966年,《Gloria》被Shadows of Knight翻唱,在Billboard 100上排到了第10名,這也是這首歌在Billboard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也許Van Morrison自己也不會想到,在未來的日子里,《Gloria》會被成千上萬的樂隊所表演,其中有無數搖滾圈里的神級人物,更有千萬支不知名的車庫搖滾樂隊。
它變成搖滾的必備入門曲目之一,據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成名的音樂人,就沒有沒表演過它的。
幽默專欄作家Dave Barry的話曾用這么一句話來概括它被表演的頻繁程度:“如果你把一把吉他丟下樓梯,它也會自動一路彈著Gloria到樓下。”
這首當年成績一般的歌何以升到如今的地位?
一些人認為,"Gloria"的走紅是因為和弦很少,只有三個,而"G-L-O-R-I~~~-A"的和聲十分給力,同時,無論是詞曲,都有很廣泛而模糊的部分便于改編和發揮。
的確,幾乎這首歌所有的著名翻唱版本,都對原詞曲做了巨大的改動,而且幾乎無一例外的將原曲中情色味道加得非常濃重和直白。
根據Wiki,其他表演、錄制過這首歌的知名音樂人還包括:
The Doors,Jimi Hendrix,Patti Smith
Grateful Dead, David Bowie, Tom Petty, U2, AC/DC, Bruce Springsteen, The zombies, The Tragically Hip, Bill Murray, Rick Springfield, R.E.M., Rickie Lee Jones, Johnny Thunders, Eddie and the Hot Rods, Santa Esmeralda, Joe Strummer,Energy Orchard, Popa Chubby, Gandalf Murphy,Billie Joe Armstrong, Blue Magoos and 13th Floor Elevators....等等
The Animals 發表冠軍單曲《House of the Rising Sun》
他們成立于1963 紐卡斯特爾。64年他們來到倫敦尋找機會。6月份他們推出了這首翻唱自傳統民謠的blues rock作品。一般認為這是英國的第一首民謠搖滾大熱曲目。
The Kinks發表冠軍單曲 《You Really Got Me》
他們的第三張單曲終于獲得成功。英國榜首,美國第10。
這首歌的吉他Solo很出名。被稱為是硬搖滾和金屬樂兵工廠的藍圖。
同年還推出大熱單曲《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
the Rolling Stones 發表12周冠軍專輯《the Rolling Stones》
另外有兩首冠軍單曲《It's All Over Now》、《Little Red Rooster》。
這是張翻唱專輯,只有一首樂團原創作品《Tell Me》。
他們的這些唱片對將節奏和布魯斯音樂介紹給英國的白種年輕人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了60年代的英國音樂熱潮。更重要的是,此前的披頭士樂隊還體現了舉止優雅的男生的形象,而滾石則建立了與此正好相反的形象:他們衣裝不整,在照相機前一幅怒容,就好像他們怕自己的笑容會遮住他們的一口惡牙一樣。這種壞孩子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女孩子,使他們成為一個青少年的神像樂隊。
倫敦樂隊The Who 成立
典型的壞小子樂隊。早期風格以更大聲,更吵鬧的節奏布魯斯為主(自稱叫Maximum R&B)。以現場臺風著稱,”可能是史上最佳的現場演出樂團“。
補充 via @李客
Peter Townshend絕對是個逗逼娃兒,砸吉他和掄大臂都是意外成名……掄大臂他自己說是從Keith Richards(滾石吉他手)那里學的,結果后來星星眼向Richards表白這事兒,別人根本不記得自己做過這動作……也是醉了
至此,當時英國搖滾四大樂隊已經全部亮相。
9月,The Who的歷史性一砸
當時在鐵道賓館酒吧演出。最出名的事件大家耳熟能詳,就是砸吉他~~~
** 地點:倫敦哈羅區鐵道賓館酒吧(Railway Hotel Tavern, Harrow) **
第一個摔吉他的搖滾明星是 1960 年代英國著名樂隊「那誰」的主唱兼吉他手湯申德。那是在 1964 年 9 月樂隊于倫敦哈羅區(對的,瓜子哥畢業的哈羅公學就在此區)鐵道賓館酒吧演出時,湯申德想多制造一點噪音出來,于是他用吉他去敲放大器,這時吉他就有點開裂了,他接著又舉著吉他在空中揮舞,結果琴頭戳進了低矮的屋頂,他拽下來一看,琴頸差不多快折了。這時臺下的一些觀眾開始取笑他,湯申德急了,索性想把事兒鬧大一點,便將吉他使勁兒全砸了。[1]
這個事件,被《滾石》雜志列為「改變搖滾樂歷史的 50 個重要時刻」之一。[2]
以下均引自黃繼新,不再用引文符號
** FAQ **
** 砸吉他這種行為是一早就預備好了的嗎? **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不是。在另外一個采訪中,湯申德說:一開始吉他給戳壞了的時候,臺下聽眾都大笑,說:瞧你丫鬧騰,玩兒現了吧?他就怒了,干脆鬧大,把事故變成故事,讓聽眾以為他是故意這么干的,于是便拿著吉他在臺上狠命地砸。[5]
** 湯申德因此發現了摔吉他很好玩嗎? **
剛開始的時候不是的。上文提到的首次摔吉他之后,到了第二周的演出時,鐵道賓館酒吧來了比以往更多的觀眾,都是慕名而來看他摔吉他的。湯申德拒絕再砸吉他,但鼓手基思·沐恩(Keith Moon)從了觀眾的心聲,在演出中把鼓給砸了。
** 砸吉他是表示演出結束了嗎? **
湯申德第一次干的時候,沒這意思。在上文提到的那次演出中,湯申德砸完吉他后,又從后臺拿了一把備用的 12 弦 Rickenbacker 接著演出,就跟什么都沒發生似的。
** 砸吉他最開始是一種表態嗎? **
湯申德第一次干的時候,沒這意思。第二天,湯申德覺得自己特傻逼,多好的吉他,竟然被自己給砸了。這時羅杰·道爾特里(「那誰」的另一個靈魂人物,主唱兼貝司手)對他說:本來我可以幫你修好的,沒想到你全給砸了。[同 1]
上文都說了,湯申德本來不想摔吉他的。結果,「那誰」發現摔吉他這個行為,觀眾都特愛看,這讓樂隊成為了倫敦音樂愛好者人群和媒體圈的一個談資,進一步讓「那誰」聲名傳播。于是,摔吉他便開始成為了「那誰」的傳統。
本來,湯申德還挺實誠的。在 1968 年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他說:摔吉他最開始只是一時興起,但他覺得,摔吉他這種行為,和搖滾本身一樣,也是一種表演,是一種行為,本身并無任何意義。[7]
但到了后來,湯申德就開始裝孫子了。他后來對媒體說,摔吉他行為,是一個反物質主義的宣言,它宣揚的不是暴力和無因的破壞,它是藝術。他自稱,摔吉他行為,師承自德裔英國藝術家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
據湯申德稱,他正是在那個時候受到了梅茨格的影響,因而將其摔吉他行為也變成了一種自毀藝術。
The Who 推出首張單曲I Can't Explain
這張單曲美國12月推出,英國65年1月推出。姑且放在這里。獲得英國單曲榜最好第8的成績。
也是首歷史名曲。
當時評價很像The Kinks的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的風格,當然湯申德自己不這么認為。
漢普郡樂隊 The Troggs成立
這個鳥地方沒出過啥出名樂隊啊~~~
早期車庫名團(其實吧,實在是早期車庫就沒有一個多出名點的)
1965
Bob Dylan開始在英國流行
**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和《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 分別獲得專輯榜冠軍。同年還有張重要的流行專輯:音樂之聲的原聲碟(The Sound of Music)。
列儂和哈利森開始使用LSD
65年初開始。
Lennon described the experience: "It was just terrifying, but it was fantastic. I was pretty stunned for a month or two.
Starr先也從了。McCartney一開始反對,后來66年也從了。
[Beat]披頭士參演著名電影Help! 發行專輯 Help!
這基本上可以看作他們的最后一張 ** Beat ** 專輯。
披頭士發行專輯 Rubber Soul
** 這張專輯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這張專輯起,到67年的偉大的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披頭士完成了重要的蛻變。 ** 他們開始變得多樣而豐富,開始響應大洋對岸的迷幻潮流。
這張專輯也開始體現出美國的Bob Dylan 和the Byrds等民謠搖滾對他們的影響。
** 也正是這個轉變,讓他們真正從一潮流巨星進化為文化史上偉大的團體。 **
這是一個轉折點——甲殼蟲這個神奇四人組本來以Bob Dylan式的民謠歌手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然而從Rubber Soul開始,他們走出自己的路子——Rubber Soul,標志著重大轉型的開始。
Help!專輯錄制結束后,甲殼蟲從6月20日開始在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巡回演出。這次為期兩周的演出期間,甲殼蟲不再能確保每場演出觀眾爆滿。但8月14日甲殼蟲前往美國時遇到的仍然是瘋狂的歌迷。8月15日,他們在紐約Shea Stadium舉行演唱會,觀眾達到了55600人,當時創作了世界紀錄。但是,甲殼蟲也越來越厭倦這種表演。他們只能聽到歌迷的尖叫,聽不清自己的聲音。他們即使唱錯也不會有聽眾在乎。他們越來越輕視巡回演出,甚至放棄了排練。當年在漢堡一心吸引觀眾的樂隊如今將錄音室當作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但整體而言,Rubber Soul標志著重大轉型的開始。專輯中的歌曲基本都與愛情有關,從明顯的不同角度探討愛情的方方面面,形成統一的主題,有人認為是比Sgt Pepper更完美的概念專輯。
封面沒有甲殼蟲的名字,是流行唱片第一次沒有在封面上印歌手和樂隊的名字。
另外本張專輯里的挪威森林是披頭士第一次引入印度西塔琴。
[Beat]伯明翰樂隊 The Spencer Davis Group 推出 冠軍單曲 Keep On Running
他們成立于63年。唱的美國鄉村感貌似更強一點?吉他失真打的也更大。
[Beat]還有很多Beat樂隊推出較熱單曲
例如:
** 利物浦樂隊 The Swinging Blue Jeans 推出較熱單曲Hippy Hippy Shake ** 。他們成立于57年。早年也是Skiffle團。也是摩西河畔樂隊。
** 曼城樂隊 The Mindbenders 推出較熱單曲Game of Love ** 。曼城Beat代表。曼城一般也算在摩西之聲里面,因為摩西河畔么~~~這首歌在美國拿了榜首。
[Beat]利物浦的Gerry and the Pacemakers 推出電影及原聲主題曲、專輯
65年他們也拍了個電影 ** 《Ferry Cross the Mersey》 ** ,當時還在和披頭士的 ** 《A Hard Day's Night》 ** 對比,結果披頭士的電影和對應單曲、原聲專輯都是大賣,他們賣的也還是不咋樣。
作為利物浦隊歌的演唱者,89年 ** 希爾斯堡慘案 ** (Hillsborough Disaster是一場于1989年4月15日、在英格蘭謝菲爾德的希爾斯堡球場發生的人群踐踏慘案。在是次慘案之中,一共有96人死亡、全部都是利物浦球迷。)哀悼專輯時候,這個電影的主題曲才又一次登上英國的排行榜首。
the Rolling Stones 推出10周冠軍專輯《The Rolling Stones No. 2》
這張專輯依然是翻唱R&B 和早期搖滾為他們的風格為主。依然沒有質變。不過還是挺火的,是65年全年最佳銷量專輯。
the Rolling Stones 推出他們的歷史性專輯《Out of Our Heads》
這張專輯依然是翻唱為主,但是他們開始搖滾了~~~
這張專輯里的單發單曲(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獲得冠軍單曲。這首歌在滾石500單曲中,排名第二......
看看滾石500的評語:
它在夜空中閃耀 - 開始及定義了這首歌的 riff - 將充滿搖搖晃晃的瞎蹦和小狗一樣的愛情的 Rock & Roll 轉變為了 Rock。
它是焦慮于即將繼承地球的一代人的心聲。
That spark in the night — the riff that opens and defines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 transformed the rickety jump and puppy love of early rock & roll into rock.
It was the sound of a generation impatient to inherit the Earth.
the Kinks推出冠軍單曲 《Tired of Waiting for You》
還有大熱單曲《Set Me Free》《See My Friends》等,也是他們代表作之一。
其中《See My Friends》被認為是現代歐美音樂中第一個引入印度音樂元素的。(比the Beatles的挪威森林還要早六個月)
萬年僵尸 Cliff Richard又制造了一首榜首單曲《The Minute You're Gone》
其實63年初,他還是大熱人物。可是才兩年,所有人都遺忘他了。
下面是他的訪談,我覺得挺有意思挺能反映我這個編年史想要塑造的歷史環境感的:
摘要翻譯:有種塵封的珠寶,就是你雖然在英國拿了第一,也沒法拿到在美國發行的機會。披頭士正在美國下坡路了,這邊誰拿了第一,就能在美國拿前五(背景知識,英國因為國小,雖然搖滾史地位和美國對等,但是唱片銷量差至少兩倍以上,拿下美國市場才意味著掙大錢)。這總算是我的機會來了吧,結果那幫孫子說我不適合那邊。滾犢子吧,我可是好多國家的第一呢。
"This is a real hidden gem in many ways because, although it reached No1 in Britain, it wasn't even released in America. At that time, The Beatles were taking off in the States and anyone who had a No. 1 here was guaranteed a top five there, including The Bachelors, who weren't rock artists as such but had a huge hit. I thought it was my big chance but the US record company said it wasn't right for their market. Hello? What wasn’t right? It was No. 1 in many countries."
68年他又詐了一次尸(歐歌賽參賽曲目Congratulations),這次他沒啥抱怨的了。
著名樂評人關羽在《赤壁》這部樂評巨著中再一次點評了他的這張單曲:
** 你已經過時了! **
Eric Clapton 離開The Yardbirds,Jeff Beck加入
在發了2張失敗的單曲后,Clapton 和其他團員對樂隊的風格走向產生巨大分歧。即使第三張單曲《For Your Love》獲得了 UK 第3,US 第6、銷量金唱片的好成績,他還是堅決離開了。
臨走他推薦了Jimmy Page(當時是個優秀的吉他棚蟲),Page 又推薦了他的朋友Jeff Beck加入。
66年Page 也加入進來,Jeff Beck 和 Page 一起,給他們帶來了一首著名的迷幻搖滾作品《Happenings Ten Years Time Ago》。雖然這張單曲銷量很差,但這不妨礙它對很多迷幻搖滾樂隊有所影響。這是后話,我們說迷幻搖滾時候再說。
Jeff Beck 實踐回授
顯然Jeff Beck更適合于錄音棚,這兩首歌中,他石破天驚地用搓扭吉它弦的技法做出扭曲畸變的聲效,更重要的是,Beck在錄音時大膽地運用了吉它回授。實際上,這種一直影響至今的手法Beck在英國時已在舞臺上應用了,遠早于Townshend和Hendrix——雖然吉它回授這一概念是隨這兩位大師的名字而聞名于世的。
1966
披頭士結束現場巡演生涯
1965年底在英國巡回演出時,甲殼蟲已經開始感到有必要結束這些現場音樂會了。
“放4個蠟人在臺上就能滿足觀眾了,”John說。“甲殼蟲音樂會和音樂已經無關了。它們只是該死的部落儀式。”Ringo抱怨聽不見自己演奏的聲音,而John和George也厭倦了這種不停奔波的生活。Paul希望繼續現場演唱,“與觀眾交流”,盡管很難想象他們如何憑走調的演唱與尖叫的歌迷交流。
到1966年的夏 天,樂隊都精疲力盡了,在8月29日于舊金山的燭臺公園舉 行了最后的正式演出。
披頭士發行專輯 Revolver
這張專輯基本上完全摒棄了摩西之聲,而是走向了各種全新的領域。
1966年夏天一系列事件將迫使他聽從其它3位甲殼蟲的意見,但是安排時間表時的一個疏忽讓甲殼蟲在1966年前4個月幾乎完全可以自由支配。Epstein希望甲殼蟲借此拍攝第三部電影,但甲殼蟲要求劇本得到他們的批準,隨后拒絕批準任何劇本。
在這段假期里,John和Ringo與妻子前往特立尼達島度假,George和Pattie Boyd在1月21日結婚,而Paul則留在倫敦參加種種先鋒藝術活動。4個甲殼蟲都在家中裝配了自己的錄音室,試驗各種音效,把自己的想法錄下來,并把作品錄成樣本帶帶給大家聽。當4月6日,當甲殼蟲走入倫敦EMI的錄音室開始Revolver專輯的錄制工作時,他們并沒有想到他們將在這一年結束現場演出,但他們錄制的歌曲中很多顯然不適合演唱會,在夏天多災多難的巡回演出中,他們一首新專輯的歌曲都沒有演唱。這張專輯的錄音工作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個多月,遠遠超過了Rubber Soul的一個月,與他們一天之內完成第一張專輯的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 Tomorrow Never Knows ** 標志著甲殼蟲正式進入迷幻階段。甲殼蟲的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愛情不再是專輯的主題。
此時,美國文化圈內流行迷幻藥,幻覺在藝術和文學表達方式中占據重要地位。甲殼蟲——特別是John的歌曲加入這一潮流,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驚人想象力。
The Hollies 發行較熱單曲Bus Stop
曼城樂隊The Hollies是之后要說的英倫入侵的最后一波大牌樂隊之一了。他們是英國民謠搖滾的代表,這首歌也是他們最出名的歌。68年核心之一Graham Nash去了美國,加入了民謠搖滾天團Crosby, Stills & Nash。
他們65年發過一首榜首作品《I'm Alive》。68年解散時候的精選《Hollies' Greatest》獲得榜首專輯。說到民謠搖滾時候再說吧。
[Beat] 很少 Beat 樂隊推出較熱單曲
榜首單曲只有 ** 伯明翰樂隊The Spencer Davis Group的《Keep on Running》、《Somebody Help Me》 ** 兩張單曲。
上榜單曲中還有不少,例如曼城樂隊 ** Herman's Hermits的”No Milk Today“, ** 個人挺喜歡的一首歌,獲得第7.
[Beat] 10月,Gerry and the Pacemakers解散
他們甚至比披頭士還更早打響第一槍,頭三張單曲都獲得榜首的記錄保持了20年,可是65年起他們的熱度就迅速降低,66年終于郁郁寡歡的解散了。
The Kinks推出冠軍單曲Sunny Afternoon和專輯Face to Face
他們摒棄了去年開始引入的印度元素,回歸傳統。一直到71年的Muswell Hillbillies,連續5-6張專輯,商業上都不太成功。但是對后世影響非常大。
The Troggs推出大熱單曲Wild Thing(英國第二,美國榜首)
這歌還是滾石500名曲~ 前面介紹了,這是個車庫團。
樂評都是:a dumb song, I know, but it's easy. If people can't play that, then hell with 'em.
就這么簡單個曲子,還真有那么火:Jimi Hendrix 演過,Jeff Beck 演過~~ 這要鬧哪樣?蛋炒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
1967
[Beat] 東倫敦節拍團The Tremeloes 推出冠軍單曲 "Silence Is Golden"
58年就成立的他們,在62年曾經以Brian Poole and The Tremeloes推出的 "Do You Love Me"獲得過一次冠軍,比披頭士和Gerry and the Pacemakers更早打響Beat第一槍。
然而Beat 大紅大紫的歲月沒有他們。
當時代大幕落下他們又出來搞了個老兵不死~ 不過音樂上已經民謠化了。
1968
[Beat] Manfred Mann推出冠軍單曲"Mighty Quinn"
嚴格來說,這首 Bob Dylan 的民謠搖滾被改的還是蠻有 Beat 全盛時代的一點點味道的。
[Beat] Herman's Hermits持續推出一些較熱單曲
67-70年間,只有Herman's Hermits一直保持一些熱度,持續推出過5首前十的單曲。包括我自己很喜歡的"No Milk Today"
71年樂隊解散。
** 70年之后以后,再也沒有 Beat 樂隊詐尸了。摩西之聲徹底成為歷史。 **